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纪树臣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18(2):169-172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扑结构。(5)开展太阳突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太阳电流片的射电天文探测和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理论研究方面的S-K体系和Zh-Z体系的成就,以及它们对耀斑物理和耀斑预报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前,我与陈彪先生的接触不多。最早是我就读南京大学天文系四年级的时候。当时系里开设的“理论天体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特地请了紫金山天文台的陈彪先生来讲授。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先生的讲课着重于物理概念的阐述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4.
5.
6.
7.
《天文爱好者》2006,(4)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一、出发 2009年1月14日朱进馆长、杨轶和我三人从美丽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发,1:30的飞机5:30就到达了巴黎的戴高乐机场,七个小时的时差使这趟长途飞行似乎只用了4个小时。我和杨轶住在一个叫Youth Hotel的地方,和所有参加此次会议的学生一起,我们占满了整整一层楼。这里的房间布置简洁,看起来更像宿舍,上下铺四张床, 相似文献
9.
2008年,天文学上的新发现层出不穷,新设备大批涌现。《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请国家天文台邹振隆研究员回顾了2008年天文学上发生的十件大事,和大家共同走进天文研究的前沿,透视宇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实验原理: 太阳是一个炽热发光的气体球,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热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平时我们看到的光芒四射的日轮是太阳的光球层,在日食时还可看到光球层之上美丽的色球和银白的日冕。太阳大气十分活跃,经常发生黑子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好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经过数十年的观测已经为我们搭建起璀璨浩渺的数字天空。这些珍贵的科学数据,一方面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它还是教育工作者用来开展天文教学的巨大财富。如何利用这些数字化的资源进行天文教学是摆在广大天文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17.
2010年1月9日至10日,2009国际天文年官方闭幕式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宪章大礼堂举行,伽利略当年曾在这里教授实验物理和天文学课程。 相似文献
18.
19.
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学会在今年4月和7月间分别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和年会,在这两个会上宣读了一系列的论文和工作报告,活跃了学术空气,有利于相互学习和交流,颇受与会同志欢迎.上海天文台1962年第一次学术讨论会4月27—28日在余山举行,参加人数40多人,在会上宣读的论文和工作报告共有15篇.叶叔华同志提出了“1959年地球自转不均匀的情况”的报告,这篇报告实际上是报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