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无条分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宏  谭国焕  刘德富 《岩土力学》2007,28(7):1285-1291
基于滑面应力修正技术并取整个滑体为受力体,实现了对滑体的整体极限平衡分析。同时,利用Green公式将有关域积分转化为边界积分,而无需再对滑体进行条分。该方法数值特性好,亦可方便地将二维的成果向三维推广,从而实现满足全部6个平衡条件的三维严格极限平衡法。本文是二维部分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的二维GIS无法满足实际地质工作中对复杂地质体的描述和模拟,构建三维实体GIS成为目前GIS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地质体三维模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实现,探讨在已有构模方法的基础上应用Dephi、SQLServer2000、OpenGL图形库和传统的二维GIS数据(Geomedia数据)相结合,针对地质体的不规则性,采用线框模拟的方法来构造三维地质体,生成高真实感三维立体模型,并可进行地质体的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平衡剖面技术应用于盆地古构造重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是偏离的构造变形事实的,在多数盆地构造变形属中轴水平拉但的三维变形,三维变表古构造恢复一般应视为二维主 的某各迭加,迭加方式视断裂总体变形特征而定,三维变形盆地中断裂可以孤立裂断和各种断裂组合,恢复时分别处理之,据此方法我们重建汤原断裂陷早第三纪中期基底顶界三维古构造。  相似文献   

4.
ANSYS三维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始地应力场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叠加而成,是深部地下工程分析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维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在维持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和避免附加位移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ANSYS地应力场模拟方法的比较研究。用java语言编写了针对不同ANSYS版本的初始应力文件合并程序,提出了高版本ANSYS初始应力文件合并的EXCEL简易方法,实现了不需编写任何其他程序、对所有类型单元通用的ANSYS初始应力平衡等效节点反力法,构建了一套实用的ANSYS三维地应力场模拟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5.
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模拟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维数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的生成、显示、矢量剪切和空间查询是实现盆地分析信息化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根据几何学和机械变形原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oView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平台上,研发出了通过二维地震解释剖面图、构造平面图、沉积相平面图和钻井柱状图生成真三维盆地构造-地层格架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以及建立三维数字盆地的空间信息系统技术.这些技术作为三维盆地模拟、油气系统模拟、断层封堵性分析、精细油藏描述、水平井可视化设计和剩余油分布分析等软件的开发基础,已经在一系列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三维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土坡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根据三维普通条分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三维极限平衡法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同时进行了工程实例验算,稳定安全系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三维极限平衡法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均高于二维平面法,三维法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性(二维法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7.
平衡剖面研究中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计算手段的运用的新的地学思维方法的影响,在平衡剖面研究中引入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数维方法,三维模式等新方法,使平衡剖面技术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本文还对平衡剖面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冲断构造与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是我国西部叠合盆地中典型的构造样式,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冲断构造(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在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从二维到三维转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目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学、石油构造地质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是油气勘探研究由定性描述跨入半定量-定量分析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别阐述了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1)在冲断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面,介绍了双指向冲断构造和推覆体、地表作用对冲断构造的影响以及冲断构造中地层缩短量和应变等3方面的进展;2)在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面主要讲述了基底对反转构造演化型式的制约以及反转临界条件的三维构造模拟取得的进展。同时,认为物理模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数值模拟、高精度成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作为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媒介,冲断构造物理模拟在塑性变形对冲断构造的影响、如何反映现代构造地质学成果以及模拟过程中如何加入化学物质迁移等问题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高端实验室的建设和模拟技术也是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截面信息重构三维体是地质三维解释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这里在研究最小表面积和最大体积法的基础上,吸取“最短对角线法”的优点,提出了最优路径(OP)算法,将二维截面的属性块自动连接成三维体,并与计算机图形交互技术结合,形成人机交互建模技术。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和三角形连接效果较好等特点,对提高地质、物探数据解释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是三维GI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地质体的表面模拟和可视化实现,文章介绍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框架,以带约束Deluanay剖分法为例阐述了地质体表面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从取景变换、消隐、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方面论述了可视化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以西部某铜矿为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地质体模型(一个地层矿体综合模型和一个矿体三维模型),阐述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地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滑坡体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超  胡兴娥  安娜  刘杰 《岩土力学》2008,29(5):1355-1360
针对滑坡地质研究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面向滑坡地质体三维建模的NURBS-BRep混合数据结构和地质结构单元实体构造技术.通过对滑坡基础地质数据的预处理、滑坡数字地形和滑动面的三维建模、地质结构面的系统构造、地质结构体的生成和显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滑坡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水库滑坡,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滑坡地质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进行了三维剖切分析、数字钻孔、等值线生成、滑块自动剖分、滑坡失稳可视化动态模拟和滑坡体方量精确计算等一系列实用的可视化分析,为滑坡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客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三维构造建模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内容,主要揭示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关系.三维地质建模在许多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解决更加复杂的地质问题,能够更精细地刻画地质构造.从三维构造建模的应用需求入手,回顾了领域现状,系统阐述了三维构造建模的基本要素、地质规则及构造模型表达方法,以促进三维构造建模理论向完善化发展.同时分析了传统三维构造建模流程中的难点,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用三维构造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双河油田储层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双河油田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中,首先进行了基础地质研究,主要包括岩石相的识别、沉积微相的划分、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在详细地质研究基础上,以24个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粗化,直接提供给油藏数模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性盆地构造分析模拟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张性盆地二维剖面构造分析的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构造变形史恢复、压实恢复、剥蚀恢复、盆地伸展历史、断层滑脱深度和盆地沉降-埋藏史几方面,并用研制的模拟软件系统,以辽东湾地区的剖面为例,简述了其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非结构网格上的三维浅水流动数值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复杂环境水流模拟的需求,建立了新型的基于特征型高分辨率数值算法的三维非结构网格浅水动力模型。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sigma坐标下的三维浅水方程,运用Roe黎曼近似解评估水平界面通量。模型网格拟合边界能力强,可根据需要局部加密;格式数值性能优良,具有守恒性、单调迎风性、高数值分辨率等特性。同时,应用干湿判别法处理动边界,以适应浅滩地形漫/露过程模拟的需要。封闭水池内部风生环流、干河床上溃坝过程和长江口实际潮流场的模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模型的特点,结果表明它能够准确地预测水流的三维流动结构,而且计算简单高效,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金属矿地震勘探的物理模拟中,实验技术研究是得到可靠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通过控制环氧基混合材料混合比的实验,形成1 600~3 200m/s的速度差异,实现了对复杂岩性的模拟.在对山地模型的采集中,采用触点控制方式实现了高程测量和数据采集同步进行.采用页面模型模拟技术,实现了对复杂模型地震波总场信号的分解和归位.  相似文献   

17.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插值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宜平  袁艳斌 《地球科学》2000,25(2):191-194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是进行三维盆地模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一系列二维地震解释剖面转化为盆地的三维构造-地层格架, 必须选择有效的内插外推方法, 而插值方法的选择和空间分析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拓扑结构.在探讨基于BRep模型的盆地三维空间拓扑结构表示法及图形编码准则的基础上, 引进了适合于构建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几种形态插值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相似变形插值法.这些方法曾成功地应用于珠三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模拟, 能够很好地支持包括矢量剪切在内的各种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e 3-D seismic tomographic data are used together with field, core and well lo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detailed 3-D architecture of fault zones in a granitic massif of volume 500×575×168 m at Mina Ratones area in the Albalá Granitic Pluton. 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ifferent data,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algorithms are applied to interpolate the relatively sparse structural (hard) control data conditioned to abundant but indirect 3-D (soft) seismic tomographic data.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geologic and tomographic data, 3-D migration of the velocity model from the time domain into the depth domain was essential. The resulting 3-D model constitutes an image of the fault zone architecture within the granitic massif that honours hard and soft data and provides an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tructural heterogeneities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 of 3-D experimental variograms of Fracture Index (fault intensity) data. This probabilistic quantitative 3-D model of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fault zones is suitable for subsequent fluid flow simulations. The modeled image of the 3-D fault distribu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ult architecture in the Mina Ratones area, which basically consists of two families of subvertical structures with NNE–SSW and ENE–WSW trends that displaces the surfaces of low-angle faults (North Fault) and follows their seismically detected staircase geometry. These brittle structures cut two subvertical dykes (27 and 27′ Dykes) with a NNE–SSW to N–S trend. The faults present high FI (FI>12) adjacent bands of irregular geometry in detail that intersect in space delimiting rhombohedral blocks of relatively less fractured granite (FI<6). Both structural domains likely correspond with the protolith and the damaged zone/fault core in the widely accepted model for fault zone architectur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3-D grids of the FI in granitic areas affected by brittle tectonics permits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ck massif.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有限单元法求解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正演模拟算法.首先给出了三维构造中点源电场异常电位的边值问题与变分问题, 简化无穷远边界上的边界条件以提高计算速度及计算精度.以此为基础计算视电阻率对模型电阻率的偏导数矩阵, 并进行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正演模拟, 与等效电阻率法相比节约了计算时间.对几例较典型的地电模型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