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岩石地貌是由特定地貌形体与特定岩性相结合而构成的地貌类型。我国岩石地貌类型众多,从岩浆岩形成的花岗岩地貌、玄武岩地貌到沉积岩形成的石灰岩地貌、砂岩地貌、页岩地貌等;从变质岩体形成的诸如泰山变质杂岩地貌,再到第四纪黄土堆积形成的黄土地貌等,在我国均有典型发育,特别是由沉积岩体形成的造型地貌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1]。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发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构造运动和造岩作用下,岩性区域差异明显;多期造山活动的叠加,特别是喜马拉雅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不仅  相似文献   

4.
地貌形态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世远  孙以义 《地理学报》2000,55(3):266-273
对地貌模拟,常用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都有其自身的水足之处。而采用地貌形态模拟的方法,即运用地理地再现地貌形态的空间特征和地貌演化的过程。这一技术的实现在于创建四维地貌数据库,建立分形地貌模拟模型,用分形内插技术实现地貌形态的模拟。四维地貌数据库扩充了数字地面模型数据库,分形地貌模拟模型第一次反地貌的分形特征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同其它地貌模拟方法相比,本模型具有定量化、快速准确、操作方便和视觉效果好等  相似文献   

5.
地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对生产布局和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产生间接影响。区域地貌环境分析,主要是综合分析地貌环境条件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有利程度,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性。一、泉州地貌的基本特征与地貌分区1.地貌基本特征(1)受三组断裂带控制,山脉、河谷和岸线沿构造线发育,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下降,有明显的展状地貌空间结构内力作用对泉州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产生深刻影响。本市断裂发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组断裂带:北东向的福安—南靖、松溪—南靖和长乐—南澳…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貌概论》一书系新疆1:1000000地貌图的组成部分,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承担并完成的一项集体劳动成果.参加本书编写的有:袁方策、毛德华、杨发相、赵兴有、买买提·依敏、乔木、王跃等同志.全书共分两篇十一章四十二节,着重阐述了新区地貌基本形态.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并分别对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火山熔岩地貌,以及地貌条件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各地貌类型面积.分地、市(县)进行了统计;此外,还对与生产建设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7.
地貌只有当其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时,才能称之为资源;否则,只能是自然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为影响其它景观要素和人类活动的一种因素。旅游地貌资源的研究应包括风景地貌的形成、开发和保护等内容。当前应加强风景地貌资源的普查、分类、开发规划与保护研究,对有特殊意义的典型风景地貌分布区应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申元村  程维明 《地理研究》2019,38(2):348-356
地球表层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表形态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地貌学和生态学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学科。自然实体与人文实体都依附于地表,研究生态与地貌关系的科学便统称为生态地貌学,直接影响人类生存选址、生存保障、生产方向、产业布局、交通、城乡建设等,因此,生态地貌学是保障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与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是国家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的基础性学科。生态地貌学研究生态与地貌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地貌综合实体,学科体系包含地貌基础学科、生态基础学科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地貌学科。生态地貌学科下又包含生态地貌区划学、生态地貌类型学、生态地貌资源学、生态地貌岩态学、生态地貌遥感与GIS技术、生态地貌管理与规划等分支学科,是目前仍然属于探索性的学科。生态地貌结构可表达为:由地貌与生物成分、类型、区域组合、数量构成及其空间排列组合方式。从生态地貌结构理论出发,对其功能进行系统梳理,主要可以归纳为区域结构、类型结构、资源结构、岩态结构等多种类型。不同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功能有提升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质量与空间定位功能、生态评估与生态设计功能、土地利用评估与利用结构调整功能、地质地貌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对策功能等。故该研究意在实现生态地貌功能间协调、高效可持续,通过对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功能体系,并从调控管理上提出了提升功能能力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长,人类与环境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剧,地球表层的地貌系统在自然地域分异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内容和特征。地貌演化不再是纯自然的过程,而且,人工地貌、人工—自然混合地貌占的比重增加了。因此,有必要对人、环境与地貌的作用机制,地貌的环境意义等问题进行研究,于是,环境地貌学应运而生。与传统地貌学不同的是,环境地貌学从人类活动与环境地貌相互作用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综合分析方法,厚今薄古,研究现存地貌特征及后效,做出环境地貌的经济评价,探讨环境地貌的社会文化效应。本文拟对环境地貌学的产生、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环境地貌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兼有山地和平原城市的特点。地貌类型及其物质结构复杂多样,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道路冻胀、采空塌陷是威胁城市建设的主要灾害地貌过程。根据新构造、形态成因、区域性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原则,将乌鲁木齐市地貌区划为2个大区和13个小区、各区之间地貌结构、区域稳定性均有差异。城市建设应针对各区的地貌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规划布局方案和扩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尤联元 《地理研究》1988,7(2):115-116
地貌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最早建立(1958年)的室组之一。现有人员38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3人。设有孢粉分析、岩矿分析、河流地貌、坡地、碳14和氚同位素分析等五个实验室。地貌研究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河流地貌、坡地和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及环境演变,以及区域地貌和地貌制图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构成了新疆地貌的基本轮廓.新疆地质构造与气候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和湖成地貌等类型,具有山系走向与深大断裂方向一致,山地与盆地高差悬殊,山地层状地貌明显,山间盆地多,沙漠面积大,各山地气候地貌垂直分带各异,地貌类型组合呈环状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结构和地貌形成演变等三方面,论述了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貌。  相似文献   

14.
黄巧华 《福建地理》2000,15(3):35-38
本文介绍了国外城市地貌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及城市地貌研究的主要内容。地貌对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态、景观和功能等多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二战”之后,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区域的水陆生态系统受到强烈扰动,地貌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在这种背景下,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城市地貌研究的开展。研究内容涉及城市化区域本身及其影响范围内水陆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城市化对城市气候、风化作用、水文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40年来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其研究成就与发展一直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中国近60年来的研究状况,尤其近40年来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从总结经验与发展态势出发,对地貌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分析认为,中国地貌学科在地貌基本类型、区划以及分支学科:包括动力地貌学(包括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古地貌、岩石地貌学(包括丹霞地貌、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其他地貌类型(包括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地貌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拥有完整学科体系的科学。通过回顾认为,应坚持地貌成因、形态相统一的原则发展传统地貌与综合地貌。加强地貌基础理论与综合地貌研究、开展地貌结构及其功能研究、构建全方位资源环境地貌信息系统、加强海岸地貌与海洋地貌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将是中国实现地貌强国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貌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影响旅游地貌资源的因子主要有岩石、构造、侵蚀速度、资源组合、环境容量、知名度、愉悦感等。根据诸因子的相对模糊等级,采用模糊聚类,可以较方便地对旅游地貌资源进行综合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纪念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是中国现代河流地貌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本文对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资纪念。研究涉及4个方面:① 水系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变,包括大江大河水系历史发育和山区河流地貌;② 侵蚀与产沙过程,包括有物理成因基础的侵蚀产沙模型、侵蚀产沙过程的尺度效应、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及临界现象、坡面细沟发育过程模拟等;③ 河床过程与河型,包括河道冲淤过程、河床演变、河型成因与演变等;④ 河流地貌系统研究,包括流域系统不同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河流地貌系统中的高含沙水流和多营力地貌过程、河流地貌系统对于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河流地貌系统中的泥沙灾害和河流地貌系统的实验研究等。50年前沈玉昌先生与钱宁先生提出在地貌学与河流动力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河流学科。文中对此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深化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疆吐鲁番盆地地貌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吐鲁番盆地构造运动与沉积过程的基础上,用形态成因原则将本区地貌划分了8个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提出本区地貌结构有:地势的巨大起伏性,外动力地貌作用垂直分带性,地貌结构环带性,地貌成因类型的迭加性等独特性质,以及在改造利用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侯马盆地冲积扇及其流域地貌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从DEM数据中提取的侯马盆地冲积扇及其流域的多项地貌指标,分析了各地貌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地貌指标的空间分布曲线与山前地形高程曲线形态的对比以及地貌指标相关性分析来揭示冲积扇及其流域地貌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在侯马盆地相对隆起部位的冲积扇及其流域的地貌指标与在盆地凹陷部位的冲积扇及其流域的地貌指标有较大差异;流域地貌指标的空间分布受到盆地边界断层构造活动性的影响;冲积扇的发育主要受到流域规模、山前构造活动以及盆地基准面等多种因素共同的影响;流域内岩性的差异不是造成研究区域内冲积扇地貌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的中国北方风沙地貌类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沙地貌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特别在北方,对区域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为了了解我国风沙地貌最新状况,通过解译2000~2002年的Landsat7 ETM影像,建立了我国风沙地貌类型数据库。对北方风沙地貌的分析表明:1.我国北方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吉林、黑龙江8省区,其中以新疆、内蒙古的面积最广、地貌类型最丰富;2.类型多样性上,干旱区沙漠的地貌类型远比半干旱区的沙地丰富,其中有些类型分布普遍,还有些类型仅仅局限于特定区域,是在特定的风力、风向、植被等作用下形成的;3.沙丘动态上,沙漠除古尔班通古特与乌兰布和沙漠以固定、半固定为主外其他都以流动为主,沙地沙丘则以固定、半固定状态占优势。本文从沙丘形态类型角度分析了我国风沙地貌的最新特征,具有定位、定量特点,所建数据库不仅能用于风沙地貌的定期遥感监测,还能对沙丘形态演化进行定位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