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揭阳市气象台观测场现已处于闹市中心 ,周围的楼房已越建越接近围栏 ,并越建越高。已对观测场形成包围态势 ,严重破坏了观测环境 ,对气象观测记录的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了解环境变坏对记录的影响情况 ,特对揭阳市气象台 46年的部分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作一次粗浅的分析。1 观测场外周围环境介绍  现在站在观测场向四周眺望 ,已见不到绿野。周围障碍物都是水泥楼房 ,障碍物最大仰角分别是 :方位 32 0~ 30°,仰角 36° ;30~ 1 5 0° ,仰角 2 9° ;1 5 0~ 2 2 5° ,仰角 32°;2 2 5~ 32 0°,仰角 5 1°。观测场外围…  相似文献   

2.
广州天河站与五山站气象观测资料的连续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鉴于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考虑到气候观测中的城市化影响问题,广州市气象观测站于1996年1月1日起,从天河迁至广州市五山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站内。原广州市天河观测站的部分地面观测项目保留。五山站区站号为59287,位置座标:113°20′E、23°10′N,观测场海拔高度41.7m;天河站区站号用59282,位置坐标:113°19′E、23°08′N,观测场拔海高度8.2m,两站的直线距离约为4km。天河观测站自1957年7月1日起一直作为国家基本站进行观测,至今已有40年的长序列气候资料,资料的质量较好,中间不存在迁址和序列明显不连续现象,而五山站则仅…  相似文献   

3.
陈志林 《气象》1983,9(4):29-29
近些年来,不少台站感到日照记录不正常,省局在审核报表时也常感到某些天的日照时数可能偏少并提出查询。我们于1981年曾到一个站(以下简称甲站)和同志们共同作了一些对比观测试验,发现该站1979年12月—1981年6月的日照时数记录明显偏少;共计偏少839.0小时,占此段记录的32%左右。而其原因则是枸橼酸铁铵有药用的和试验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晴天散射辐射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尧奇  顾林康 《高原气象》1989,8(2):174-180
本文整理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得到晴天散射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经验关系。并计算了纬度28—50°,间隔2°的晴天散射辐射月总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32~40°N,100~110°E)15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站点的地面感热观测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青藏高原冬末春初(2~4月)地面感热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对于青藏高原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异常的响应,通过环流场分析高原感热异常对西北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偏强时,西北东部地区北部降水偏少,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多;反之,西北东部北部降水偏多,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新疆夏季(6-8月)山区降水的关系,指出了新疆夏季山区降水与前期和同期海温所存在的可能联系。采用5°×5°网格点海温资料,时间与1958-1987年的5站山区降水指数相对应。通过降水多少年份的划分,分别计算了降水指数与太平洋海温距平的相关,以及降水偏多、偏少年份与各分海区的相关。结果表明:新疆夏季山区降水与太平洋海温距平的异常有关系,与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12日,受高空槽、切变线、静止锋、地面低压和地形作用,翁源降了暴雨,24小时降水量99.2mm。这是翁源1999年的第一场暴雨,下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形势分析1.1 地面形势 8月10日08时,地面图上北部湾(21°N、108°E)有一低压形成,其中心值为100lhPa。11日08时移到阳江北部,位于500hPa的高空槽前。12日08时,移到24°N、113°,其雨区北移扩大,在22~31°N、106~120°E有一静止锋生成。13日,地面低压已消失,静止锋北移到25°N以北…  相似文献   

8.
钟强  候萍 《高原气象》1990,9(1):13-21
本文应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逐日的NOAA辐射收支资料(分辨率为2.5°×2.5°),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种代表性地理区域(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的行星反射率的基本特征、云天行星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图。并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的地面观测资料对那曲等4个站的地表反射率与睛天行星反射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对1209号台风“苏拉”倒槽造成鄂西北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苏拉”台风倒槽、东南风和东风超低空急流、华北冷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台风倒槽建立了来自海上的水汽通道,为特大暴雨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降水强度则与水汽通量散度密切对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949—2015年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2015年中日美台风实时定位资料、1°×1°的NOAA/O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以及05°×05°的NCEP RTG实时海温等资料,对201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厄尔尼诺对该年台风整体活动的影响、1508号台风“鲸鱼”实时定位、1522号台风“彩虹”近海急剧加强预报、1510号台风“莲花”和1521号台风“杜鹃”长时效路径预报以及地面观测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等主要业务技术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2015年台风活动活跃期不明显,呈现生成总数与多年平均持平、南海台风偏少、生成源地偏东、强度强、超强台风异常偏多、登陆个数及频次偏少等特征。2)2015年台风主要活动特征与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关系密切,但厄尔尼诺对台风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其影响物理机制尚待深入研究。3)台风“鲸鱼”实时业务定位的精度直接影响其登陆预报的精度,综合应用多源观测资料、规范台风定位业务流程,有利于台风定位和路径预报精度的提高。4)台风快速增强和路径长时效预报仍是台风业务的主要技术瓶颈,高分辨率台风-海-气-浪耦合模式、集合预报及相关动力统计模式和天气物理概念模型的研发改进将是未来的主要解决技术途径。5)中国地面观测系统尚不具备对极端台风的监测能力,在沿海受台风影响的重点区域(包括海岛)布设先进的重型机械式强风仪,将有助于提高对极端台风事件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西部的共106个测站的1960~1990年3~5月的月、季总降水量和太平洋10°S~50°N,120°E~80°W范围内286个格点(5°×5°)的秋季(9~11月)的平均海表温度,通过EOF、REOF、SVD及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秋季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特性及其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后期春季降水之间的空间地域遥相关耦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平洋海温差异常存在6个关键区域,其中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是最敏感的异常信号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与前期秋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有着清晰的遥相关。当海温异常偏高,即有EL-Nino现象时,西北地区的降水普遍偏少,并以高原东侧青、甘、宁交界地区及渭水流域的偏少为主;La-Nina时的情况正好相反,内蒙西部的春季降水变化趋势与我国西北地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中国160个站的逐月降水与地面气温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找出了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南半球关键区——50~60°S。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前期1月份的环流异常能够影响当年夏季华北地区的降水,反映这种异常的指数IDX高时,华北夏季降水偏少;IDX偏低,华北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些台站常感到日照记录不够正常;省局业务处在审核报表时,也提出某些日照记录有问题。为查明影响日照记录的原因,去年六月,我和甲站的同志一起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发现,甲站由于枸橼酸铁铵(以下简称枸药)感光性能不好,使1979年12月—1981年6月的日照时数明显偏少。一、对比观测试验对甲站日照记求,该站同志除多次讨论省局查询的问题外,并强调“要按规范规定涂药“。此后,又按地局建议进行了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14.
在冬半年(10~3月),秭归县(测站31°00′N,110°41′E)主要受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地面冷空气影响而产生降水。(本文选用上游代表站西安、汉中、安康、成都、重庆、恩施、宜昌7个高空测站(29°~35°N,103°~111°E)高空风向资料,将各站风向按方位确定出有利于本站降水的风向系数,然后把7站风向系数相加,获得700hPa风向指数(Fd)和500hPa风向指数(Fh)值,降水指数(Rf)由下式表达:  相似文献   

15.
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化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惠苓  蒲书箴 《大气科学》1992,16(4):427-435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西北太平洋上空(25°—35°N,110°—180°)850 hPa客观分析的西风分量,计算了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度.结果表明1986年12月—1987年5月西风的累计强度比1986/1987厄尔尼诺前后诸年份同期的西风更强,这种强化与历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是一致的,都反映了哈德莱环流的强化.为了探讨大气环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作者利用中美海气观测期间的海洋资料,说明了热带两太平洋东部对低纬度大气异常的加热和西部边界流向中纬度海洋输送热量的减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北半球初秋(9月)500hPa孟加拉湾(15°N,85°E)与日本海(40°N,130°E)的遥相关结构、年际变化及其与热带东风急流、厄尔尼诺事件、中国降水的关系.指出,当孟加拉湾500hPa高度上升时,日本海高度下降。这时通常是低南方涛动指数或发生厄尔尼诺、并且在100hPa上热带东风入口区为西风距平。这些特征造成中国东部初秋降水偏少。利用这些结果可以清楚地诊断近40年中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  相似文献   

17.
1.引言在南半球夏季时节,由于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强风暴雨能够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到严重的损失,从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地区(5°S—30°S;105°E—165°E)各年所观测到的热带气旋个数是4—18个之间。如果能够成功地预报出这种热带气旋频率的年际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汛期降水预测的一种前兆信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薛德强 《气象》2006,32(4):110-115
为探讨黄淮地区汛期降水预测的物理因子,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地区上空100hPa高度场与黄淮地区汛期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其SVD分解的第一模态有较高的相关,一般1月份40~60°N,160°E~160°W的北太平洋地区上空100hPa高度场偏低(高)时,则黄淮地区汛期降水偏少(偏多),可作为预测黄淮地区汛期降水的一种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湖南致洪强降水过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年8月的常规观测资料,1°×1°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1°×1°的云顶黑体亮度温度(TBB)逐时资料,水利部发布的2002年5~8月水情资料,以及1960~1997年中国315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2002年8月中下旬湖南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发生原因以及致洪强降水进行分析.发现:(1)2002年8月受12、14号台风影响的湖南南部大暴雨和8月中旬持续高空槽前的大面积强降水,是引起8月中下旬湖南严重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之一;(2)2002年4~5月以及梅雨期湘南地区的强降水使得土壤水份饱和,江河湖库维持较高的水位,导致8月上中旬先后3次强降水过程产生的雨水只能作为径流流入洞庭湖水系,使洞庭湖水系的来水与长江上游的洪峰来水遭遇,造成8月中下旬洞庭湖水系的严重洪涝灾害;(3)8月上中旬的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十分活跃,而MCS的发生、发展又与有利于出现对流活动的大尺度环境场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东营市气象局激光雨滴谱仪于2012年投入应用,为评估分析其探测降水量的准确性,选取东营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12—2017年间46个月的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与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共计245个过程降水量、1 302个小时降水量数据,按不同降水量级对两种仪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小雨量级,激光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平均偏多0.38 mm,降水量越大,差值越大;中雨量级两者差值较小,雨滴谱仪较自动站仅偏多0.24 mm;大雨量级,雨滴谱仪较自动站降水量明显偏少约2.8 mm;暴雨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常偏多。2)小时降水Rh<2.5 mm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偏多约0.1 mm;2.5 mm≤Rh≤4.9 mm时,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站降水量平均差值为0.0 mm;5.0 mm≤Rh≤16.0 mm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常明显偏少,偏少值约0.9 mm;16.0 mm<Rh≤20.0 mm时,两者降水量较接近;Rh>20.0 mm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可能出现极端偏多、偏少或两者相近情况。3)降雪时雨滴谱仪降雪量常明显偏多。4)雨滴谱仪和自动站过程累积降水量趋势较一致,且雨滴谱仪分钟降水量能较早反映出降水量峰值及降水强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可见,雨滴谱仪雨量数据有较好的可靠性,可在辅助降水现象观测与订正、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和短临预报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