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出了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洞庭湖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健全洞庭湖水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建立和谐的人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建立环境知识、环境经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和情境因素相结合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环境态度、公共规范、环境信念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知识和环境经历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无直接显著影响,但是分别通过环境态度、环境信念中介变量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情境因素中的奖惩机制和行为约束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教育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沿亚欧大陆桥地带的水环境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新疆沿亚欧大陆桥地带的水环境状况及其特点,以及水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达二级以上。但目前已出现局部区域入库支流和水库本身的水环境恶化趋势,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入库支流的水环境与工程对水质的高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将会拉大。因此水源地水环境保护成为工程实施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的难点,认为经济落后、水质和生态的逐渐恶化是其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工程水源地水环境保护的难点,认为经济落后,水质和生态的逐渐恶化是其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工程水源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有限的水资源竞争和水冲突的增加,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良好的基础上,湿地公园的建立是统一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湿地公园内的水环境保护与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水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规划方法及内容,包括水资源、水岸、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方法。由于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尚未确定,基于水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湿地公园规划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林巧莺 《福建地理》2003,18(3):20-22
本文从工业废水及其排放,生活污水及其排放,畜禽养殖废水及其排放和农药的使用,以及内河水环境等4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疆除额尔齐斯河为最终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水系外,其他河流均为典型内陆河流域。长期以来,由于灌溉农业大规模发展,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内陆河流都处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状态,对自然绿洲及水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破坏和威胁,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对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涉水的水源涵养区及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坝建设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盐碱化改良与灌排调控保障、地下水资源超采区治理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林生态环境保护、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艾比湖等其他重要湖泊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10大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对策措施。认为,在当前贯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调控新疆灌溉农业发展规模,破解用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用水效率效益低、生态用水被挤占、地下水超采、农业用水不断增长等问题是核心;经济社会总用水量的持续增加对新疆水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取淮河于支流19个省界断面监测点52个月的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建立了水环境污染模型,揭示淮北平原水体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讨论了水系结构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水环境整体性污染的原因在于区域人口密度过高,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不协调;处于生态脆弱地带;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水平处于低谷。提出了重在治本,改善生态环境,活跃地表径流;加快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经费支持;整治淮河水系,上中下游形成合力;提高环保意识,依法治污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西郊湿地为例,探讨基于水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湿地景观规划方法。即从现状条件出发,以水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规划设计生态沟渠、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高草湿地、低草湿地、湿生和乔灌木湿地,辅以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康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具有丰富动植物类型的充满生机的湿地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1.
夏丽华  王芳  薛云 《热带地理》2003,23(2):162-166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成为珠江流域主要的污染源.对中山市坦洲镇地表水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表明,由于坦洲镇工业企业数量增多,人口数量增加,环保措施滞后等原因, 地表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为此,制定了坦洲镇近期及远期环境保护规划及水环境治理措施,为指导坦洲镇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情景决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朱一中  夏军  王纲胜 《地理研究》2005,24(5):732-740
本文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基于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整合模型—投入产出多目标情景决策分析模型,对开放系统环境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及与之相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虚拟水贸易与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就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和城市化发展、节水技术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分水、虚拟水战略等政策情景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引发的水资源污染、短缺以及自然灾害的加剧,制约着城镇、区域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如何保证在环境演变、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水文化的地方性得以保持和丰富,成为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的一大挑战。2018年9月25-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德双边研讨会聚焦环境变化,以“可持续视角的水环境保护利用与水空间规划设计”为主题,在规划、地理、景观、建筑、旅游、生态、水利、历史等多学科领域,就中德双方在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面临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问题及其相关经验和解决对策。中德两国的29位专家学者,就城镇化过程中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挑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等三个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并就双边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交流方面的合作渠道和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辨证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工业废水及其排放,生活污水及其排放,畜禽养殖废水及其排放和农药的使用,以及内河水环境等4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歙县水竹坑铜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初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特征、矿山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矿山对地质环境保护防治措施,达到了本次的调查目的。  相似文献   

17.
石丽  胡玉华 《地理教学》2010,(12):29-30
上海市宝山区位于上海市的东北部,濒临长江和黄浦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之门户。宝山区共有12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81万余人。2009年初,在上海区域项目协调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和宝山区环保局宣教中心的支持下,友谊街道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团队,加入到“长江水学校”的项目活动中来。他们以“水环境保护进宝山社区”作为友谊街道2009年项目活动的主题,目标是帮助社区广大居民树立起关注长江水污染的忧患意识,使居民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方法,切实保护好身边的母亲河——长江。  相似文献   

18.
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和环境保护农业对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五分之四的面积是农、林业用地。这广大的面积对水平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性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水分特性,包括水分的渗透与蒸发、保持与贮存等对森林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贡嘎山亚高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水分特征及其生态环境作用,结果表明:成熟林、过熟林土壤在储水、渗透、容水、蒸发和持水特性等多数方面利于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次生或林分单一森林类型次之,林木皆伐后最差。研究区以成熟林和过熟林为主,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尽管该区与长江上游其它地区一样同具自然地理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征,但由于该区森林植被和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土壤水分特性好,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