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志强 《山东地质》2011,(11):50-52,55
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土地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大型国企直属分公司为例,结合目前国内土地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以软件技术可行性为基础,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现有的土地信息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对企业土地管理和办公自动一体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一体化系统能够简化土地业务处理步骤,方便其他业务部门参与管理,真正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土地管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老油田调整挖潜措施并实现稳产、增产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油藏开发地质学方法,对吴起油田油水运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找出该油田剩余油潜力部位,并针对不同潜力部位提出相应的调整挖潜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挖潜经验,也为同类油藏后期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显著,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原规划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之规划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和新立油田扶余油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各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表明,扶余油田和新立油田的扶余油层主要类型分别为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并经历了中等压实作用、自生石英胶结作用、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交代和溶解作用等,达到晚成岩阶段A2亚期.该油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成岩早期的产物,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8%时,直接影响岩石的机械压实作用和油层的孔隙度.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砂岩中长石含量相比新立油田高,可能导致该地区扶余油层砂岩的交代和溶解作用相对发育,从而抑制其内石英颗粒的次生加大,并形成高含量的自生高岭石,及因长石溶解所至的两个自生高岭石峰值特征等.  相似文献   

5.
油田企业的石油勘探、生产过程中,会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滩涂油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也有所不同。以笔架岭油田为例,滩涂油田生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地下水资源和水质的影响以及对浅海滩涂水土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针对三种地质环境影响,提出开展地下水资源监测,滩涂水土环境的监测以及拆除采油平台、微生物修复生态环境以及芦苇种植等措施。做好滩涂油田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分析,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主断层周缘发育的伴生断层形成过程,分析伴生断层在平面、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作用;在已开发老区结合部及周缘寻找新的含油断块,落实了更多的优质储量,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尕斯库勒油田实际资料,分析了粒度中值、泥质体积分数、灰质体积分数、孔隙度与渗透率以及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直接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技术方法,实现了流动单元纵向上的连续自动划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储层划分为E、G、M和P 4类,平面上流动单元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E、G类流动单元主要沿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流线分布,G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河口砂坝和河道侧缘,M类流动单元分布在席状砂部位,P类流动单元零星分布在砂体尖灭的边缘部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多级模糊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与之相适合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以宋芳屯油田为例,研究了二级评价中参评要素、各要素参评因子的划分及其隶属度函数的建立等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t/d、5.5t/d和8.6t/d的初始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偏光、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ICP发射光谱仪进行油层伤害机理研究的静态分析方法,和以设计油田开发中正确的流体配伍系统及解除伤害为目的的动态预测方法。运用此方法,找出了桩西油田桩120井区砂质鲕云岩储层中栉壳状白云石和桩133井中生界碎屑岩储层中混杂粘土的致密胶结是造成两井区油层伤害的关键,并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和部署,是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是保证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前提。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明晰与否,关系到今后土地流转是否成功、集体受益是否落实、农村是否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定边油田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最典型是延长组长7油层,烃源岩条件优越。致密油分布范围广,同时砂岩储层致密、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高、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另外微裂缝较为发育。开发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致密油开发试验阶段、致密油开发推广阶段、致密油开发综合治理阶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致密油勘探开发过程,且从工程参数特征等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影响致密油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技术攻关,深化完善工艺参数,配套形成了致密油储层改造技术系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因此,根据目前的储层特征和开采现状,积极的转换开发方式,注水吞吐、体积压裂、与井网结合的缝控体积压裂取得很好效果,是致密油提高采收率的经济有效手段,形成了致密油不同井况、不同井组的增产技术思路,这几种方式措施后的水平井均取得一定成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区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高台子油层含水饱和度大幅度增加,纵向分层情况认识不清,区域剩余油藏分布规律不明,增大了挖潜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为进一步认清高台子油层剩余油藏的分布情况,指导生产作业,明确潜力方向,在研究区域应用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剩余油藏的纵向分布情况。将10口井的监测结果与生产资料对比,措施符合率为80%。研究表明PNN测井技术能够较好地在纵向分层上识别储层的剩余油藏分布状况,在指导单井在高含水层补孔堵水方面,整体应用效果较好,产油量增加。该方法的结合应用提高了老区油田高台子油层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性,为制定和调整后续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和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曲流河储层为例,在曲流河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原型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岩心、测井及动态等资料,探索了一套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基于构型分析的精细等时地层对比及单井构型要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复合曲流带、单一曲流带、单一点坝以及点坝内部侧积体的4个层次进行模式拟合,对曲流河各级次构型单元内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拟合结果既符合曲流河沉积成因理论,又与研究区动态资料吻合,说明研究成果是可靠的,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空间分布特征,为分析油田开发后期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方法对类似油田精细储层研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并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滨县凸起周缘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滨南地区具有两种成藏模式,即成藏动力学模式与"T-S"成藏模式,以生油洼陷为中心,向凸起依次分布成藏动力学模式内的自源型成藏类型,它源断块、岩性成藏类型,以及压力释放带成藏类型,总体呈带状分布;而在凹陷边缘,油气则按照"T-S"成藏模式,集中在以超剥带或鼻状构造为背景的地层圈闭中,即滨南地区的尚店—林樊家,单家寺,郑家—王庄等正向构造单元附近,形成大型地层超覆油藏。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衍射、粒度分析、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综合研究了安塞油田沿25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影响因素,并评价了储层储集性能。分析表明,该区块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型。其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软组织含量大、粒度细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是造成储层特低渗透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成岩压实、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进一步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特低渗透特征。根据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分析,将研究区储集岩分为3类,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储层分布相带。  相似文献   

17.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古西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洞穴型油藏为例,针对几个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油藏描述技术对策:(1)在分析岩溶成因的基础上,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岩溶洞穴分层解释,描述不同洞穴层发育特征;(2)采用岩溶沟谷趋势面法确定油水界面,指导避水开发;(3)通过岩石物理分析,确定了用于识别泥质充填洞穴的泥质指示因子,然后运用地震反演技术,筛选出未被泥质充填的有效储层。通过这三项技术方法的实施,弄清了四层洞穴储层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与供油的关系;厘清了油水在洞穴储层中的赋存特征;发现岩溶斜坡的充填程度高于岩溶台地;最后评价出三类残丘含油单元。三项技术对策在岩溶洞穴型油藏描述方面具有较强适用性,可为相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市级国土部门既是一线的工作落实者,又是县级国土部门的指挥者、综合协调者,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市级国土部门作用充分发挥了,国土资源系统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当前,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破危局,集中精力谋发展的背景下,市级国土部门如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仅从用地保障上谈其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一项重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土地整治合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长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流体,长期对储集层进行浸泡、驱动,使储集层的众多微观孔隙与喉道的极其微小空间发生风化、剥蚀、溶解和沉积等微观动态地质作用。这些地质作用是由于开发流体打破了地下的动态平衡产生的,它对储集层的岩石骨架、孔隙和喉道等进行改造和破坏,进而控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并使得微观剩余油存在多种分布模式。研究指出微观动态地质作用是储集层随开发而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控制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基本因素。微观动态地质作用长期持续存在,并对储集层进行改造和破坏,使得储集层中的剩余油分布更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