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海南省珊瑚礁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了海南省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保护任务,确定了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5个优先领域:①完善珊瑚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②开展珊瑚礁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③加强珊瑚礁多样性保护和管理;④加强基础建设;⑤提高珊瑚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提出了优先领域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2.
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对海南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海南珊瑚礁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三亚珊瑚礁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海南省三亚市3个典型珊瑚礁区的底栖生物群落现状,并依此反映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现状和受扰动程度,作者于2011年11月22日~23日在海南岛三亚西岛、鹿回头和亚龙湾3个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潜水方法采集底栖动物,并对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类群、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以及生物量/丰度比较曲线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共获得三亚珊瑚礁大型底栖动物166种,优势类群为甲壳动物,优势种为珊瑚铠甲虾(Galathea coralliophilus)。调查区底栖动物平均栖息丰度为566.29个/m2,平均生物量为82.146 g/m2;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0581、7.9116和0.8494。其中亚龙湾的上述3项指数均高于其他两个采样地点。生物量/丰度比较曲线表明亚龙湾的底栖群落最稳定,受扰动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涠洲岛石珊瑚在属级组成中以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滨珊瑚属(Porites)、蔷薇珊瑚属(Montipora)为优势类群,在科级的组成上,以蜂巢珊瑚科(Faviidae)、滨珊瑚科(Poritidae)、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为优势类群。西南部的主剖面W2、东北部的W5的石珊瑚属种最多,说明了两个剖面海域石珊瑚生物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这与涠洲岛历年来的珊瑚礁分布有关;涠洲岛6条主剖面的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一致的规律:W5W2W6W1W3W4,W2、W5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珊瑚属种数量、优势属种数量、优势属种相对优势程度(最大的重要值百分比)、优势属重要值百分比之和分别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珊瑚属种数量、优势属种数量对多样性指数有促进作用,珊瑚属种数量对多样性指数的贡献率更大;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H′)差异显著;整个岛区珊瑚属种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春季和冬季对三亚湾水体和沉积物的现场调查表明,三亚湾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显著低于冬季的;而三亚河输入的陆源营养元素对三亚湾的影响显著。总氮总磷的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由于浮游植物也可以利用有机氮和磷来进行初级生产,因此,水体中有机质的污染应引起重视。历年来海水中无机氮、磷的监测结果表明,三亚湾水体中氮的输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磷的污染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水体中N/P比值也由2004年的6∶1,增加到2011年的60~123∶1;说明整个生态系统已由早期的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除了三亚河口附近的Cd元素超标外,大部分海区的沉积物依然属于国家一类沉积物,处于清洁环境下。而水体水温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三亚湾水体水温的变化波动有增大的趋势,且水体的酸化现象也和全球的变化一致,说明三亚湾水体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总体上三亚湾珊瑚礁周围环境状况较为稳定,可满足珊瑚礁的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6.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礁栖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2000、2004年的调查结果,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内有造礁石珊瑚12科42种,而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内珊瑚礁低潮带至潮下带上部的8个断面10个站的大型底栖生物有8类45科101种,其中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太平洋热带区系。优势类群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043.37 g/m2、692.37个/m2和5.5228。位于保护区南部核心区的断面Ⅰ和Ⅱ有着最高的多样性(5.1389和5.0077)和均匀度(0.9470和0.9286),而其他分属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的6个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总体上看,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的存在为其他底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丰富了本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着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动态变化,控制着珊瑚礁地貌结构和形态。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受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温度异常、海平面变化和风暴等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面临日益加剧的人类开发活动的威胁。现代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研究对认识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相互作用和响应机制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国际上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华南珊瑚礁的海岸生物地貌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岸生物地貌学研究海岸带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是海岸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重要机制,被列为全球变化核心项目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华南珊瑚礁热带生物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的调查研究显示:①造礁石珊瑚的高生长率和珊瑚礁高堆积速率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②珊瑚礁海岸地貌结构分带性和生物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叠加并共存;③潮汐水位严格控制珊瑚礁群落分布格局并形成重要的生物地貌界限;④珊瑚礁海岸生物地貌过程有利于消除或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浸淹效应;⑤珊瑚礁海岸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干扰和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地貌功能削弱和海岸资源环境恶化。急需加强珊瑚礁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珊瑚礁源源小断地向人类社会提供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是宝贵的海洋资源,但珊瑚礁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正处于严重退化之中.文章以三亚珊瑚礁为例,利用海洋生态足迹方法评价珊瑚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三亚源自珊瑚礁的海洋生态足迹主要来自于本地居民消费、外来旅游消费、贸易输出及其他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的海洋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了珊瑚礁自身的生态承载力,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打破了珊瑚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迫切需要拓宽捕捞范围、调整渔业结构和发展生态旅游等来减少对珊瑚礁的破坏,并加强珊瑚礁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以实现珊瑚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种群组成和摄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 a 为检测对象,利用 2006 年 4 月的调查资料对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和摄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以纤毛虫为主.微型浮游动物以 Tintinnopsis compressa, Tintinnopsis cylindrical, Tintinnidium semicilidium 三种纤毛虫为优势种,其中 Tintinnopsis 属纤毛虫是优势种群,有 38 种,占总纤毛虫种数的37.3 %.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 ( g ) 在 1.28 ~ 2.37 d-1之间,平均值为 0.945 d-1;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 ( k ) 为 0.26 ~ 1.44 d-1,平均值为 1.963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在 72.20 % ~90.65 % 和 113.31 % ~ 315.34 %,平均值分别为 84.56 % 和 177.05 %.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水平主要取决于水体中微型浮游动物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在控制浮游植物生长和转移浮游植物生产力方面微型浮游动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潜在的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11.
西沙永兴岛珊瑚礁与礁坪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2年 8月对西沙永兴岛珊瑚礁与礁坪生物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珊瑚礁调查采用选取断面布设样框的方式进行覆盖率的定量调查 ,水下照相和录相拍摄的珊瑚种类作为定性调查资料 ,并将调查结果与 1978年结果对比 ,以说明该区域珊瑚礁的变化趋势。礁坪生物的采样采用取样框和走样线相结合的方式 ,获取定性定量资料 ,并采用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 (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来说明永兴岛礁坪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的均匀性情况。结果表明 ,永兴岛珊瑚种类丰富 ,共发现 2 9种珊瑚 ,造礁珊瑚覆盖率较高 ,但 2 0多年来珊瑚有较明显的退化趋势。礁坪生物初步鉴定有 5 4种 ;平均生物量为 395 78g/m2 ,平均栖息密度为 6 3ind/m2 ;生物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分布趋势一致 ,即礁坪北侧最高 ,南侧居中 ,西侧最低 ,这种现象与岛屿西侧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大有关 ;数量的垂直分布 :生物量为低潮区 >中潮区 >高潮区 ,栖息密度为高潮区 >中潮区 >低潮区 ;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存在自高潮区向低潮区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了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保护任务,确定了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5个优先领域:(1)建立比较完善的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机制;(2)建立海草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3)加强海南沿海海草床的管理;(4)加强对海洋工程的管理;(5)加大保护海草床的宣传、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并提出了优先领域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13.
哈格 《海洋世界》2021,(1):38-43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社会、经济与环境为三大支柱,设立了涵盖贫困与饥饿、经济增长、饮用水、资源、能源、气候变化、海洋、化学品和生物多样性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169项具体目标。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涉及目标14(水下生物)和目标15(陆地生物)。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生物地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是全球变化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西南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分析,探讨了该区珊瑚礁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地貌特征,以及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对海平面上升、构造沉降和地震活动的响应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述了海南省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了海南省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保护任务,确定了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8个优先领域:1完善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2开展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3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4加强海洋外来入侵种管理;5控制污染源,加强重点海域环境综合整治;6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7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8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4-2008年采用Line 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对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区的珊瑚礁进行监测.文章对珊瑚覆盖率和珊瑚补充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珊瑚礁的变化趋势,总结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开发,取代了不合理开发所带来的对珊瑚礁及其生态的极大破坏,对旅游活动局部区域附近的珊瑚生态起到促进保护作用;珊瑚礁旅游活动对局部区域的珊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依托珊瑚生态景观旅游活动区蜈支洲的调查,发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适度的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地保护珊瑚,而且能够促进受影响和破坏的珊瑚礁得到修复和稳定,使珊瑚礁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 年来涠洲岛珊瑚礁物种多样性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2007年10~11月、2008年4~5月布置的6条主剖面20条分断面的调查结果,涠洲岛珊瑚礁共出现石珊瑚10科22属46种,9个未定种,该调查区以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滨珊瑚属(Porites)、蔷薇珊瑚属(Montipora)为优势类群,各主剖面的优势类群分布各有差异,以西南部的W2主剖面、东北部的W5主剖面的珊瑚礁属种最多,均为8科13属;涠洲岛珊瑚礁属级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E值均呈现东北部W5西南部W2东南部W6西南部W1西北部W3北部W4的规律,H′值差异明显,E值变化不大;其珊瑚礁群落近20 a来受到全球气候事件及区域人为活动的影响,整体呈现出衰退迹象,处于缓慢恢复状态。衰退表现在: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珊瑚礁优势种群的组合变化,由较多的优势属种组合演化到相对少的优势属种组合。一直占据优势的鹿角珊瑚种群出现退化,从顶级优势类群降级更替;珊瑚礁属种的多形态组合向相对简单形态组合的演变;历年来珊瑚礁伴生生物的资料(主要是鱼群数量、海参等)显示,涠洲岛珊瑚礁群落生物多样性呈现衰退态势;从2001年至今连续的珊瑚礁健康调查(Reef Check)资料显示,该区石珊瑚礁曾大面积死亡尚未完全恢复。从涠洲岛20 a珊瑚礁多样性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全球性极端气候、区域性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破坏性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目前国际海洋事务的一个热点问题,但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条约,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决议在该领域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重要的规范作用。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决议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决议的制定过程,促进公海生物多样性国际法律制度的完善,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我国海洋开发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打造更为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徐闻珊瑚礁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瑚礁因其形成构造独特,造型各异,加上美丽的沙滩,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中国广东省雷州半岛徐闻县珊瑚礁为例,分析了珊瑚礁的形成、生长环境和影响因素,认为珊瑚礁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应在保护和恢复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利用,以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生态弹性理论出发,分析了生态弹性的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阐释了生态弹性对于维持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经历多重干扰后发生态势转换,说明生态弹性对于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而在诸多决定珊瑚礁生态系统弹性的因素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系统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不断退化。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能力,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弹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入了解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弹性提供参考,建立以保障和提高珊瑚礁生态系统弹性为宗旨的管理方式,将为解决珊瑚礁资源退化问题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