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伏金属矿床上升气流微粒特征、形成及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建劲 《地学前缘》2012,19(3):113-119
结合地球化学和纳米科学技术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隐伏金属矿床有关微粒的形成、迁移和特征。对十多个金属矿床的研究表明,隐伏金属矿体地表沉积物中上升气流微粒样品有单个微粒和微粒聚合体,单个微粒形态有球状、近球状、不规则状、规则多边形、长柱状,微粒有晶质、非晶质和部分晶质。聚合体形态一般是不规则状、球状和近球状。它们的矿物成分主要有自然Au、自然Cu、氯化物、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等。成矿元素Au、Cu可以自然金属或自然合金形式存在,Cu、Pb、Zn等成矿元素可以氧化物或硫酸盐等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氧化物、氢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等微粒中作为杂质元素,这些是隐伏金属矿体的指示微粒。成矿期后,与隐伏金属矿体有关微粒主要形成于断层作用、氧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在上升气流中,微粒呈“布朗运动”。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以发育VMS型多金属矿、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和造山型金矿为特色,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发现了巴斯铁列克中型钨多金属矿,这是首次在阿尔泰发现的钨矿,拓展了阿尔泰找矿思路。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赋存于矽卡岩中,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其中退化蚀变阶段是白钨矿主要成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是铜锌金的主要成矿阶段。切穿多金属矿体的伟晶岩脉锆石LA-Q-ICP-MS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5.4Ma,矿石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84.4 Ma,厘定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形成于284Ma,属早二叠世成矿。成矿时代及岩体年龄表明,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矿区西可斯尔鬼黑云母二长花岗质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康布铁堡组大理岩和变粒岩形成的矽卡岩有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虎形山地区稳定同位素,以及采用含矿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石滚岭铜多金属矿和张家冲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年龄分别为135±5Ma、144±5Ma、127±16Ma,而幕阜山岩体的年龄为147.9±5Ma,同属燕山晚期。笔者认为,虎形山地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隐伏侵入的岩浆。  相似文献   

4.
长坡区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森葵 《矿产与地质》2006,20(4):418-422
长坡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西矿带,它是在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三位一体”作用下形成的,地层是基础条件,断裂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岩浆提供热源以及可能提供了液源甚至矿质.因此,今后找矿中,更应关注断裂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八家子多金属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家子多金属矿是一个老矿山,它产于八家子一杨家杖子岩浆热液成矿带南西部,在该成矿带出现一个个成矿中心,围绕成矿中心形成一个个矿床集中区,一个集中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矿床成矿系列,八家子多金属矿是一个广义的斑岩成因矿床,在该矿钼、金、银找矿方面有大的突破,在找矿类型上也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庐枞地区铀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庐枞地区主要含矿层位、岩浆岩的特点及演化规律、区域构造特征及长江构造带的组成与形成等提出了新认识。有利层位、扬子式壳-幔混熔型岩浆岩成岩系列、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的活动,为本区铀和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7.
1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甲玛斑岩-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陆缘火山-岩浆弧中的拉萨-日多弧内局限盆地南部边缘,甲玛弧间盆地中。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为林布宗组互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灰岩;矿床含矿岩体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甲玛铜多金属矿矿体在平面上呈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矿体总体上为隐伏-半隐伏,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接触部位的夕卡岩及角岩、花岗斑岩中,少数以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于多底沟组顶部或林布宗组底部,部分矿体产于顶板角  相似文献   

8.
恰夏─铁米尔特多金属矿田已发现黄铁矿型铜矿床、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和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三种矿化类型,组成矿田的矿床系列。早泥盆世第一次火山活动于近火山口附近形成与喷气热液有关的恰夏黄铁矿型铜矿床;于火山洼地中形成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米尔特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褶皱期于构造破碎带中形成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化.区内三种矿床(化)类型具有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9.
云南腾冲新岐钨锡多金属矿产于钠长变花岗岩体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云英岩型。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8个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定,首次获得了新岐地区精确的成矿年龄为68.6±3.9Ma。该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晚期古永岩体和早期新岐岩体成岩年龄为72~65Ma。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该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与成岩同期,成矿时代同时或稍晚于成岩时代。  相似文献   

10.
莱历斯高尔钼铜多金属矿田位于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形成以早石炭世中酸性浅成小岩体为成矿母岩的莱历斯高尔斑岩型钼矿和外围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3571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七兴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田3个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特征、矿化特点和矿床成因的研究和分析,认为矿田含矿斑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高fO2、无水、压力相对较高的封闭环境.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受来自地幔物质混染.矿床硫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原生岩浆或上地幔,铅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成矿热液为原始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温度为中低-中高温.应在矿田深部和外围加强早石炭世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岩浆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的"缺位"寻找.  相似文献   

11.
张自森 《地质与勘探》2012,48(2):268-273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嵩县土岭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土岭村钼多金属矿 有蚀变破碎带型和石英脉型两种。蚀变破碎带矿化以金为主,局部含钼,总体矿化较差;石英脉型在北部土岭 村一带以铅钼矿化为主,南部大西沟一带则以钼金矿化为主。矿体受三级火山机构、断裂及下伏的隐伏岩体 控制。石英脉型钼矿形成于熊耳晚期,为晚期火成岩岩浆热液沿早期流纹斑岩近水平节理及裂隙充填形成, 后期经下伏隐伏岩体形成的含矿热液叠加,出现铅钼矿化和金钼矿化。综合分析认为蚀变破碎带中的金钼矿 化较弱,找矿应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同时应注重深部隐伏斑岩型钼矿的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是一个世界级的多金属矿集区,包含有三条有色多金属亚成矿带。其成矿活动与深大断裂带关系密切,深大断裂为深部成矿物质提供了构造通道条件,控制了矿集区内多金属亚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矿床(田)的产出。  相似文献   

13.
包正相  陈放 《湖南地质》1998,17(1):37-40
火场锑汞铜矿为一处小而富的金金属矿,也是一个类型特征的锑汞铜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部细晶白云质灰岩中。成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层位和岩性也是一个重要控矿因素。主要含铜(黝铜矿)矿脉有7条,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它的发现,对湘西北地区在清虚洞组进一步开发多金属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属于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NS向正断层及其受断裂控制的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中酸性斑岩体。利用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方法对矿区含矿与不含矿的中酸性斑岩脉进行了年龄测定,3件样品的岩浆锆石U Pb年龄为14~16 Ma,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及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岩脉均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利用ESR测年方法,获得含矿石英脉年龄139~164 Ma,含矿方解石脉年龄5~7 Ma,测年结果表明甲玛矿区主要成岩成矿作用同期,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并在中新世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仍然存在较弱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有色金属铜、铅、锌及贵金属金、银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金属材料,其用途十分广泛,有广阔的市场。祁门县蒋村铜多金属矿是皖南近年来皖南找矿的成果之一。蒋村矿区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兰田组灰岩及断裂构造等关系密切,是在区内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后,花岗闪长岩岩浆沿此断裂带侵入形成矽卡岩,含矿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通过渗透交代和充填作用形成脉状矿体和角砾型矿体。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蒋村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区域上寻找该类型矿的找矿标志,为皖南地区进一步的找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彩虹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彩虹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库米什-彩华沟-依格尔达坂多金属成矿带内,具多期成矿特征.早期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了层状含铜黄铁矿层.第2期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了脉状、块状、团块状的铜(铅锌)矿化,氧、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均显示,在该期矿化过程中,有岩浆流体的参与,结合钨异常及时间证据,认为该期矿化与忠宝岩体的侵入有关,且受N...  相似文献   

17.
周振华  毛景文 《地学前缘》2022,29(1):176-199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矿带,本文对其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深部动力学模型和矿床模型,旨在推动区域进一步锡银找矿工作。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矿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具有明显的成群分布特点,空间上夹持在二连—贺根山、黄岗—甘珠尔庙和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带之间,矿化时代集中在150~130 Ma之间,但在个别大中型矿床中表现出多期成矿的特征。尽管锡矿化规模巨大,但目前揭露的高分异含矿花岗岩体并不多见,成矿作用可能与该区高的成矿元素背景值有关,但同时矿体下部可能存在隐伏高分异岩体。锡多金属成矿系统以锡铅锌银为主,鲜有共生或伴生钨矿化,不同阶段或类型矿化是深部岩浆房多期次出溶的不同或相同性质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成矿流体与围岩的反应也会影响流体的组成和演化。岩浆流体出溶、地层活化萃取、地幔物质、大气降水、热卤水和变质热液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尤其是深部镁铁质岩浆底侵及脱气不仅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同时也可能提供了大量的成矿元素和挥发组分。在成矿过程中,流体温压的下降、不同来源流体混合、超临界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多次沸腾和水岩反应等是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涞源县连巴岭—东团堡地区金-多金属矿受王安镇岩体和雾迷山组白云岩的接触带、NE向乌龙沟深断裂的控制。区内发现4条NW向金-多金属含矿带,矿化产于构造蚀变带中或中酸性脉岩旁侧,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和铁锰碳酸盐化等。建立了金-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指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金多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内赋存着似层状金矿、古砾岩型金矿、似层状银多金属矿、层状铅锌矿、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及火山岩型铜矿6种不同类型的矿术。古砾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铜矿与层状铅锌矿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常州沟期、大红峪期与高于庄期;似层状金矿、银多金属矿与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中元古宙金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布受同沉积构造、岩相古地理与古沉积环境等因素所制约,而燕山期金、银、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磨石山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石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磨石山—红星铜多金属矿集中区内。对该矿床主矿体含矿石英脉石英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分为Ⅰ型含CO2包裹体、Ⅱ型CO2包体及Ⅲ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205.9℃~297.6℃,流体盐度变化为2.2~9.2wt%(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一含CO2、中等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流体。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沸腾)作用是铜、钼多金属矿化富集的重要因素。该矿床成矿压力为75~110MPa,成矿深度为2.5~3.7km,反映矿化形成于中等深度,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