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泰安地区岩溶富水构造激电测深法异常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抗旱打井找水开发深层岩溶地下水资源实例证明,泰安岩溶区不同岩溶形态富水构造激电测深异常类型及成因有一定规律可循.富水构造上的电测深曲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缓升型、缓降型、低阻V型、低阻平台型,富水地段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低阻台阶型、低阻梯度带型、低阻U型.以溶洞等岩溶形态为主的富水带引起相对低视电阻率、低视极化率、低半衰时及衰减度低异常,出现激电测深法多参数“同步低”异常;以断层构造破碎为主的富水带引起相对低视电阻率及低视极化率异常,产生相对高半衰时及衰减度极大值异常,出现视电阻率与激电测深法多参数“反相”异常.  相似文献   

2.
激发极化法是一种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床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介绍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辽宁凤城矿产远景调查中的应用,进行激电中梯面积测量后,圈定5个激电异常,并解释和评价.对探槽揭露发现有Cu,Pb,Zn矿带的M4激电异常布置了4条激电测深剖面,对潜在的矿(化)体的埋深和形态进行了描述,对进一步深部找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激电异常解释中金属因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区地处西伯利亚与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这两大板块之接合部位的陆缘裂谷带附近,重要有色金属矿床多分布于额尔齐斯深大断裂两侧,有很好的成矿前景。采用激发极化法圈定激电异常区,在异常评价中,用提取激电二次信息的视金属因素(以)法,突出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高阻极化体异常,强化矿致异常,压制非矿致异常干扰,成功区分矿与非矿异常。通过求取视金属因素,圈定了重点勘查区域,并在重点勘查区域布置测深剖面,指导了钻孔的布置。钻探见矿验证了激电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相位激电测深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激发极化方法一直是有色金属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国内大多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较少。相位激电法采用选频测量,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近些年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一直使用相位激电测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偶极-偶极或单极-偶极测量装置,其中偶极-偶极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普查阶段,单极-偶极装置采用常规高密度电法的布极方式,主要用于详查阶段。这里以具有代表性的高阻高极化、低阻高极化矿体上的应用结果为例,说明偶极-偶极和单极-偶极装置相位激发极化测深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极化水平层上天然场源激电测深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Dias模型表征介质的激电效应,对三层水平地层中间层为极化层的天然电磁场源激电测深之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进行了理论计算.利用中间层充电率m2≠0和m2=0时相同频率的视电阻率振幅比和阻抗相位差作为提取激电效应的参数,重点讨论了不同电阻率断面类型对激电测深异常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在一个已知铅锌矿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吉林和龙市石马洞钼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吉林东部覆盖较厚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在和龙市石马洞钼矿勘查中利用中间梯度装置激发极化法扫面,发现了极化率为2.00%~5.18%、电阻率≤2 000Ω.m的高极化率低阻异常。异常体上对称四极装置激电测深结果表明:11勘查线极化体顶面埋深15~30 m,底面埋深〉5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钼矿体的形态、产状、顶...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嵩县某钼矿进行了物探测量。通过对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的测定,分析了岩矿石的电阻率、极化率特征,在已知矿体分布的矿区开展了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经钻孔验证,实测异常特征分布与钼矿分布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电测深法一维正演解析解递推电阻率转换函数求偏导,给出了电测深法视电阻率对介质电阻率偏导数的解析计算方法;根据Seigel体激发极化理论,采用视电阻率对介质电阻率偏导数矩阵的线性组合,计算出了电测深法的视极化率,其结果与"等效电阻率法"计算视极化率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1%。在一次正演计算过程中就可以同时得到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以及视电阻率对介质电阻率的偏导数矩阵,提高了计算效率,也为后续的多层地电模型电测深法数据优化反演计算提供了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辉铜山铜矿体特征及矿山开采时深部找矿成果,发现矿体具SE向倾伏趋势,地表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对测区岩(矿)石进行物性测量,发现区内矿石具高极化中低阻电性特征,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可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深部地球信息探测。在1∶1万矿区地质填图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2种方法进行矿产勘查,圈定2处明显的激电异常。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和钻孔资料,发现高极化中低阻激电异常与推测的隐伏铜矿体具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显示该矿区具良好的深部找矿潜力,为进一步详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凤山 《吉林地质》2011,30(2):100-103,113
通过对吉林省和龙市和安和金矿区的激电中梯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异常分析,结合区内地质条件,认为视极化率异常对指导该区进一步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域激电法单极-偶极装置在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描述了测区地质概况和岩(矿)石电性特征,结合图示简述了测深装置原理、布极方式、探测深度等.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和充电率特征,根据中间梯度法推测了断裂和主要岩性分界,浸染状铅-锌金属硫化物在平面上的走向和矿化范围,依据单极-偶极测深能够有效地确定含铅锌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体空间位置,结合点源梯度剖面上充电率异常特征,推测了极化体产状.钻探验证在断层中见铅锌矿化,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木火山盆地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的林西-扎兰屯多金属成矿带中,是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的交汇部位. 侵入岩以岩株、岩脉出露为特征,岩性以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为主. 蚀变类型主要有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硅化和绿泥石化,构成多条蚀变带. 在1:5万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两种方法进行金属矿产勘查. 研究发现低阻、高极化异常带与地表岩脉矿化部位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吻合良好. 研究区圈定激电异常4处,测深穿过JD2高极化、中低阻层,推测地下存在含铜石英斑岩体. 综合地质、化探及物探特征,南木地区斑岩体、孔雀石化和激电异常均有存在,具有一定的深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布敦乌拉矿区多为第四系覆盖。在该矿区多金属勘查中,依据土壤地球化学圈定的矿化异常布置激电中梯测量,圈定1处激发极化率异常区,长度约890m,宽度约520m,位于已知断层F 1与推断断层F 2之间。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激电异常进行探测,解释视充电率多峰异常与反演电阻率高低跳跃对应区域为矿致异常区。通过钻探验证,发现银多金属矿床资源储量523.93万t,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共轭梯度方法的激发极化三维快速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共轭梯度方法实现了激发极化(IP)三维快速反演。首先,利用共轭梯度方法反演电位数据,得到地下的三维电阻率模型,(由于避免了直接求偏导数矩阵,因此反演计算速度很快。)然后,以此电阻率模型为地下电导率分布,再反演IP数据得到三维极化率分布理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不对称测深法装置的测深原理;在吉林某地进行了激电测深勘探,结果显示:正向单极-偶极和反向偶极-单极采集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原始数据在拟断面图的分布特征,和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数据受到的静态效应类似,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受局部地形和电磁噪声的影响,在拟断面图中呈假的带状异常。正向单极-偶极、反向偶极-单极装置获取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数据也可分别进行二维反演,但联合单极-偶极/偶极-单极装置测深二维反演地质结果最好,具有采集的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 、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根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二维反演在地电断面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确定电性异常体的空间分布,为钻探验证电异常提供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位于钱塘台褶皱带华埠-新登陷褶带上,具备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条件,但地形起伏大、构造复杂、植被发育茂盛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探矿效果。为此采用双频激电法,通过对称四极测深对该勘查区进行勘探。针对视电阻率测深曲线出现的跳跃、波动等异常形态,结合地层岩性、构造裂隙发育情况及视幅频率反映,对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并依据视电阻率曲线拐点异常及增大趋势确定区内花岗岩岩体埋深及边界变化规律,指出该花岗岩顶部界面较平缓或下凹处,其围岩接触带为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由视电阻率ρs和视幅频率Fs断面图推断,矿化异常等值线未封闭,异常中心位于测线以东,该结论对勘查区及类似地区扩大找矿规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