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三都站1960-2005年共46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三都降水及温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三都县46a来,年平均降水量总趋势以0.555mm/a的变化率减少,平均气温以0.080℃/10a的微弱趋势变暖。  相似文献   

2.
罗城县45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罗城县1962~2006年共45a的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罗城县近45年来的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罗城县45a来,年平均气温以0.159C/10a的趋势变暖,年降水量变化率约为18.7mm/10a,略呈偏多势态但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江门市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2,自引:31,他引:1  
管勇  黄江辉 《广东气象》2007,29(2):29-31,35
对江门市1961~2005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门市45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3 8℃/年的趋势变暖,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增暖达到最强。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全球同步,尤其是冬季增暖明显。年降水量总趋势以1.57 mm/年的变化率减少,与我国近40年来的降水倾向率变化趋势相同,降水整体变化不明显,但有明显的阶段性,多雨与少雨期交替变化。气候极端事件出现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三都县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昌军 《广西气象》2006,27(A03):54-5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三都站1960-2005年共46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三都降水及温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三都县46a来,年平均降水量总趋势以0.555mm/a的变化率减少,平均气温以0.080℃/10a的微弱趋势变暖。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本地预报服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林口县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林口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4—4.8℃之间,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增长趋势系数为0.34℃/10a。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秋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年降水量在316.6—685.0 mm之间变化,年总趋势变化率为4.16 mm/10a,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其中季节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的变化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逊克县1961~2005年共45 a的气候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出了逊克近45 a的温度要素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的结果:逊克县自1961~2005年,45 a平均气温以0.387℃/10 a的趋势变暖,年平均最高温度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增暖的趋势。一年四季中,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幅度略低于其他季节,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变暖最为突出,平均温度以0.608℃/10 a的变化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通山县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来林 《湖北气象》2007,26(2):171-174
对通山县1957~2005年的气侯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山县49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55℃/10a的趋势变暖,其中冬季的变暖较为明显,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以6.039mm/10a的趋势增加,这种增加是由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春、秋季降水量以微弱的趋势减少。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门市新会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暴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江门市前汛期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江门市前汛期年平均暴雨日2.8 d、大暴雨日0.7 d、特大暴雨日0.04 d;年平均暴雨量为385.4 mm,平均强度为75.5 mm/d。平均每10年的上升速率年暴雨频数为0.29次、年大暴雨0.13次、年暴雨量为28.6 mm、暴雨强度为1.0 mm/d;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2006年以来大暴雨出现的频数增加,表现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暴雨气候事件也呈现异常现象。前汛期年暴雨量和频数呈正比,暴雨日数多的年份对应降雨量也较多。  相似文献   

9.
逊克县近50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160个气象台的资料统计,1991~2000年全国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是逐年渐少的,1951~2000年线性倾向率为-0.4655mm/a,50 a内减少了23.3 mm.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逊克县1961~2005年共45a气侯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出了逊克近50a的降水这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45 a来逊克县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总趋势以每年0.2796 mm的变化率减少,这种负增加是由春季、秋季降水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的结果.春季降水变化虽不十分显著,但也以每年-0.0871 mm的速率变小;秋季则以每年0.1532 mm的变化率减少.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西南地区东部大官山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0年,大官山降水量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多年平均梯度变化率为1.32%/100 m,最大降水高度在海拔1900 m左右。各季降水梯度变化率中,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夏季为3.31 mm/100 m,秋季为1.39 mm/100 m,冬季为0.50 mm/100 m,春季为0.67 mm/100 m。各月降水梯度变化率中,7月最高,达5.06 mm/100 m,1月和11月最低,分别为0.23 mm/100 m和0.29 mm/100 m。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随高度的线性变化趋势较明显,平均上升率分别为2.86 d/100 m和2.56 d/100 m。大雨日数在海拔1900 m左右最大,暴雨日数在海拔2500 m左右最大。降水日变化表现出多峰值特征,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在06~09时达到最大,降水频率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其中,高海拔降水频率在15时左右达到最大。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与天气过程密切相关,持续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的梯度变化较为平缓,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局地阵雨中单次过程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汕尾市53个自动气象站常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及Surfer软件对2013—2017年62个大暴雨(≥100 mm/24 h)以上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汕尾大暴雨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5—8月,且大暴雨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②前、后汛期大暴雨日变化特征有所区别,前汛期呈双峰型特征;后汛期日变化特征不明显。③汕尾大暴雨小时雨强与出现频率成反比,易出现日雨量300 mm以上极端强降水。④汕尾有2个大暴雨高发区域,分别位于海丰西南部和陆丰中部。⑤汕尾大暴雨影响系统大致分为台风型、季风低压型、冷空气切变线型、西南季风型、东南气流型和偏南气流型,其中5—6月以西南季风型为主;7月以台风型、季风低压型为主;8—10月多为台风型。  相似文献   

12.
杜岩  陈莉  罗冰  李帅 《黑龙江气象》2010,27(4):27-30
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暖明显,全球过去50 a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达到0.13°C/10 a,而中国近50 a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几乎是全球的2倍,其中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C/10 a。中国的气候变暖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采暖耗能无疑会产生显著影响。文章以中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中附录A所列的严寒和寒冷地区84个主要城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城镇1951年以来采暖期长度、采暖强度的趋势变化速率,结果表明,采暖期长度和采暖强度大多呈减少趋势,其中采暖期长度减少比较明显的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大多城镇,减少速率在-5d/10a~-3d/10a之间;采暖强度减少趋势更加明显。为了研究采暖气候条件的平均状况,本文计算了最近30 a(1976~2005年)采暖期长度及采暖强度的平均状况,并与1951~1980年30 a均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东北地区大多城镇采暖期长度减少超过5 d;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大多城镇采暖强度减少超过200℃.d。对近30 a采暖期采暖耗煤变化率的研究表明:除四川省的康定外,其它城镇建筑单位面积耗煤量由于气候变暖采暖耗煤变化率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个别城镇减少量超过10%。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石家庄市1961—2013年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趋势图、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近53a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a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期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仅为0.107℃/10a,增温趋势平缓,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为0.594℃/10a,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趋势显著;高温日数的增加,气候变暖趋势已成为必然。四季平均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春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大且具有继续升温的趋势,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夏季、秋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久治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3-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量等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等对久治县49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9年来久治县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00年后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49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以-14.89mm/10a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分布不均。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33mm/10a、3.48mm/10、-7.04 mm/10a和-12.48mm/10a。日照时数整体上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9.3h/10a。  相似文献   

15.
1961-2005年宁夏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61-2005年宁夏逐日降水量资料,将降水量划分为9个级别,分析了宁夏45 a来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平均3.6 mm/10 a的速率减少;近15 a来,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减少,夏、秋季10.0 mm以下降水日数明显减少,25.0 mm以上降水日数明显增加。以1986年为界的气候变暖前后25.1~50.0 mm级别的降水日数夏季和年增加的显著性概率分别达到了5%和1%,降水频率分布呈现向高级别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05年宁夏逐日降水量资料,将降水量划分为9个级别,分析了宁夏45 a来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平均3.6 mm/10 a的速率减少;近15 a来,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减少,夏、秋季10.0 mm以下降水日数明显减少,25.0 mm以上降水日数明显增加。以1986年为界的气候变暖前后25.1~50.0 mm级别的降水日数夏季和年增加的显著性概率分别达到了5%和1%,降水频率分布呈现向高级别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地区近45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喻彦  蒙桂云  张利才 《气象科技》2008,36(4):410-413
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气象站1961年1月至2005年1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45年来两双版纳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72 mm/10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明显(-24.28 mm/lOa),春季降水量却呈上升趋势(11.18mm/1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62℃/10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变暖最明显(0.483℃/10a);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45℃/10a)远远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88℃/10a).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界将近45年西双版纳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8.
鲁西北近5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鲁西北近 5 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 :年平均气温以 0 0 9℃ /1 0a速度递增 ,特别是冬、春季的气温增加尤为显著 ;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分别以0 0 3℃ /1 0a和 0 44℃ /1 0a趋势变化率逐渐上升 ,尤其是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的递增十分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以 2 7 4mm/1 0a的速度递减 ,主要是夏季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9.
泾河流域温度与器皿蒸发量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泾河流域周边14个气象站点1957~2002年逐日温度、器皿蒸发数据,分析了近45 a来气温、器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Mann-Kendall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我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均温存在显著变暖的总趋势,增温率为0.29℃/10 a。流域北部气候变暖趋势高于流域南部,变暖的季节主要是秋冬季节。年器皿蒸发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倾向率为-39.3 mm/10 a,在空间上变率表现为流域南部、北部减少趋势明显,中部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小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青海省门源县为例,分析小油菜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观测资料表明,小油菜生育期气温升高,气候变暖,4~8月降水量以每10年1.64~20.70 mm的幅度下降,9月降水以每lO年20.16 mm的幅度增加;气候变暖使小油菜播种期提前,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保证;增温对各发育阶段的影响差异明显,除出苗至现蕾间发育进程加快外,其余各发育期生长发育出现迟缓变化;气候产量主要受4、6月和年平均气温及6月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