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唯一的防爆DZ-Ⅱ型数字直流电法仪,属本安型便携式智能化仪器,用于井下超前或侧向探测井下地质构造、煤层顶底板断裂裂隙带,以及大水矿井的突水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80多个技术委员会中,列入第一个委员会(ISO TC1)的是螺纹,英、西德等国家第一项国家标准就是螺纹,我国地质矿产部正式颁布的第一项部标准也是管材螺纹。国内在执行YB848—75《小口径钻进用钢管》标准时,地质部颁发了DZ1—78《小口径钻探管材螺纹》标准,统一规定了螺纹牙形、基本尺寸及技术要求,对金刚石钻探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3年GB3423—84《金刚石岩心钻探用无缝钢管》正式发布,管材的尺寸系列较之过去已有很大变化,加之DZ1—78标准一直处于试行阶段,  相似文献   

3.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井下自动数字直流电法仪,已于1992年9月2日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主持专家评议,并通过技术鉴定。该仪器采用快速过流保护技术,达到安全防爆要求,填补了国内外防爆直流电法仪的空白;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处理技术,提高了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准确度;其配套的软件系统,为井下电法探测资料的自动处理奠定了基础,并可快速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巷道超前探测的理论探讨与应用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直流电法应用于巷道获得成功的实例,进行了方法技术、勘探效果的探讨和理论分析,论证了直流电法应用于巷道,只要满足一定的限制条件是可行的,且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这为地面电法从平面走向立体全方位探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其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程序功能本文包括两个独立的程序:“DZ1”,“DZ2”“DZ1”: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用改进To法和时间场法进行解释,改进To法与一般To法的区别在于前者考虑了界面的倾角。“DZ2”: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进行剥皮To法的解释。剥皮To法和表层剥去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把检波点而且把炮点也换算到界面上来,这样真正地剥去了表层。剥皮To法和改进To法一样也考虑了界面的倾角,而且把法线深度换算成垂直深度。因此这二种方法都可以把应用条件扩大到界面倾角>15°的情况。两个程序都能自动绘出时距曲线、界面速度曲线、表层剥去线及经过解释的地层剖面图、还可打印各点的界面标高和界面速度。该程序允许表层速度分段变化或渐变;也可在一次计算后,再次改变平均速度或对时距曲线进行园滑处理,然后再计算。  相似文献   

6.
三维直流电法勘探在地下人防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市某废弃人防工程勘察项目为例,介绍了3D直流电法勘探的施工技术极其在工程勘察领域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直流电场中利用边界积分方程建立起延拓面电位同地表电位的关系,同时考虑了观测面上的电位及其法向导数,离散化后得到了一组病态的线性方程组。这里采用菲利普斯—图梅方法使解答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方解石矿地质勘查规范》等6项推荐性行业标准经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由自然资源部正式公告发布,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这6项标准分别为:DZ/T 0321-2018方解石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322-2018钒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323-2018硅灰石、透辉石、透闪石、长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324-2018蓝晶石、红柱石、  相似文献   

9.
在地质野外测量中,正确校正手持式GPS,以便保证其测量精度,在工作区内均匀选择2、3个控制点,正确输入中央经度、DX、DY、DZ、DA、DF等校正参数即可完成。笔者总结出GPS的显示坐标X、Y变化量与校正参数DX、DY、DZ的变化量的比值(即变化率)在某一地区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此种线性关系用解方程法可快速准确地确定DX、DY、DZ参数,且只要满足该方程组解的不同组合的DX、DY、DZ,均可作为该地区正确的校正参数,从而可准确校正GPS。  相似文献   

10.
刘本恒 《探矿工程》1991,(5):15-16,30
在地质矿产部标准《地质岩心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技术条件》DZ31-84(以下简称《技术条件》)和《地质岩心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试验方法》DZ32-84(以下简称《试验方法》)中,对泥浆泵噪音标准和测试条  相似文献   

11.
冀中能源张家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处冀西北,煤炭资源丰富,是河北省主要煤产地之一。由于多年开采强度大,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至2008年末,保有可采储量10023.1万t,按矿井实际能力375万t/a计算,剩余服务年限仅19.1a。按照《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对危机矿山的定义,张矿集团中的康宝公司土城子井、涿鹿公司西寺湾井、怀来公司为资源严重危机矿山,康宝公司张纪井、蔚西公司、涿鹿公司西山坡井为资源中度危机矿山,牛西分公司为资源轻度危机矿山,宣东二号煤矿、涿鹿公司黄土湾井为无资源危机矿山。加强老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深层灰岩水在长时间水岩耦合作用下各含水层的水化学成分有所不同,但随着地壳运动、采动影响等因素导致不同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重大的突水事故都是深层高压灰岩水以浅层灰岩水为通道突入矿井发生的。依据对淮南煤田潘谢矿区9对矿井2015—2018年182个地面水文观测孔的水位数据及潘二矿突水后各水文观测孔水位变化的时空规律,得出水文观测孔的水位变化数据比水位高程数据更灵敏,潘谢矿区深层灰岩水由下向上对浅层灰岩水进行补给,通过聚类分析算法识别出矿井与深层灰岩水存在补给关系的浅层灰岩含水层区域;另一方面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对收集的7 000多条矿井水质化验资料进行分析,基于错分数据识别出与深层灰岩水水力联系紧密的各矿含水层信息。综合分析水位变化数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各矿井的突水风险区域。基于含水层分类显著因子、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温度、流量、水位、水质等参数的高精度传感器,构建快速准确突水预警系统,对矿井出水点进行智能监测,为实施防治水措施提供快速、可靠的依据,可以极大地避免矿井发生突水事故和减少突水事故产生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匹兹堡煤田为例,介绍了废弃矿井地下水回充、相邻矿井水连通和自流排泄出地表,以致造成河水污染,生产矿井涌水量增加,甚至导致生产矿井水害事故等问题。强调应基于GIS和GPS等技术对这类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填图,设立长期水位水质观测站,并有针对性的设置矿井水处理厂。针对我国废弃矿井充水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快速探查积水老窑突水淹井通道、探查淹井突水小构造等是煤矿水文物探研究的难点。通过研究TEM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利用TEM的对低阻敏感、横向分辨率高、速度快等特点,应用新的反演技术提高TEM的准确度,在多次煤矿突水淹井抢险救援(灾)中,快速准确地完成了煤矿突水构造的定位探测,为煤矿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孙嘉骏  曾晓献 《世界地质》2016,35(4):1127-1132
为在射孔时间未知条件下达到微震速度模型矫正的目的,采用遗传算法交叉互换搜索最优初值和 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局部锁定最优解的方式来构建微震速度模型。通过 6 层层状模型及井下不同数量检波器进行试算,随着检波器数量增加,构建的速度模型准确度越高,当检波器数量增加到 20 个时,误差约 13. 4 ×10 -3 ,目的层检波器数量越多,构建目的层速度误差越小,第 5 层检波器由 1 增加到 3 个时,精度提高 9. 1 ×10 -3 ,并且反演震源与实际震源距离相差 10 m,说明此方法在射孔时间未知条件下可以良好构建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浅论河北煤矿区水环境问题与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义就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煤矿区产生的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含水层疏于和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以及矿井突水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加强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管理,进行污水处理与重复利用,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并提出了开发采空积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装置形式和异常特点,利用井下高密度电法技术对西山煤电运煤通道东曲段底板下沉区域进行探测。探测采用高密度直流电法温纳装置,布置电极总数64路,电极距5m,剖面总长度320m。对采集的数据通过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反演,获得电阻率成像断面色谱图,结合已知异常地质体的电性特征,对矿井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解释结果表明运煤通道东曲段底板存在一个低阻异常区,且上下连通,应作为底板水防治的重点区域。该结论已得到钻孔验证。  相似文献   

18.
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数量化理论 (Ⅱ) 〔1〕研究了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问题, 建立了一个实用的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 为煤矿安全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是北黄海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沉积中心之一,末次冰盛期以来,随着海平面的阶梯式上升在该区域形成了特征的沉积地层,这些地层是研究陆架区沉积环境演化与事件沉积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取自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4个柱状岩芯的岩性、微体古生物以及AMS 14C年代学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平面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末次冰消期至约10396cal.a B.P.期间的低海面沉积阶段对应海水尚未到达研究区的河流沉积环境;海水自约10396cal.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海平面变化在-43~-47m,海水在此停滞徘徊了近千年,对应代表陆海沉积发生转换的盐沼沉积环境;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形成了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约10369~6778cal.a B.P.海平面上升期间和约6778cal.a B.P.高海面以来两个沉积阶段,分别对应潮流作用下的潮坪-滨海沉积环境和沿岸流及黄海暖流为主的环流体系影响下的浅海沉积环境。研究区泥炭层的AMS 14C日历年龄介于约10396~10369cal.a B.P.之间,与Younger Dryas事件在北黄海响应的泥炭层或硬质粘土层为不同时期的沉积,与发生在末次冰消期以来两次融水脉冲事件MWP-1B(11.6~11.3cal.a B.P.)与MWP-1C(9.9~9.0cal.a B.P.)之间海平面缓慢上升期相吻合,表明北黄海这一时期泥炭层的形成可能与两次融水脉冲事件期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这一海平面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而这一时期泥炭层的出现表明北黄海这一海平面缓慢上升过程中存在停滞阶段。截至目前,这一海平面变化过程的响应沉积在中国东部其他陆架海区证据相对较少,有待进步一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降雨和岩土层含水量过高是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为了更好地对这类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研制了DZ-1型地质灾害土层含水量监测仪,介绍了该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构成、技术性能、监测工艺技术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