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分布规律是城市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方面,而不同的研究尺度,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单位的地理位置、人口、人均GDP,对全国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水平向、垂直向及水平垂直向联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也有部分城市存在异质现象,并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与空间统计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全国地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分析其在空间分布上的聚类地理特点。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共同影响下,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中的龙头城市为经济增长强力引擎,联动圈中城市群发展,沈阳、杭州、武汉等省会城市为中心,惠及周边中小城市经济产业,共享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以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监测项目中,根据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判断城市空间扩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2000-2016年全国大多数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大于最优值1.12.分析了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最优值的来源以及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人均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结合起来,用于...  相似文献   

4.
城区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由城市的空间要素在城市地域上分布和相互交织而成的空间关系[1-2]。利用2000、2005、2010、2015、2016年5期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提取江西省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对提取成果进行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及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北紧南松、一核南北双中心"的结构,研究成果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老城区交通拥堵,新城区粗放型扩展"等空间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规划建议以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面向地级以上城市空间变化监测与应用研究的背景和价值,提出了地级以上城市空间变化监测应用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内容、关键技术与方法等,并以北京市空间变化监测为案例,开展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海绵型城市建设等三个典型监测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地级城市监测提供应用借鉴和示范,从而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数据基底、技术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贺振  贺俊平 《测绘科学》2014,(5):109-111,145
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利用1990年和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和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局相关指数分别为0.352和0.543,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通过局部自相关指数计算发现,相比1990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盲点区"范围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监测"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全国31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参与完成,旨在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客观的监测信息和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为例探讨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的应用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时空分布格局,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基本呈现以上海、南京、武汉等不同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外逐步降低的“中心-外围”的分布格局。2)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土地市场化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的直接效应和负的溢出效应;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则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均不明显。3)不同影响因素对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锡尔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Arc GIS 10.2及Geo DA软件对甘肃省2001~2013年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甘肃县域经济的差异在逐年增大,2011年后呈现急剧增大的趋势;在空间上县域经济总体有显著的聚集态势,局部空间分析发现,甘肃省县域经济两极分化明显,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的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分解分析来看,分区内部差异略大于分区之间差异,区域内部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测绘信息与工程》2012,37(4):50-50
正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全国已有2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中,广东省佛山市、茂名市、中山市等100余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已投入应用。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纵深发  相似文献   

11.
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17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10.1和Geoda软件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各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和变异系数C.V,福建省各地市与其自身相邻近的地市之间存在着正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增大。GIS技术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空间差异性具有自身的优势,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本文利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法,结合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首先,对2000~2014年全国整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时间演变特征分析,接着对2000~2013年全国31个省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异格局、重心迁移趋势和空间相关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收入增速加快,逐渐超过城镇,贫富差距拉大;中国省级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分异特征出现变化,由严格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型变为中西部较低的局部跳跃型;全局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高值聚集区以及西部大片区域的低值聚集区;从省级收入增长率上来看,区域增速的高低发生转变;农民人均收入重心向西北迁移,有利于减小东西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本文利用空间分析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河南省各辖市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该时期内河南省各辖市GDP增长率水平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表现出空间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基于对Moran散点图的分析和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空间统计分析对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及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 GIS平台并结合统计分析,研究了甘肃省人口分布、GDP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甘肃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人口密度向主要地级市倾斜的特点;甘肃省人均GDP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甘肃省地均GDP呈向省会及地区主要城市聚集的状态;甘肃省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逐年增大,经济发展潜力未被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差导分析问题,该文获取了片区内71个县市区2010—2013年间的人均GDP和人口数据;在ArcGIS中建立了以县域为界线的行政区划图,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泰尔指数、NICH指数分析了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在2010—2013年间县域经济呈空间正相关;类型以"传染"型县域为主,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片区内;县域经济类型比较平稳,仅有少数县域经济类型波动剧烈。片区内首位县域不明显,4年间县域经济差异变化总体趋于平稳,呈微缩小趋势;湖北片区内差异最大,重庆片区内保持平稳状态。相对而言湖北、重庆片区为经济高增长型县域集聚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勇  李成名 《测绘科学》2006,31(4):103-105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对空间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基础空间数据的建库工作。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而言,更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目前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情况和对时空数据库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的要求,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空间数据库组织和完整的更新流程,最后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更新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Floating Car Data (FCD) refers to the trajectories of vehicles equipped wit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enabled devices that automatically record location-related data within a short time interval. As taxies in Chinese cities continually drive along the streets seeking passengers, FCD can easily traverse the entire street network in a city on a daily basis. Taking advantage of this situation, this study extracted passenger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from FCD sourced from 6445 taxis over a 2-week period in Nanjing, China to discover human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the dynamics behind them. In this study, road nodes are converted to the points, based on which Thiessen polygons are generated to divide the study area into small areas with the goal of explo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Moran’s I index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and hot spot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patial clusters of hot and cold spo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FCD in the study area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emporal patterns show a strong daily rhythm, (2) the spatial pattern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gradually diminish from the downtown areas to the outer suburbs, (3)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exhibit large differences over time, and (4) the driving forces explored by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ransportation densit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ut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空间数据库,对山东省108个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首先选用了反映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14项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并分析了山东省各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分布状况。然后利用该综合指标,对各个城镇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各城镇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未呈现空间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68.5%的城镇分布存在非相似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