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系统,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全面阐述了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预测方法,建立了作物病虫害测报中的GM (1,1)模型,测报准确性较高,模型模拟检验精度达到I级水平,发展系数<0.3,可用于该地区作物病虫害作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病虫害作为严重的生物灾害已危及到世界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病虫害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植保部门目前使用的测报和防控方式无法满足大范围的精准、高效、绿色科学防控需求.因此,建立基于遥感手段的高效、无损的大面积病虫害监测预测方法,将提升我国大面积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测报精度与防控水平,有利于减少农药施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出现的多种形式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为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对相关技术方法进行综述,本文从多尺度下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机理、监测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典型模型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预报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通过建立全国尺度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测系统,构建作物病虫害绿色智能防控体系,实现病虫害大面积、快速的监测、预测预报和精准、高效、绿色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预报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甘肃省冬、春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分布特点、危害程度以及发生、流行的适宜气象条件;并简要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建立预测病虫害模型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07年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业务技术应用研究"对东北玉米、华北冬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拟模式及参数区域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完善了各类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方法,初步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探讨了该模型与当前业务系统连接过程中实时资料获取渠道及替代解决方案,最终研制完成了省级业务应用系统版本."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研究"在前人单一监测和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即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农作物生长的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预测和生态环境监测;草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火情及病虫害监测;植物病虫害预测和防治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粮食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灰色理论用于病虫害预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以水稻稻瘟病预报为例,本文详细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广元市近20年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资料,建立了1个GM (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稻瘟病趋势预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小麦粘虫测报模型,对较为齐全的12年(1986~1997年)历史资料进行拟合,拟合率甚高,并对枣庄市峄城区1998年小麦粘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该模型可用于小麦粘虫发生量的实际预报。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县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是根据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村服务的需要而建立的。系统具有各县自然情况、农事活动、病虫害、作物发育期气象条件、作物需水量、作物生育期温度指标、品种热量指标等七大功能模块,可以对农业生产各时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利弊分析、灾情评估、给出对策建议等。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各气象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作物干物质累积曲线的基础上,分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与作物干物质累积量的关系,而干物质累积量又与气候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干物质累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作物生长动态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四大主栽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及小麦的产量预测。利用模式预测了2001~2002年黑龙江省四大作物的单产,其精确度在94%左右。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林  赵四强 《气象》1991,17(7):23-26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简称AMYPS系统),是利用dBASEⅢ和BASIC语言建立的一套比较实用、方便的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定性分析和产量预测3部分组成。它不仅能够分析作物生育期内任一时段气象条件的利弊,还能较准确地预测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农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城郊经济作物趋向名、特、优、精品种的选种,原产于我国南方的茭白已成功引种到乌鲁木齐北郊。本文就茭白的种植与气象条件和服务及病虫害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围绕可持续的绿色精准农业这一目标,针对农田"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的物联网应用,从农作物生产过程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服务4个层面上构建物联网应用系统,内容涉及农田的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的感知,低功耗低成本自组织的无线传输网络,强大处理能力的云服务支撑平台和农作物生产管理决策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病虫害防治和灾情评估等功能,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病虫害是农业气象灾害衍生灾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往往使农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和损害,造成农作物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通过对农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对农业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敦煌、安西、金塔三地气象和病虫害资料,应用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分析了棉花病虫繁殖危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论是: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的主要虫害是棉蚜、棉铃虫、棉红蜘蛛;影响虫害繁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湿度、降水等。可以通过采取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改善病虫害对棉花的威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Climate changes in Guangdong are studied based on temperature data of 8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1961 – 2000, temperature data in Guangzhou during 1908 – 2002, and sea level dat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1958 – 2001.…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脆弱行业。因此,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一直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系统介绍了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包括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农作物的影响试验、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等,指出当前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对气候变化情景和预测模式不确定性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方法研究。此外,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研究等仍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