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宏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36(3)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分别在四川丹巴、广安、汶川地震灾区,天津蓟县,湖北襄樊,江苏南京等地质灾害处置现场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场进行了应用和实战演示,将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和分析结论实时传回北京后,为国土资源部领导和专家了解灾情、分析论证、作出决策、提出处置建议等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3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研时强调: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探索和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没有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经历,缺少应对特大型地质灾害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知识图谱是形式化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系统,其在应急救灾、时空预测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灾害应急领域面临数据骤增而应急关键知识匮乏问题,由此从灾害链角度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过程中关联的诸多要素,提出了一种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结合的地质灾害链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首先,基于灾害链角度对地质灾害间复杂形成机理及成链规律进行分析,在已有地质灾害知识基础上,基于自顶向下方法建立了统一的用于信息抽取的地质灾害链本体语义表达框架,包括描述地质灾害知识体系的地质灾害事件本体、承载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本体、受地质灾害作用下的地理对象本体及地质灾害在灾前、灾中和灾后时空过程中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法本体;其次,结合自底向上方法构建数据层,通过知识融合、知识存储对概念、实例与属性等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行识别;最后以汶川地震为例并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对四类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识别,实现了数据-信息-知识的转换,为地质灾害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分层次介绍了前端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库建设、物联网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实例及效果,展示了原型系统相关界面并展望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36(4)
从国内外紧急应对地质灾难事件的经验与教训中不难看出,地质灾难事件虽然存在着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但防灾减灾管理意识薄弱、科学技术主动支撑不足,以致未能及时减轻、缩小和阻止灾难发生等问题依然存在.如技术专家工作不深入,风险判别意识缺乏;原住民防灾避灾意识不足,发现险情但熟视无睹;及时应急但未预测远程风险;事前发现但公共管理缺位;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不当,防灾责任主体认识模糊,应急技术方案追求复杂新颖;监测到急剧变形但未预警应急;处于泥石流多发环境但灾害风险管理缺乏,事前原住民发现并提醒但未引起行政管理部门注意等. 相似文献
1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3):F0002
4月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负小苏对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视频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主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王瑞生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是一种涉及因素多、技术含量高、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和社会影响大的危机事件管理行为,也是一种跨阶段、高要求、大集成、快反应和求实效的非常规防灾减灾行动。针对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为了探索减小地质风险和在风险下生存的途径,必须创建一个有灾害意识、有充分准备的政府或社区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技术体系包括人才团队、技术装备、理论方法等方面。人才团队要求科学技术素养深厚,工作高效实用;技术装备要求简单、快速并有效;理论方法追求支撑防灾减灾决策的“满意解”或“有用解”。技术支撑具体针对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2种类型,前者突出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的防灾方法,后者重在成因分析与减灾行动。工作程序上划分为响应启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会商定性、防控论证、决策指挥、实施检验和总结完善8个阶段。技术路线包括地质环境信息获取、分析研判、预测预警、模拟仿真、技术方案论证、风险评估与决策支持6个步骤。为了促进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感性判断走向理性量化,尽快提升和加强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立足于国家层面的决策需求初步提出了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科学技术工作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是一种涉及因素多、技术含量高、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和社会影响大的危机事件管理行为,也是一种跨阶段、高要求、大集成、快反应和求实效的非常规防灾减灾行动。针对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为了探索减小地质风险和在风险下生存的途径,必须创建一个有灾害意识、有充分准备的政府或社区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技术体系包括人才团队、技术装备、理论方法等方面。人才团队要求科学技术素养深厚,工作高效实用;技术装备要求简单、快速并有效;理论方法追求支撑防灾减灾决策的"满意解"或"有用解"。技术支撑具体针对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2种类型,前者突出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的防灾方法,后者重在成因分析与减灾行动。工作程序上划分为响应启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会商定性、防控论证、决策指挥、实施检验和总结完善8个阶段。技术路线包括地质环境信息获取、分析研判、预测预警、模拟仿真、技术方案论证、风险评估与决策支持6个步骤。为了促进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感性判断走向理性量化,尽快提升和加强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立足于国家层面的决策需求初步提出了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科学技术工作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了一项从1999年开始的调查成果,透露了目前已查明700个县(市)208万平方公里内的地灾隐患点10.4万处。同时国土资源部明确表示支持湖南等省市加紧组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从多方面创新、垒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给湖南等地质灾害多发省份带来了新的治理任务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马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5):86-86
<正>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等地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当看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远程会商车载系统在现场与北京应急会商室进行会商演示时,十分高兴的通过该系统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 相似文献
15.
范宏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36(1)
为了做好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近日组织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市)国土资源厅(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编制的《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2008,(3)
近日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8月底,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可以满足三峡工程175米蓄水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2008,(1):15
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被公认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建议,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要加强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8.
刘传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3):92-96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单体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要求。文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启动要求、预警与应急等级划分和便于操作应用的表格图式等。文章可为提升城乡社区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立足岗位,围绕群众重大民生问题创先争优,是广西国土资源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特色之一。为此,广西国土资源厅近日出台制定了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广西国土资源厅依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等信息情况,设置Ⅰ、Ⅱ两个级别的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要求方案启动后,厅领导分别在现场和后方同时组织开展应急响应行动。 相似文献
20.
<正>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将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挂牌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是国土资源部履行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职能的业务支撑单位,主要承担全国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