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及防治管理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阐述地面沉降风险基本内涵及特征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工作流程、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上海目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将地面沉降风险管理与地面沉降防治管理主体相结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上海地面沉降风险管理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面沉降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2010年10月在墨西哥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交流和展示的成果,对近5年来国际地面沉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地面沉降机理分析、监测技术、模型研究、次生灾害与环境影响及其防治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论文选集》介绍1991年5月在美国休斯敦召开了"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该书为会议的译文选集.其内容反映了当前世界上有关地面沉降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涉及地面沉降理论研究、教学模型、监测技术、防治方法,抽取天...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产生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由于深层地下水迳流补给缓慢,被开采后,含水层组系统在上覆地层巨大压力下,造成含水系统压密,体积收缩,从而导致了地面沉降地发生。造成了部分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排水系统频繁淤积,井管上拔现象。地面沉降如不加以控制,必将对当地的市政建设、交通和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止和预防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加深和发生,应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合理规划并点  相似文献   

5.
灾害性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地面沉降的每一完整阶段由非灾害性地面沉降和灾害性地面沉降组成.地面沉降条件下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评价必须以灾害性地面沉降不发生为前提,地面沉降的控制应是控制灾害性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地下水过量开采是控制区域地面沉降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南北地面沉降发生和发展的差异;主采含水层和相邻弱透水的固结压缩是沉降的主要来源。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为核心,综合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工后沉降、滩涂区固结沉降,划分了地面沉降控制区,并根据主要沉降诱因分类分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面沉降设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存在长期蔓延之势,主观原因在于对上海地面沉降的治疗认识不足。通过对地面沉降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探究,对有关城市地面沉降设防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何建友  王志 《工程地质学报》2008,16(S1):639-644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于沿海软土区,该灾害会造成农田损毁、咸水内侵、降低城市排污能力,并影响航运交通,因而对其研究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温岭石粘-松门一级公路沿线区域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研究,分析了地面沉降产生的机理、地面沉降的发展现状、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可供地面沉降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普遍发生了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典型地段—滨州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005~2019年年间共计6期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区内多年来地面沉降发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对地面沉降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并根据滨州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沉降机理,概化出滨州地下水系统水位地质概念模型及地面沉降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推演建立滨州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内插外推计算,综合计算结果分析和研究,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预警,从而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德栋  吕宾 《城市地质》2007,2(3):17-20
地面沉降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一些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地面沉降频繁发生,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要防治地面沉降发生,必须认清其产生的根源,方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本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将地面沉降划分为5种类型,依据其产生的不同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控制论初论:以上海地面沉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建立了控制地面沉降灾害的新理论新方法-地面沉降控制论。认为控制地面沉降的实质是控制灾害性地面沉降的发生,由此将在规划时期内市政设施所容许的地面沉降量,作下水运动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预测年度地面沉降量。通过与年度容许地面沉降量的比较,运行反馈模型调整地下水采灌量,再运行耦合模型,直至找到最佳的地下水采灌量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交迭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对该区规划建设和港口防潮堤高程构成了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该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尤其是掌握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极其重要。前人在不同时段内应用GPS和水准测量方法对该区局部地段地面沉降开展了相应研究,但未对全区地面沉降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尚不能有效支撑区域规划建设及地面沉降防控管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PSInSAR遥感技术分析了该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状况,并与水准测量成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多年来该区地面沉降现象明显,超过75%的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在寿光-广饶交界处、寿光-滨海开发区北部、寿光城区西北部和昌邑-滨海开发区北部等存在多个显著片区,且多年变化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区内存在16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9~168 mm/a,沉降速率超过40 mm/a的占比达到62%以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该区地面沉降受区域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开采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影响,其中地下水开采是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致因素,地面荷载加强了局部地段的不均匀沉降程度,区域构造和地层结构为地面沉降发育和加剧提供了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生在同一地区。由于附加应力场与构造应变场的迭加作用,西安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及降漏斗的形态有其自身特殊性。它波及范围大,危害严重。本文根据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资料,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成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地面沉降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具有不可逆性特点,一个地区的地面沉降灾害,其影响是持久深远的。城市发生地面沉降,则会导致城市灾害链式效应,造成诸如房屋、道路开裂、城市排水能力降低、风暴潮加剧、河流重力排污失效、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已成为主要地质灾害,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天津地区,加强天津地面沉降战略对策研究,预测发展趋势,探索有效的预防恢复措施,已经成为保障天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湛江市区地面沉降自20世纪80年代发生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深度的增加,地面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湛江市区滨海平原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状、地面沉降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提出了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建议,为地方制定水资源规划和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面沉降及其对城市安全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面沉降是上海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半个多世纪以来,地面沉降已使上海区域地貌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目前中心城区高程普遍小于3.5m.监测资料表明,累计地面沉降总量对城市防汛产生重大影响,而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发育不均匀性,对穿越不同地面沉降速率空间的线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影响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胡成  陈刚  丁国平 《水文》2012,(4):8-12,96
过度抽汲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是全球广泛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是实现地面沉降灾害科学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水流模型是地面沉降模型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其刻画得准确与否将影响沉降模拟的准确度。本文首先综述了低渗透性粘性土体中的低速非线性Darcy渗流规律,而后从地面沉降发生的地质背景分析出发,论证了低速非线性Darcy渗流对地面沉降模拟的作用,并讨论了当前地面沉降模拟中水流模型刻画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地面沉降模拟中考虑低速非Darcy渗流的4个关键性科学问题,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地面沉降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裴江涛  杨璐  骆祖江 《华东地质》2023,44(4):467-475
以江苏海门地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为基础,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区近年来地面沉降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发展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而探讨地面沉降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海门地区早期第Ⅲ承压含水层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全区整体发生沉降;但随着地下水计划开采的实施(2013年以后),沉降区域由全区转为局部,主要发生在软土分布与建筑荷载密集地区,主压缩层是潜水含水层、第Ⅰ黏性土弱透水层以及第Ⅰ承压含水层。区内软土分布与地面沉降关系密切,建筑荷载密集地区与地面沉降频发地区呈高度相关性,即软土分布与建筑荷载是目前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沧州市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河北省沧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至2001年的30年间,沧州市沉降中心的地面沉降量已超过2 m,导致了城市内涝积水,河床下沉,影响南水北调等引水工程安全.经研究提出了地下水等液体资源的过量开采是诱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而厚大的粘性土层为地面沉降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粘性土的释水压缩的永久性决定了地面沉降的不可逆性.通过不同时期沧州市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和地下水位降深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公式,提出了警戒水位降深(临界)值(40 m)和限制降深(止采)值(70 m),并进行了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预测.文中提出以调控地下水位为主,避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对策,以期对沧州市地面沉降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促进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生以来,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开采,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农田长年受淹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状、地面沉降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提出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