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即城市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或者说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与灾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质环境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叠加和交织的环境空间,其复杂性难以判定。为了建立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本文以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水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作为基本要素,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为地质环境复杂、中等复杂及简单三类,力图寻找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相关性,为计算机辅助解决城市环境整体化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发展分为选址布局、规划建设、运行完善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对应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环境功能恢复等。本文重点讨论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演化与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质环境是城市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概述隐国城市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论述了城市大规模建设,城市地下资源开发和城市垃圾污染所引起的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和控制对策,并对加强我国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这是从地质环境管理与控制方面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长敏 《城市地质》2005,17(1):30-33
在论述地质环境与北京城市建设关系和分析北京地区地质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建设与保护地质环境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与防灾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建设所依托的地质、地理环境,无论是原生环境还是人类开发活动剧烈于导致的次生环境问题,地质灾害总是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地质灾害在原生及后期诱发条件下的表现,成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时必须十分注重的环境行为之一。城市防灾规划以地质灾害为防治目的,因其评价目标的重要性,规定了它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分析中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将南充市城区分成了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结合城市建设对不同区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指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即地质环境质量好区)。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作用、软土变形三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最后以武汉地铁首期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地质优势与问题,提出防范问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平台综合利用GIS、数字地质、现代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研究范围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面沉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灾害地质等多专业的地质信息和成果进行集成和综合,实现对地质信息管理、更新维护、检索查询、分析评价、三维地质模拟和成果显示,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表与地下空间结构组织与空间资源、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保护、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质量与后备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地裂缝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地面变形灾害,它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不仅会造成各类工程建筑,如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交通、农田和水利设施等的直接破坏,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地质、物探等资料,对北京地区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并就如何防治地裂缝灾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地质调查(一期)成果,以及该成果在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已经开展的应用,对现阶段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持续高效应用调查成果的措施建议:设立城市地质成果管理应用机构;将地质成果管理纳入政府管理流程;建立成果更新维护机制,提高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四川华蓥市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和野外地质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工程地质岩组、断层、河流影响距离、道路和采矿活动等8个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分析平台,对华蓥市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极低易发四个区,分别占研究区面...  相似文献   

16.
昭通市未来城市建设层的适宜性和发展方向应该受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 3个方面因素的控制 ,它们决定了城市建设层的功能的需求。通过影响昭通市建设层的自然环境状况、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在建或将建的几个重大工程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 ,对昭通市城市建设层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划分了城市建设层的适宜区和功能区区划。文章认为 :(1)昭通市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是相对脆弱的 ,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与地质、地理环境的优化已经具有很大的不协调性。 (2 )原来的昭通市城市发展规划中把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为以褐煤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经济风险。 (3)昭通市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表明本区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阶段。促使城市发展调整的动力 ,有经济发展的本身需求动力 ,也有外部机遇的刺激 (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 )。本区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后者。但是重大工程的实施 ,必将带来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文章综合研究认为 ,现阶段褐煤的大规模开发策略是不可取的 ,水利、交通等的发展才是首要选择。 (4 )昭通市将来的发展更可能是以高效农业为基础 ,利用其区域中心城市、物资集散地、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 ,充分发展运输、资讯、商业、娱乐、休闲等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长期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大量排放“三废”,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人为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潜在性、突发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全面加强城市防灾减灾,不但特别重要,而且十分紧迫。近年来,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迅速地扩展。在各种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中,地球物理方法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资源污染、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几种常见城市地质灾害,概述了我国城市中的危害及发展现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的监测、探测和防治中具有特有的优势,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本溪市南芬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是"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专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系统"为基本建库工具,以MapGIS和FoxPro等软件为辅助工具,建立本溪市南芬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程雨  朱庆杰  党旭光  刘峰 《岩土力学》2009,30(Z2):505-508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从防灾的角度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开发基于GIS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通过对比分析GIS-OWA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