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天 ,太阳斜照 ,阳光强度减弱 ,大地寒冷 ,突然而至的寒潮 ,使许多地方大雪纷飞。对于温带地区的人们来说 ,偶而飞扬的雪花、洁白的积雪是单调的冬天一道美丽的风景 ,堆雪人、打雪仗给人们沉闷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然而 ,对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来讲 ,暴风雪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茫茫大雪使交通受阻 ,人们无法出门 ,厚厚的积雪会压断照明和通讯线路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不仅如此 ,长时间的降雪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例如 ,1 996年 1月 ,青藏高原牧区 (含青海、西藏、四川 )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和低温冻害 ,给当… 相似文献
2.
3.
4.
张庆阳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8,(2):23-25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的雪灾,不仅延误千万人回家过春节的行程,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据我国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1月27日,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4省区约6000万人受灾,已紧急转移安置32.5万人;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此次雪灾影响到南方23个省市的公路交通,8万公里公路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受灾地区公路交通一度受阻。 相似文献
5.
采用陕西省78个代表站1961-2000年40a冬季(当年12月-次年2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陕西省40a中雪以上等级造成的雪灾特征,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季降雪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雪、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呈增加趋势,对冬季设施农业生产及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对1970~1990年共21年41次川西高原雪灾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从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等方面探求川西高原雪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对提高雪灾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为畜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牧区雪灾等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牧区雪灾标准,气象条件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子,此外,雪灾还与牧草丰歉、牲畜状况、草场类型、草场载畜状况以及承受灾害的能力有关。要对幅员辽阔的广大牧区发生的雪灾迅速作出评估,除气象因子外,其它致灾因子就目前条件还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所以本评价标准仅限于考虑气象因子与雪灾的关系。本文依据积雪掩埋牧草程度、积雪持续日数和积雪面积比等三项指标,来制定中国牧区雪灾发生的等级指标,将灾情等级分为轻灾、中灾、重灾和特大灾四级。 相似文献
10.
北方气温偏高西藏雪灾严重─1995年2月─周庆亮(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本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除华南、西南地区外,气温明显偏高;南支槽非常活跃.其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分裂南下的弱冷空气的频频交汇,导致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积雪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雪灾多发区之一,预测最大积雪深度,可以为雪灾的预警与防范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基于建立的雪灾灾损指数,确定了新疆特重雪灾区域;进一步聚焦特重雪灾区的8个县(市),包括阿勒泰市、福海县、青河县、塔城市、托里县、沙湾市、尼勒克县和伊宁县,分别建立县域RBF网络模型,预测2021—2050年年最大积雪深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新疆特重雪灾区最大积雪深度预测,但预测精度仍有待提升;塔城市、尼勒克县将于2025—2029年连续出现最大积雪深度偏高事件,2039年青河县将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的极大值,因此应关注可能发生雪灾的年份与县(市),积极做好雪灾的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积雪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雪灾多发区之一,预测最大积雪深度,可以为雪灾的预警与防范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基于建立的雪灾灾损指数,确定了新疆特重雪灾区域;进一步聚焦特重雪灾区的8个县(市),包括阿勒泰市、福海县、青河县、塔城市、托里县、沙湾市、尼勒克县和伊宁县,分别建立县域RBF网络模型,预测2021—2050年年最大积雪深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新疆特重雪灾区最大积雪深度预测,但预测精度仍有待提升;塔城市、尼勒克县将于2025—2029年连续出现最大积雪深度偏高事件,2039年青河县将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的极大值,因此应关注可能发生雪灾的年份与县(市),积极做好雪灾的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忠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0,20(1)
就我省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启动机制、能量锋生消、中尺度系统分析和不同系统相互作用等问题,并给出了定性和定量诊断方法.这有助于预报员在业务预报中进一步把握好有关信息,促进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青藏高原雪灾变化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日积雪观测资料及 Hadley 中心海温月平均资料,在分析高原雪灾频数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基础上,利用ECHAM5 模式进行雪灾变化对热带海洋关键海域 SSTA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1978-2014年青藏高原冬半年雪灾频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幅为3.4次/(10 a),尤以1998年后极为显著。雪灾空间上表现出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形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及嘉黎地区,而柴达木盆地及青海东部农业区为雪灾发生低值区。(2)雪灾频数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相关显著,敏感性试验表明,在 El Niño模态强迫下,东亚大槽偏弱,新地岛及乌拉尔山地区形成阻塞高压,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从西伯利亚通道南下,在高原堆积,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经伊朗高原输送至青藏高原;而在印度洋偶极子型海温模态强迫下,中纬欧亚大陆显示正异常,形成高压,同纬度西北太平洋强的负异常,使西伯利亚冷空气与西北太平洋南下湿润气流在南海转为偏南风进入高原,北印度洋异常气旋使部分南海-孟加拉湾暖湿气流进入高原,为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分析2008年1月到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雪灾冻雨的大尺度环流场,结果表明:这次南方强雨雪天气过程是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维持、高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个例.AO指数在1月中旬由负变正,表明了半球尺度环流的大幅度调整,高纬度80°E附近地区阻高形势的维持是1月中下旬到2月初阴雨雪天气过程持续的清晰指标;阻塞高压所伴随的能量频散使得准定常波持续从中高纬地区传播到较低纬度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当地的气旋性环流得以维持;在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的强大阻塞高压的控制下,冷空气不能大举南下、只是不断的渗透到南方,与此同时受拉尼娜影响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不断增高,暖湿空气势力也是持续增强,代表暖势力暖池海温达到历史最强,冷空气在南方受阻形成静止态势.一旦阻塞高压在1月30日前后崩溃,供给江南地区气旋性环流的能源被切断,所以2月1日的降水过程以后江南地区的持续性降水也就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7.
文章确定了锡林郭勒盟牧区冬季白灾气象指标;通过对近60a白灾发生历史和致灾因子的变化分析,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白灾指标变化规律,讨论了社会因素对致灾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成灾的气象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致灾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降雪量、积雪深度和平均温度;影响白灾气象指标的社会因素是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棚圈建设、饲草储备条件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了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的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的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的向东传播,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在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的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的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的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温度梯度直减率以及近地层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中低层冷平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能量锋和露点锋以及近地面层弱辐散、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动力耦合结构是强对流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中低层冷空气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风暴的前期以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为主,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北上过程中与湖南西部不断新生的对流回波结合后发展成飑线,飑线维持、发展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低层辐散、速度大值区等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中低层明显的钩状回波结构、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值为靖州强冰雹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低仰角距离地面1 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 m.s-1)则为道县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