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拟优化布设结果。该优化布设结果消除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盲区,有助于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垂直形变近40年的资料和水平形变近32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跨断层形变的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根据数据序列走势,变化速率的不同可分为6个阶段;②水库施工对跨断层形变有一定的影响,水库蓄水对跨断层形变有显著的影响;③水库蓄水达到正常库容量后的新平衡状态下,跨断层形变速率变化几乎是无干扰背景下变化速率的2倍;④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对跨断层形变趋势性转折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活动特征,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在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段大探口选址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场地.该场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开展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中短期强震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的分析研究,系统地提取测区内外5.5级以上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前兆异常特征,并作详细的整理、分析,综合得出监测区及附近中短期强震预测指标及预报方法。其结果显示: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大多在震前1~3年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形式以断层活动停滞、反向、突跳为主,震前半年左右异常发育至最高,临震前有明显回落,其前兆意义较为明确;水平形变测量的预测成功率高于垂直形变测量。  相似文献   

5.
正灾害性地震一般发生在上地壳内的薄弱带即断层上,是在长期构造加载作用下地壳介质发生变形、失稳、破裂的结果,断层作为地壳形变的薄弱地带,强地震的孕育及发生往往伴随着显著的断层变化,跨断层测量作为断层形变监测的有效手段,能够直接反映场地所控制断层段落的运动变化过程。文章以云南地区跨断层场地水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断层年均形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我国现阶段跨断层形变测量工作的现状及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现有跨断层形变测量设施实行分区、分类管理的设想。主张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实际情况,调整流动观测路线及确定复测周期,以期提高监测地震前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是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的非接触式主动测量方式的对地观测系统。该技术可一次性获取监视区域密集点云数据,将传统的以点代面的监测方法发展为地形、地物三维空间观测,既可进行区域微变形监测,亦可对兴趣点的变形进行监测。当前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断层活动相关的构造地形、地貌展开,其在高精度跨断层形变测量领域应用较少。以唐山地震台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为试验场地,检验该技术用于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实验,目前中短距离上可检测到毫米级的变化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断层三维形变监测中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跨断层形变测量,可以计算求得断层位移量。有多余观测数据时、可以采用测量相差法求得跨断层点位之间的相对位移量。但有时这样求出的各点位移量大小不一,甚至互相矛盾。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方法,即利用跨断层测量成果,结合测量场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  相似文献   

9.
对 70年代以来的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进行了分区研究。按构造单元将华北地区的跨断层测量台站或测点分为五组 :山西带、郯庐带、阴山 -燕山带西段、阴山 -燕山带东段和首都圈。对 80项实测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断层垂直活动平均年速率为 0 335mm/a ,但各分区之间的断层活动速率值相差很大。山西断陷带的断层形变速率最高 ,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活动块体边界 ;其它构造带的断层形变速率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断层作为地壳形变的薄弱地带,强地震的孕育及发生往往伴随着显著的断层变化,跨断层测量作为断层形变监测的有效手段,能够直接反映场地所控制断层段落的运动变化过程,但往往断层产状随深度增加而发生改变,地面水准测量结果受断层倾角、形态等地质构造的影响。因此,针对逆冲断层特征通过构建不同的三维物理模型,模拟断层产状等变化对跨断层水准测量的影响,模型主要从以下3个角度进行:(1)单一模型断层倾角固定,通过构建不  相似文献   

11.
依据福建地区最新的跨断层资料,结合福建地区地震地质构造及历年来对福建地区跨断层场地的研究分析成果,对福建地区天马定点形变场地、17个流动跨断层场地及所有跨断层场地形变速率强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龙岩-厦门-东山区域、闽粤交界区域形变速率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合肥台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场地位于郯庐断裂带南段.1987年后测量资料长期趋势变化主要是西端点(A点)场地受荷载变迁等环境条件改变的干扰造成的。2007年新建支线10—S段,经改造形成跨断层测线B—S段,2008-01-01~2008—12-31试测,试测结果表明:10一S段观测精度优于原线路的10—A段;跨断层B—S段观测资料2008年9月以前变化平稳.9月以后的趋势性变化可能是肥东邶.5级地震的震前反映。由此认为:跨断层短水准测量测线布设既要有利于断层形变信息提取,又要能有效地分析排除干扰。并要进行多组的观测。增加检核条件。  相似文献   

13.
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振考  陈兵 《中国地震》1996,12(4):358-366
本文在系统整理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变类型的划分,探讨了不同类型形变所反映的断层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地形变观测是利用大地测量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以较高的精度获得我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变形的信息,其中最具有我国特点的,就是跨断层测量。多年来大量断层活动规律性的观测与研究,充分显示,跨断层测量连续观测资料不仅为地震前兆的发现提供了有价值的论据,而且为断层微动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丰实的资料和动态图象。此外,在时间上填补了大面积形变复测周期过长的空档,而在空间上弥补了形变台站覆盖面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采用跨断层场地垂直形变观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适于本类数据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因素与形变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个关联度评价模型用于计算关联度阈值,将计算所得的关联度与阈值进行比较来筛选干扰因素。通过对窝子滩场地和大泉口场地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确定干扰因素对形变的影响程度,可应用于跨断层监测场地的形变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辽宁地区跨断层场地水准测量情况,利用测量成果所揭示的垂直形变信息,探讨r跨断层场地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预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万文妮 《地震》2012,32(2):145-153
本文基于山西带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全部历史资料,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二次地震前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变化的分析, 对山西带断层形变特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了断层形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的相对性特征, 可供用震例中总结出的断层形变规律跟踪预测和研究未来震情的趋势时参考, 同时对当前华北震情, 特别是山西带震情的跟踪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吕弋培  廖华 《中国地震》1999,15(2):190-198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在现今构造活动强烈的活断层主断面上进行的动态测量。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及龙门山断裂是川西现今构造活动较强的断层。近20多年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上述断裂上陆续布设了短水准、短基线、蠕变仪等测量手段,并取得了大量测量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比中外跨断层形变监测研究进展,认为中外跨断层形变监测在监测目的、监测区域控制范围大小、监测断裂活动年代要求、监测周期、监测地区等存在差别,而且中国跨断层形变监测具有细致周全的监测规范。中国开展跨断层形变监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活动监控能力和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20.
MD数字化断层形变测量仪资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九五”期间安装在“山东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的MD跨断层形变测量仪资料的干扰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与水准、基线观测的一致性,探讨了其映震能力及断层运动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