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些地震发生前后,时常会观测到有别于正常地震波的前驱波信号,这些前驱波信号对于地震的预报和观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钻孔应变观测是观测前驱波信号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可以给出传统测震仪观测无法给出的信息;文章概述了当前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原理和研究发展路径,并集中表述了其在实际预测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从研究实例上可以看出来,当前的钻孔应变观测结果和实际的地震发生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回溯研究表明现在的观测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4.
引言近年来 ,钻孔观测与 GPS同时逐渐成为地壳运动观测方法的主流。钻孔观测是将探头安放在直径十几厘米的纵向井孔的底部进行观测的方法。气象厅在东海及南关东地区布设的体积应变仪 ,就相当于这种方法。由于 GPS观测设施的建设比钻孔式更便宜 ,因此比较容易形成高密度观测网 ,有效捕捉面上的运动。另外 ,由于积分效应 ,观测点间的短波长变化被消除了 ,因此适用于把握大范围的应变场 ,但精度远不及钻孔观测 ,尤其是存在如何评估能与倾斜相比较的垂直分量中由于大气水蒸气造成的电波传播延迟效应的重大课题。此外 ,受载波波长 (约 2 0 cm… 相似文献
5.
6.
7.
8.
9.
选取2016—2020年宁陕地震台TJ-Ⅱ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基于观测质量和映震能力,系统分析应变仪运行状况及地震监测效能。结果表明:该台体应变观测资料质量整体较好,但数据连续率及完整率尚有待提升;体应变仪映震能力较强,可记录国内MS≥7.0和国外MS≥7.4地震;同震形变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同震响应最大变幅与震中距满足A = aeblg D的负相关关系,与震级满足A = aebM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钻孔应变观测的标定问题有两层涵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可以认为实际标定是相对室内标定而言的.室内标定是对仪器(元件)的标定,标定结果是元件的灵敏度,即观测读数R与实际孔径相对变化S的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13.
14.
2018年3月4日华东地区爆发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为揭示过境区域钻孔体应变对该飑线生命史期间的响应特征与机制,本文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气象站数据,系统分析了南昌、黄山、湖州和岱山等4个钻孔体应变台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1)飑线过境时的气压突变是引起体应变显著变化的主因,由此引起最大的体应变量为16.2×10-9;(2)气压涌升幅度与体应变的弹性压缩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变化的周期较一致,为26~74 min,而气压影响系数高达5.0×10-9/hPa;(3)各台对飑线的响应能力较好,而且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体应变变化能较好地呈现飑线的演变过程和传播特征。以上结果,不仅有助于科学识别飑线所引起单台或多台体应变异常变化的物理本质;还能为短周期气压效应的改正模型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的质量评价及拟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十五”期间完成布设的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数据, 简要分析了气压、 水位与应变观测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水位干扰因素影响特点。 在对观测资料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 利用四分量观测特有的自检功能, 对应变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更深入的评价。 依据资料质量评价结果, 在仪器稳定期内借助包含气压、 水位影响的综合拟合模型, 给出了信度较高观测站的各路分量响应率、 气压系数、 水位系数等参数的分布情况, 可作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的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16.
YRY-4型钻孔应变仪观测的P波剪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地震仪观测的是一个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而应变仪观测的是位移的空间导数随时间的变化。 在四川姑咱台用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进行的每秒100次采样观测实验, 记录到三次地方震。 在这样高的采样率下, YRY-4型四分量应变仪观测数据保持了令人满意的自洽和足够高的信度。 观测表明, P波的应变不仅有面应变成分, 而且有剪应变成分。 这为澄清P波的性质, 给出了直接的观测证据。 根据弹性波理论, P波无旋转, 可以有体应变和剪应变成分。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