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实时VLBI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数据通讯网络代替磁带记录与传输 ,将数据直接传至数据中心处理的实时VLBI技术 ,它包括准实时和真实时VLBI两个技术层次 ,是VLBI技术的一次飞跃。实时VLBI除具备传统VLBI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全天候、全天时被动观测能力以外 ,还具有设备简化、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易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获得宽带能力与高灵敏度等突出特点。它在VLBI台站检测、航天器精密跟踪、UT1加强观测和传统的测地和天文学观测领域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VLBI台站监管系统是绕月探测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VLBI观测期间实时监管各测站参试设备运行状况,采集参试设备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与存档,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能立即指出问题所在;另外,还实时提供必要的有关数据给VLBI数据处理中心做相关处理。VLBI台站监管系统在嫦娥探月一期工程实施期间运行稳定、可靠,对VLBI测轨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它仍在探月工程的常规观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商用计算机技术和高速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e-VLBI技术在数据记录系统、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VLBI网所属观测站及数据中心通过通信网络的连接,成为具备实时e-VLBI能力的测量系统,在探月工程历次任务中,实现了对观测数据的快速可靠采集、传输和处理,为月球探测器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测定轨数据。为适应未来天体物理、天体和大地测量宽带科学观测需求,e-VLBI面临新的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球卫星在资源、导航定位、授时、跟踪以及数据中继等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传统的测距测速技术已无法满足对卫星定位精度的实际需求。由于VLBI技术具有高精度角分辨率的特点,人们尝试将其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针对卫星VLBI观测方面,首先介绍了卫星VLBI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传统河外射电源VLBI观测的差异,然后介绍了中外学者应用VLBI技术进行地球卫星观测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成果,最后对以往近地卫星VLBI观测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讨论了目前以及将来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正在研发的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最新测试进展。首先介绍了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项目背景。接着介绍了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设计指标和系统组成。然后介绍了利用VLBI长基线方法测试分析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性能的具体过程,并且通过在VLBI观测中与传统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得出结论:目前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在以射电源为信号源的VLBI观测中,射电源流量高时条纹信噪比优于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射电源流量低时条纹信噪比与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相当,且数字基带转换器带通特性好于模拟基带转换器。  相似文献   

6.
CVN硬盘系统和软件相关处理在e-VLBI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VLBI网(CVN)的e-VLBI技术研究进展.CVN包括上海佘山、乌鲁木齐南山2个固定观测站和云南昆明的流动站,以及上海天文台的2台站硬件相关处理机。2003年上海天文台自行研制了基于PC技术的VLBI数据记录、回放系统,命名为CVN硬盘系统,并成功将其安置于CVN观测站和处理机系统。硬件处理机经过改造后,已能处理来自硬盘和原有磁带系统的数据.从2003年至今,中国VLBI网采用该硬盘系统进行了多次VLBI观测和e-VLBI试验。在CVN硬盘系统基础上,软件相关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得以开展。软件相关处理原型程序已经被用于台站条纹检测、卫星条纹搜索和数据处理中。该软件获得的计算结果被成功用于国内第一个3台站卫星VLBI的延迟和延迟率闭合试验,以及国内首次利用VLBI数据进行的卫星定轨试验。除此之外,该软件还用作硬件处理机的条纹引导器。为适应未来“嫦娥”月球探测工程,CVN将扩展成含有4个观测站和2个相关处理机(硬件、软件)的实时VLBI网。今后,e-VLBI将被应用于月球卫星导航以及测地和天体物理的VLBI观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所需的关键观测终端设备基带转换器(Base Band Converter,BBC)已从模拟系统(Analog BBC,ABBC)发展为数字系统(Digital BBC,DBBC)。相对于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能成倍提高VLBI观测带宽,进而能满足各种高灵敏度的观测需求。考虑到这些技术优势,以及新疆天文台南山站在国内和国际VLBI网中的重要作用,南山站2016年对VLBI终端系统进行了升级,引进了一套意大利Hat-Lab公司研发的DBBC2终端。介绍了DBBC2系统的主要构成模块和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组装、连接、配置、校准和调试方法。在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后,与国内和国际的主要台站开展了联合观测,并多次成功获得相关干涉条纹。这一系列的成功观测表明,南山DBBC2系统已成功安装,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应用新的DBBC2系统,南山站可参与2/4 Gbps的记录速率的宽带VLBI观测,极其有助于天文学家对宇宙中更暗弱的射电源开展毫角秒分辨率的成图观测。  相似文献   

8.
一个专用VLBI研究的卫星--VSOP将于1996年9月发射,根据该卫星的轨道根数,我们讨论空间VLBI观测中的(u,v)覆盖及它所受到的影响,以射电源Mkn421作为实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同时也给出了该源在15GHz和43GHz的最新的10台站VLBI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CVN硬盘系统是上海天文台VLBI技术实验室自行研制的VLBI数据高速记录与回放系统。它以通用PC机和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该系统与原有磁带机系统相比具有数据记录质量高、可靠性好和价格低等特点,已安置在乌鲁木齐南山、上海佘山观测站和昆明流动站,多次成功地进行了卫星和河外射电源的观测。目前中国VLBI网观测的数据记录和回放已全部由CVN硬盘系统承担,完全替代了原有的磁带系统。现有的上海相关处理机通过专用回放接口,能直接处理记录在硬盘上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软件相关处理方法和e—VLBI数据传输实验。通过多次观测,该系统的性能已得到不断改进,将成为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中的VLBI数据系统的候选者,也可应用于其它高速数据记录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短短十九年里,VLBI技术已经发展为具有毫角秒高分辨率成图观测能力的独一无二的技术,对天体物理研究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VLBI系统将成为今后十到十五年里最有希望和最重要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 本文从回顾射电望远镜发展的简史出发,说明VLBI已日益成为射电观测手段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总结了VLBI功能发展的现状及其在主要探测领域——致密射电源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观测结果的概貌,阐明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VLBI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最后简单介绍今后十来年里可能发展或建成的VLBI系统。  相似文献   

11.
VLBI软件相关处理机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绕月探测工程VLBI数据处理中心的软件相关处理机系统中,各VLBI观测站采集的原始数据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相关处理与条纹搜索等运算。处理机预处理模块对来自各个观测站的MARK5观测数据进行模式判别、寻找同步头、计算CRC校验码、时间同步等操作,生成时间长度为1min的标准Linux文件,并存放于硬盘阵列上,供相关处理和条纹搜索使用。预处理模块和软件相关处理模块、条纹搜索模块协调配合,保证了软件相关处理机系统在准实时和事后两种观测模式下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谱线VLBI观测数据处理与连续谱源VLBI的数据处理上是类似的,但在具体处理时存在一些差异,本文讨论谱线VLBI数据处理中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VLBI标准接口是近年来在VLBI技术中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它旨在解决多年来各VLBI数据传输系统不兼容的问题.该文阐述了VLBI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历史,包括传统的记录/回放系统和新兴的网络数据传输两方面的内容;说明了VLBI标准接口的作用和意义;并分别介绍了VLBI标准接口规范3方面的内容:VLBI标准接口件规范(VSI-H)、VLBI标准接口软件规范(VSI-S)和VLBI标准接口网络规范(VSI-E).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VLBI对探测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评估其处理能力,现有做法需基于测站VLBI终端接收的探测器信号进行。采用信号仿真方法可以根据设计轨道与信标特点,利用计算机生成需要的探测器VLBI信号,相比试验观测具有独特的优势。观测试验时,测站终端接收探测器下行射频信号,通过混频变换为中频信号,再进行数字化采集数据。仿真信号时,为减少计算规模,直接构造数字中频信号,二次采样后提取通道信号,获得数字终端的VLBI仿真信号。由于探测器相对VLBI测站运动,测站接收的探测器下行信号反映目标的视向速度变化。根据探测器信号时延模型,研究了探测器点频信号和有限带宽信号多普勒效应的模拟方法。通过仿真信号与VLBI终端接收信号的对比以及对VLBI相关处理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探测器VLBI信号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仿真技术在月球与火星探测器中的VLBI测定轨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活动星系核(AGN)的VLBI观测的新近展,特别关注其中心结构和低光度的活动星系核。主要目的是强调VLBI观测在该领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VLBI是进行高分辨率脉冲星观测研究的重要手段.脉冲星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脉冲序列,其VLBI观测面临多种挑战.在数据相关过程中采用有效技术提取脉冲星信号可提高观测成功率和精度.DiFX(Distributed FX-style Software Correlator)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开源软件相关处理机,它采用非相干消色散技术和“脉冲星数据分箱技术”(Pulsar Binning),在脉冲星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介绍了DiFX的构架,安装、调试方法,并对利用DiFX处理脉冲星VLBI观测数据的进展情况进行论述.利用单机环境下的DiFX,在普通模式和Pulsar Binning模式下对中国VLBI网(CVN)第一次脉冲星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利用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集群计算环境下的Bonn-DiFX,在Pulsar Binning模式下对流量仅有2.6 mJy的毫秒脉冲星PSRJ1022+1001的欧洲VLBI网(EVN)观测数据成功进行相关处理.最后,对使用DiFX处理脉冲星观测数据情况进行总结,并展望了今后CVN开展脉冲星观测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于上海天台VLBI系统的本地站程度,它主要控制余山VLBI25m站的一些专用设备,这些设备与进口的通用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VLBI系统,从而能进行规范的VLBI观测。  相似文献   

18.
Daubechies小波可以表征为幂函数或e指数函数的形式,保持相关相位条纹的幅角不变。在VLBI观测信号相关处理过程中引入了小波分析方法,以探讨小波理论在VLBI技术中的应用特点。两个台站的VLBI观测信号经过时间补偿和干涉条纹旋转后,利用静态小波算法在线性空间中的保角变换特征可提取VLBI信号的干涉相位特征,并完整保留相位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19.
VLBI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英  张秀忠 《天文学进展》2003,21(3):185-194
阐述了VLBI设备的现状;在20世纪70、80年代建造起来的一些VLBI观测设备已较陈旧,部分技术已经过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更高目标,发展VLBI新技术是一项重要任务;给出了VLBI各方面新技术的进展情况;新科学项目的实施是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同时也介绍了VLBI的一些新科学计划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高灵敏度VLBI和FAST计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VLBI天体物理的近期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受到的灵敏度制约,简要地回顾的目前还处在不太成熟阶段的低频VLBI的探索及近十余牛对提高VLBI灵敏度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讲座了我国坟划中的FAST射电望远镜对提高VLBI灵敏度的可能贡献,展望了因为FAST的参与而获得的中低频高灵敏度VLBI的天体物理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