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南总队组建于1960年,1964年落户湖南省株洲市,原系国家建材局下属地勘单位,现隶属国资委直管的国家大型企业——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矿产地质调查与勘探;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基与基础施工;地形测绘;岩石、矿物、土壤及水质的化学分析、鉴定与测试;宾馆服务业拥有各类资质九个(其中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工程勘察甲级,中非基础-地基与基础施工二级)。是湖南省唯一从事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的专业队伍.也是我国建材地勘行业最早开展工程勘察,岩土工程业务的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2.
围绕“大讨论”梳理出来的,制约当前地质工作发展的4方面11个问题,从8月4日至11日,由省“大讨论”办公室副主任孙文礼带队的调研组,深入到煤田地质局、有色地勘局、省建材总队、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鸡西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进行调研。从战斗在地勘行业一线的地勘单位,到肩负管理职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省属地勘单位,到中直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3.
地勘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企业 ,其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地勘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 ,阐述了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研究意义 ,在借鉴国外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些地勘单位不太重视矿业开发的重要性而仍将地质勘查业作为自己唯一的主业和方向,笔者认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地勘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无论是就地勘单位的名称以及从国家有关的政策文件来看,还是基于各地勘单位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言,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都应是地勘单位的主业,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非金属矿的开发应用前景及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了河南省非金属矿的成矿规律、主要成矿系列及时空分布特点,探讨了石膏、岩盐、天然碱、硅灰石、透辉石、透闪石、萤石、硅藻土、水镁石、锂辉石、海泡石等若干非金属矿种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企事业单位改革攻坚战中,地勘单位如何由事业体制跨越传统企业阶段,直接向现代企业转制,是关系到地勘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文章根据地勘单位实际,从产权管理、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入手,提出地勘单位如何实现跨跃式转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国家实行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权限范围内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律要按照程序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出让采矿权。笔者认为相较其他矿产来说,小型建材矿产应首先进行矿业权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进入矿业权市场,实行有偿使用。1 小型建材矿产矿业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1 小型建材矿产现状是进行矿业权制度改革主要原因建材矿产是最早被人们发现和利用的矿种,从早期的陶器、石器到现在的玻璃、水泥,建材矿产开发和程度和范围远远正超过了其他矿种,成为经济建…  相似文献   

8.
《浙江国土资源》2014,(5):30-31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出台相关方案,按照“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行”的推进步骤,从多方面服务青海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面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把地勘工作的重点放在生态环境适宜、群众理解支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勘查后具备开发条件及社会投资主体有意愿的地区,重点面向祁漫塔格、祁连山、东昆仑等地区的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全力突出铜、铅、锌、镍、金、铁、钾盐、煤炭等重要矿种的勘查.延续“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地勘系统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参与矿业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文章归纳总结了广西地勘系统在矿产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勘单位的仓储物资是重要资产形式之一 ,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比重。由于历史原因 ,地勘单位对这一资产的管理从理论到操作上都存在诸多误区 ,从而制约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作者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 ,针对地勘单位的仓储及无法核实的物资消耗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措施 ,切实减少仓储损耗 ,控制成本支出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洪梅 《国土资源》2009,(10):38-39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载,地勘行业几度沉浮,从功勋卓著到整个行业的日渐衰退,地勘单位及地质行业经历了近10年的"寒冬".不仅对于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繁荣时期的老地质工作者唏嘘嗟叹,对于八九十年代跨入地勘行业的新一代地质工作者来说,也可谓留下了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2.
地质勘查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多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历程,但地勘部门仍居于事业编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过渡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阐述,指出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观念陈旧,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技术落后,地质勘查队伍设备单一;政事不分、责权不明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地勘经济的发展。最后,本文也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必须解放思想,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有地勘单位企业事业混淆不清的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地勘生产力,实现地勘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年的历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凝聚着我们地质人、地勘队伍多年来的心血.我们纪念属地化10周年,就是要回顾总结我省地勘单位1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勘单位属地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十年的历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凝聚着我们地质人、地勘队伍多年来的心血。我们纪念属地化10周年,就是要回顾总结我省地勘单位1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勘单位属地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要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肯定广大地勘队伍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对地勘事业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地勘行业走向市场的逐步增强,地勘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的发展,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地勘单  相似文献   

16.
地勘工作是国民经济的排头兵,在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今天,地勘工作在青海这个资源大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纵观青海地勘行业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人才资源的状况令人堪忧:总量不足,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队伍不平衡,分布不合理,高级人才数量偏少,年龄偏大,人才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人才发挥作用及创新、创业的空间和环境不宽松,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进出的逆差较为明显等等。可以说,在国家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后的今天,在青海地勘单位积极推进企业化进程、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青海地…  相似文献   

17.
《河南国土资源》2009,(7):47-47
江西省日前建立总额为3亿元的地勘基金,用于省内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以提高江西紧缺和优势资源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2014,(1):30-31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质勘查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国有地勘单位为中坚力量的地质勘查队伍不断壮大,对建成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随着各方面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国有地勘单位跨行业多、专业分工过细、人员较多、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诸多弊病开始暴露,其发展面临瓶颈。目前,地勘单位仍属生产经营类的事业性单位,但又享受不到足额经费,必须依靠地质事业费和对外创收模式来解决生存与发展。从计划经济到  相似文献   

19.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是国家大数据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当今地质资料管理软件种类繁多,服务标准不一,信息孤岛严重,迫切需要新技术及提供标准统一、信息及时共享的服务手段,云平台技术为解决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共享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地勘基金成果数据为管理对象搭建云平台系统,设计了统一地勘服务标准的总体架构,对地勘基金成果数据进行分类与存储设计,并详细设计了地图检索、地质图服务管理、项目全流程展示等应用功能,从技术实现的角度阐述了系统的开发环境、集群节点部署等关键技术。以贵州省为例,实现了省区整装勘查项目、地勘基金项目地质数据的有效管理与查询。实践证明,基于云平台的地勘基金成果管理系统,能有效支撑地勘成果服务,为地勘基金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杨明军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3/2-2007/6/16
随着地勘经济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的经营所得已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国家税制体系及税收制度的日益复杂和税收政策的逐步完善,客观上给地勘单位增加了纳税负担和风险,但同时也为科学的纳税筹划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进行地勘单位的纳税筹划,科学地实行纳税壁垒,其具体的内容如何,是每个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及经营者考虑已久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地勘单位纳税筹划的内容,仅从筹划税率、筹划税基、筹划税收优惠、筹划纳税人、筹划不同经济业务的税负结构、筹划国际税收6个方面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供业内人士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