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洞庭湖区湿地生物资源特征及生态系统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庄大昌 《热带地理》2000,20(4):261-264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资源1428种,鸟类资源216种,鱼类资源119种,哺乳类22种,两栖爬行类27种及其它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根据生物资源的分布状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类,即环湖丘岗生态系统,湖州草滩生态系统,湖岸带生态系统,浅水层生态系统、深水层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按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分类,最后对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本区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攀西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环境问题,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攀西地区自然条件组合优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环境问题严重,经济落后且结构不合理,生物资源开发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提出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及适合攀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形成的生物资源开发模式及相关的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菹草资源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菹草是松嫩平原湖泊,水库等渔业水域较重要的资源植物。本文根据1984-1992年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初步报道了该平原区渔业水域菹草资源现状和菹草型渔业水体生态系统特点,探讨了菹草的渔业经济价值,并提出菹草资源的渔业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首次对特色生物资源的内涵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与示范”项目的设计思路、研究内容及实施路线,对项目实施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该项目为我国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珍稀濒危树种木莲的学术,生态,观赏,医药及工业开发的价值,并通过对其果实中的种子组成成分测定,分析的研究,探讨了木莲这一野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太湖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上海及苏州区域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湖内密布养蟹池,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且底泥淤积严重,对行洪、供水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均产生不利影响。东太湖生态修复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对规划的退网(垦)还湖、行洪通道疏浚等工程结束后水域进行分析,结合综合整治工程的不同分区,从物种、遗传及景观等层次,提出了东太湖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而分区、分类型,次序地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水生态分区的管理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趋势,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建立中国新型水环境管理的基础。论文在界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涉及的主要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尺度,为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分区的目的,建立了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分区技术、结果验证校核方法;以巢湖流域为例,进行了一级至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丰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对水生态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攀西资源开发的历史阶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国土开发的重点片区和我国内陆最具发展潜力与后劲的地区之一。攀西资源开发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矿产资源开发;航天产业开发;以水电为中心的开发;以生物资源开发、建设生态产业为突破口,建设攀西生态经济与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系统总结了4个阶段的特征,并对各个时期的开发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物农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攀西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指出攀西地区是生物农药原料的“宝库”。通过对国内外的生物农药发展现状的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内生物农药市场,发现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阐述了攀西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中印楝和真菌农药的开发研究进展。论述了发展攀西生物农药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可形成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屏障,促进攀西生态产业的形成。得出了攀西具有良好的生物农药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地理科学》2015,35(10):1247-1255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①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呈增长趋势,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已由著名的湖泊转向一般性湖泊,单体湖泊开发增多,湖泊旅游产品多元化。②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偏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景区较多;分解效率中,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解释能力强于规模效率,相关系数达到0.72,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③ 根据效率得分将38个湖泊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技术进步提升型、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型、规模投入提升型和综合提升型,提出了不同效率类型景区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的基础、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资源开发是加快攀西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攀西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生物资源的开发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是现阶段最有可能迅速从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从思想观念、人才、技术、资金、机制等方面分析攀西生物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营造适合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环境、提升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湿地形成与自然变迁的一般过程,回顾湿地农业开发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分析湿地农业发展的教训。湿地农业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扩大农业湿地,改善或增强湿地有关生态功能,提高湿地产出。湿地农业过度发展,改变原有水文环境,影响湖泊蓄水量,造成局部严重水灾,损害水生生物资源。当代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湿地衰减和环境污染。最后提出普及湿地知识,认识湿地价值;实行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保护;明确保护内容,建立保护制度;实施生态修复,建立生态补偿;保护利用并重,合理利用湿地5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6,(9):46-47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是俄罗斯有史以来的仅次于“贝阿大铁路”的第二大世纪工程,总造价高达115亿美元,承担着俄政府振兴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希望。但是,“东太线”将沿着贝加尔湖附近经过长达近百公里,且最近处距离贝加尔湖只有800米。据评估,贝加尔湖地区是地震高发地区,一旦发生大的石油管道破裂等事故,半小时时间里将泄漏4000吨石油,无疑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起初,负责承建管线的“俄管道公司”不以为然,声称将采取修建隔离带、实行“管中套管”、设立快速反应生态救援列车等有效的应对措施。今年3月6日,俄罗斯联邦环境署专家委员会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了“东太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终使屡经磨难的远东石油管线工程正式上马。  相似文献   

16.
从攀西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总体目标出发,对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项目和实施时序进行系统的设计。对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按照三个阶段进行划分:一是生物资源开发的起步阶段(2003-2008); 二是生物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2009-2015);三是生物资源开发的提高阶段(2016-2020)。生物资源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24个国家级项目,39个地方级项目;按资源开发类型分:木本果品类9项,纤维及造纸类3 项,木本油脂类2项,中药材开发与生物制药类8项,生活保健类10项,淀粉类1项,观赏植物及花卉产业开发类5 项,香精香料类2项,特色农业类3项,经济作物类3项,饲料类1项,真菌类3项,生物农药类2项,动物类2项,生态功能类5项,生态旅游类4项;按自然地域分:攀枝花自然地域28项,西昌-德昌自然地域35项,会理-会东自然地域7项;按项目类型分:科技攻关项目20项,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项目14项,产业化项目36项。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4月9日,记者从中科院新疆分院了解到,依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成的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运行一年多来,已与中亚各国通过多种形式,在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中亚沿线生态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估、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治、水土资源与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勘探与联合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18.
博斯腾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从水域面积和水环境质量变化,湖滨湿地萎缩和芦苇资源衰退以及湖泊水环境的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博斯腾湖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博斯腾湖保护区,加大管理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田排污水的控制,强化重点排污口和重点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管理,并通过湖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增源节水工程、加速湖水循环工程等措施,解决博斯腾湖水污染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滇池水生态系统演替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怀成  王心宇  伊璇 《地理研究》2013,32(6):998-100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开始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滇池治理一直以提高水质为主要目标,以污染控制为主要手段。近10年来,滇池水质虽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但长期实施的污染控制工程并未有效抑制蓝藻水华爆发。通过浅析滇池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当前治理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和一些国内外富营养湖泊治理经验,认为滇池具备在较高营养盐浓度(V类水质)下恢复清水草型生态系统的可能性,提出滇池治理可以适当降低对水质的要求,在污染物控制的基础上辅以生态修复措施的治理思路,最终实现滇池生态系统由浊水-藻型向清水-草型演替。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为四个生态旅游区,即山体森林生态旅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内陆湖泊生态旅游区和自然遗迹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