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幼贝生长和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用不同盐度水平(5、15、25、35和45)的人工海水饲养瘤背石磺幼贝[干质量(2.96±1.02)g]60 d后测定瘤背石磺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1)瘤背石磺在盐度25~45时生长良好,成活率在90%以上。同时,在盐度25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盐度组(P0.05),而饲料系数也显著降低(P0.05)。(2)随着盐度的升高,瘤背石磺肌肉水分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对肌肉钙和磷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在盐度25时最高,为76.66%,而粗脂肪在高盐度时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分别在盐度25和45时含量最低和最高。(3)除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受盐度影响差异显著外,大多数氨基酸均随着盐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盐度25最高,但差异不显著。(4)盐度对于每一种脂肪酸的影响均差异显著,在盐度5至35范围内,n-3 PUFA和n-6 PUFA均呈现上升趋势,但n-3 PUFA/n-6 PUFA值也逐渐升高。与大多数海水贝类不同的是,瘤背石磺DHA含量远低于EPA。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瘤背石磺生长性能以及肌肉生化成分有显著影响,适宜的盐度可改善瘤背石磺的肌肉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2.
瘤背石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结构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中克隆得到一种新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cDNA序列全长。EGF基因cDNA的全长为1158bp,命名为Os-egf1,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46 bp,编码一条包含28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根据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结构域分析结果发现其含有2个保守的EGF结构域和1个EGF-like结构域,每个结构域中均包含至少6个半胱氨酸残基,且形成CX7 CX4-5 CX10-13CXCX8 C结构,其结构域由C1~C3、C2~C4和C5~C6之间形成的3个二硫键维持,符合表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相关蛋白的特征结构域,但其余氨基酸序列与现有相关基因差异较大,推测可能是一种新的EGF-like基因。利用MEGA6.0软件构建Os-egf1与EGF家族相关蛋白的系统进化树,表明EGF家族蛋白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瘤背石磺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金田  王爱民 《海洋科学》2008,32(11):29-35
利用常规营养测定方法测定了10只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活体(鲜样)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88.78%、3.95%、6.30%和0.63%。其肌肉中含17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55.77%(脱脂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15.63%,占氨基酸总量的27.80%。瘤背石磺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联合国棉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瘤背石磺的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和色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干样的总质量分数为25.33%。瘤背石磺不同部位的蛋白含量不同,表现为精卵巢蛋白〉腹足蛋白〉外套蛋白〉肝脏蛋白,且差异显著(P〈0.05)。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钙、磷、铁、锌、铜含量较多,比例适宜,脂溶性维生素A、D、E含量丰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瘤背石磺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体内超标重金属铜和镉的含量,保证其食品安全,作者通过底泥添加木鱼石土(富含锌、硒等)、饲料添加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粉以及维生素C对瘤背石磺体内Cd和Cu进行净化,探究不同实验组对瘤背石磺体内Cd和Cu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单纯用玉米粉暂养对瘤背石磺重金属的排出有一定的效果,但远远低于试验组在底泥中添加木鱼石土、在饲料中添加蛋白核小球藻粉及维生素C的效果。在瘤背石磺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在底泥中添加木鱼石土、在饲料中添加蛋白核小球藻粉及维生素C能高效地降低其体内重金属铜和镉的含量,达到可食用的目的,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密度胁迫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密度胁迫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存活及水质因子的影响, 作者设置了100尾/m2(DD)、200 尾/m2(GD)、400 尾/m2(GZ)、600 尾/m2(GG)4个养殖密度, 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下日本囊对虾的生长量、存活率、肥满度及水质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 实验所监测的水质因子均在对虾生长的安全阈值内, 氨态氮、亚硝态氮、总氮和总磷含量表现出随养殖密度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 体长和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 其中存活率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 且当养殖密度高于200尾/m2时存活率迅速降低; 低养殖密度(DD)处理的对虾肥满度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1)。因此, 在相似养殖条件下, 日本囊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应该不高于200尾/m2。本实验过程中, 各处理间水质因子均在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 说明水质不是造成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推测密度胁迫可能是造成日本囊对虾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提要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不同规格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肌肉中常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重的增加,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和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5.20%、9.10%和17.38%。(2)随着体重的增加,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成体瘤背石磺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瘤背石磺肌肉中的主要鲜味氨基酸,除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符合FAO/WHO/UNU(1985)的理想模式。(3)不同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接近,肌肉中磷脂含量达80%以上,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平衡(S∶M∶P接近于1∶1∶1),成体n3-PUFA/n6-PUFA值为1.0左右,而∑PUFA和∑HUFA分别达30.53%和21.78%。  相似文献   

7.
水温、盐度和饵料密度对橄榄蚶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20、25、30℃)、盐度(16、21、26、31、36)和饵料密度(0.5×104、1.5×104、2.5×104、3.5×104、5×104个/m L)对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滤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金藻作为饵料,水温、盐度、饵料密度对橄榄蚶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水温15~30℃、盐度16~36、饵料密度为0.5~5×104个/m L时,橄榄蚶的滤水率都呈峰值变化。水温25℃、盐度26、饵料密度3.5×104个/m L时,其滤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水温、盐度、饵料密度与滤水率之间分别满足函数关系:FRT=–0.3396T2+1.8937T+0.2728(R2=0.9857,P0.05);FRS=–0.3424S2+1.9626S+0.7112(R2=0.9683,P0.05);FRC=1.7395 C 0.4607,(R2=0.9062,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将初始体质量为186 g±2.0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放养于低(9.4 kg/m~2±0.2 kg/m~2)、中(13.6 kg/m~2±0.8 kg/m~2)、高(19.1 kg/m~2±1.3 kg/m~2)3个养殖密度,以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120 d后,低、中、高试验组养殖密度分别增长至26.1 kg/m~2±1.2 kg/m~2、38.2 kg/m~2±2.5 kg/m~2、52.3 kg/m~2±3.6 kg/m~2。结果表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中大菱鲆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P0.05)高于高密度组;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大菱鲆总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脂肪酶活力在3个密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低密度组相比,高密度组显著提高了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同时降低了谷草转氨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力(P0.05),而对谷丙转氨酶活力无任何影响。综上所述,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增加养殖密度能提高养殖的产量,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活力以及蛋白质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低盐度形成的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环境因子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探讨了低盐度对微生物膜生物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所形成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微生物膜的日龄与干质量、细菌密度和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通过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度13和23时形成的微生物膜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 且盐度23、28d时稚贝附着率最高, 达到72%。相关性分析表明, 微生物膜的诱导活性与盐度、干质量、细菌密度、硅藻密度、日龄呈显著正相关性, 与叶绿素a无相关性。微生物膜的干质量、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叶绿素a含量与微生物膜日龄无显著相关性。细菌群落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2年~2014年,作者在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鳌山卫中试基地进行了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全人工繁育研究,通过人工促熟、激素诱导,培育F1代全人工亲鱼558尾(雄鱼231尾,雌鱼327尾),获得受精卵33.0万粒,孵化F2代仔鱼30.0万尾,受精率98%,孵化率91%。在水温16~17℃、盐度31、p H 7.8~8.1、溶解氧6 mg/L条件下,历时110 d,培育平均全长6.2 cm F2代苗种11.7万尾,苗种成活率39%。作者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丰富了大泷六线鱼养殖基础资料,为大泷六线鱼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2009 ~2010年关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大泷六线鱼苗种繁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促熟,创新发明人工平面授精技术和网箱吊式孵化技术,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与投喂、水质调控技术等措施,突破了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点,明显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繁殖大泷六线鱼苗种生产问题.在水温16~ 17℃,盐度31,光照500 ~ 1000 1x的培育条件下,大泷六线鱼鱼苗经过90 ~ 100 d的培育,全长生长至5 ~6cm.2009和2010年分别培育出全长5 cm以上大泷六线鱼鱼苗4.1万尾、11.4万尾,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到41.7%、43.2%,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泷六线鱼人工规模化繁育.  相似文献   

13.
黄栋  秦松  蒲洋  焦绪栋 《海洋科学》2020,44(12):123-131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是我国北方沿海常见的一种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也是具有较好市场开发前景的新型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本文概述了单环刺螠的基础生物学、人工育苗和养殖现状,以及高附值开发潜力,并提出了构建单环刺螠新型海水养殖产业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亲体培养、人工催产和幼虫培养等方法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亲体可室内培养成熟;阴干和降温刺激亲体能达到较好的催产效果;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p.)可作为海球幼虫的主要饵料。海球幼虫体长生长速度较快,日增长高达46μm,孵化后一周内,幼虫体长达500μm,然后开始附着营埋栖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开展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亲螺人工促熟蓄养、卵囊采集、孵化、幼虫培育、变态和采苗等技术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后期面盘幼虫对不同附着基的喜好选择性实验,以及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雌螺分批产卵,单个雌螺平均每次产出受精卵为61 750粒;在水温27~29℃时,面盘幼虫经过20 d左右的生长发育,壳长达到约600 μm,此时开始附着变态,由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附着后10 d左右变态为稚螺。后期面盘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固着牡蛎苗的栉孔扇贝壳和附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是稚螺理想的附着基。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附着变态期间,自然光照有利于幼虫附着变态;同时,连续投喂糠虾肉糜可显著提高幼虫变态率和稚螺成活率。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疣荔枝螺产业化繁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许氏平鲌(Sebastodes fuscescens)投喂处于产卵、护卵期的真蛸(Octopus vulgaris)亲体,通过测量亲蛸摄食量、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