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经过8年的奋战,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初建成了国家1:50000基础地理数据库,包含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核心地形要素(DLG)、地名(GN)、土地覆盖(LC)、数字正射影像(DOM)及相应的元数据(MD)等7个子数据库和整体集成管理系统,图幅数量超过2400多幅,数据总量达5.3TB。为目前覆盖全国规模最大、内容丰富、精度高的多数据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工程量巨大,工程技术和管理十分复杂。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针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与数据源状况、数据生产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等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国内外的先进与成熟技术,在数据生产、数据库建库及数据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4.
简单介绍了海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包括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以及元数据库五个子库的逻辑设计,以及数据库建库的步骤,包括数据入库前检查,数据库结构设计和数据入库。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从源头彻底摆脱传统测绘生产过程中图属分离、图库分离的弊端,该文以烟台市1∶500地形数据整合为例,统筹现有地图制图规范与G1S建库需求,在统一制定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基于EPS2008软件,提出了一套制图与建库一体化数据整合技术流程,较好地解决了地图与空间数据相互表达的问题,实现了制图与建库的一体化管理。该方法还大大降低了数据重复处理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数据整合转换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减少了信息丢失。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规模化的信息工程,涉及全省范围1:10000地形图6400多幅,数据量达到500GB;通过1:10000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大数据量、多类型空间的集成管理。本篇重点介绍山西省1:10000数据库建库中有关数据库设计、数据生产、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11.
论全国1:250000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l:250000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数据库于1998年建成,目前已在国家许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它的设计和建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使用方便程度和应用方向。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用户使用的不断深入,数据库的更新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测绘局于200l~2002年底立项并完成了对l:250000数据库的全面更新工程,使数据库主要要素的现势性达到2000~2002年。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文主要介绍l:250000数据库主要数据内容,数据库设计及建立;数据库更新的各种资料使用、技术流程以及更新数据库的建库等。 相似文献
12.
以双村岩溶水系统 18个代表性水质监测点的最新成果资料为基础 ,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 10项评价因子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 ,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该系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局部地段较差 ;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展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利用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正射校正,融合等处理,得到1:1万正摄遥感图像。对龙口市所辖区域进行实地外业踏探,建立土地分类的影像解译标志。此外,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对目标地物分层矢量化,提取龙口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数字济宁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是国家示范项目。其中,济宁市建城区100km2三维数据采集制作是该项目主要内容之一。该文通过介绍济宁市建城区三维数据采集制作的技术路线、生产流程等,全面阐述了三维数据采集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实行多标段划分和监理制负责质量控制,是有效地控制项目质量和项目工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