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建德市政府下发通知,将调整并执行新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建德市于2003年9月开始,实行全市统一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各类项目征地补偿行为。但随着近几年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标准也越来越不适合现实的需要。为此,该市国土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后,提出了新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2.
征地补偿标准,是征地制度的核心内容。适时调整,科学确定并实行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构建和改革征地制度的关键。根据征地补偿标准形式的演变规律和目前的形势要求,笔者认为,积极探讨建立并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的市场评估价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征地制度,应是寻求解决当前征地拆迁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10,(7):22-23
目前,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征地管理工作。《通知》要求,推进征地补偿新标准实施,确保补偿费落实到位。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探索完善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各地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1,(12):44-46
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关系当地经济建设,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调整征地补偿标准调研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厅函〔2011〕1296号)要求,我局于近期开展了全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情况调研。现将有关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评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11,(4):28-28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及物价上涨情况,江苏省近日调整征地补偿标准,一至四类地区总的征地补偿费分别提高了112万元、1.1万元、0.8万元、0.7万元,比119标准提高大约30%。江苏省此次对征地补偿地类划分和计算方式也作了重大调整,不再划分农用地类别,对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也相应不再区分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类别。另外,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13,(2):26-26
近日下发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湖南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明确,新征地补偿标准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项之和。《通知》明确,征收单位或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青苗补偿等,执行由市(州)制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补偿标准;非农建设用地需要收回农林牧渔场国有农用地的,参照执行邻近农民集体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征收集体建设用地等农用地,参照执行所在区域征地补偿标准;征收荒山、荒地,参照执行所在区域征地补偿标准的50%。征收裸地的补偿标准不超过所在区域征地补偿标准的30%;征地补偿区域以县市为单位划分并公布,同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区域划分资料未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不得征地;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征地补偿费分配指导意见,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征地房屋补偿政策的发展过程作了概述,介绍了上海以管理主体重构、实施程序优化、补偿争议处置、补偿标准动态调整等为内容的征地房屋补偿新机制的构建及其框架,并对推进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祝凌云 《浙江地质》2008,(12):57-57
12月4日上午,临海市国土资源局举行听证会,就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听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制订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有利于解决当前征地工作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偏低、随意性较大、同地不同价等突出问题。这次更新调整以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为前提,体现了同地同价、区域协调平衡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征地补偿安置因涉及国家、社会、征地与被征地及相关各方的关系和利益,而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对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不同时期征地补偿制度的内容整合,历史视角下河南省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征地补偿费是指国家依法征用集体土地时付给被征地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补偿所丧失的土地权利的各项费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征地补偿费使用引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征地补偿费付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后,由村委会或村小组使用时分配不公;征地补偿费用途杂乱,没能做到专款专用;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缺乏有力监管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征地补偿标准争议裁决协调工作是保障征地补偿费及时依法到位,有效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做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实施的一项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标准争议裁决协调机制,对于是进一步做好当前征地工作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为此,现就近几年来宁波市的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协调工作情况予以回顾:  相似文献   

12.
朱辉 《湖南地质》2009,(1):72-73
近日,湖南省闰土资源厅处理了一件征地补偿信访案。该案事涉公路建设征地,被征地对象认为当地政府公布的征地标准过低,从2007年9月开始,多次上访,省国土资源厅信访处经调查研究后做出了新的补偿协议,当事人表示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征地补偿安置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其征地补偿安置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着如农地价格偏低、非农业就业机会不多以及被征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三穗县作为贵州省的一个贫困县,具有贵州省征地补偿安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三穗县为研究区域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进行调研,对三穗县征地补偿安置现状进行了具体论述。同时拟对贵州省征地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出贵州省在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安置途径单一、征地区片综合价中接边地价相差较大以及征地过程中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可通过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缩小相邻地块因征地区片划分不同而造成的差距以及拓宽与被征地农民交流平台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陈南宇 《湖南地质》2009,(10):62-63
征地补偿是征地制度的核心;征地补偿标准适当与否,关系到征地制度的实施与成败。近年来,因征地补偿过低,政府征地工作难度大大增加;被征地农民阻工、闹事的现象频繁发生;群体性上访、请愿事件呈高发态势;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无论是从解决实际征地困难,还是从消除社会发展隐患的角度出发,研究、制订新的补偿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浙江地质》2010,(2):35-35
近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做好新征地补偿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切实做好新旧征地补偿标准的衔接、被征土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及时公布等工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2010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一新征地补偿标准。适当考虑了未来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因素,同时体现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较原来的补偿标准提高约16%。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渐突出,加之一些地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没有落实,致使许多因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已成为影响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据统计,2007年全省受理国土资源信访4万余件,其中从省厅受理的信访件构成来看,涉及征地的占信访总量的20%以上,而涉及征地信访的核心问题就是征地补偿争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裁决工作,提升市、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工作质量,今天,省厅在这里召开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裁决业务研讨会。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魏莉华副司长就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裁决业务  相似文献   

18.
近日,开化县政府更新制定了《开化县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标准》。《补偿标准》规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征地按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标准执行。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征地按统一年产值倍数法补偿标准执行。城市规划区内设立五个区片等级,规划区范围外征地补偿标准按统一年产值倍数法计算,征收耕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不低于1800元庙、平均补偿倍数不低于16倍(即:每亩补偿标准不低于2.88万元);  相似文献   

19.
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市区分局征地拆迁过程中,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程序,及时按要求进行安置补偿,并建立了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但仍存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级差收益和征地补偿价格差异大、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不全面而且偏低、被征地农民安置欠缺等问题。根据莱芜市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对今后工作开展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大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和改进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实行留地政策,拓宽失地农民安置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风 《湖南地质》2009,(11):56-58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了《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被征地农民如何补偿,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