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短时大暴雨多普勒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广州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种产品,对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次短时大暴雨的多普勒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该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其变化,探讨了短时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大暴雨产生于低空急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抽吸作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由多个单体排列成与单体移动方向一致的走向,依次穿越同一地区造成的。强度最强、强回波维持时间最长的单体同时伴有弱中气旋特征,并与强降水发生区域相对应。逆风区对对流的维持和加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各种常规资料,对2010年梅雨期皖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进行分析,探讨短时大暴雨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水有利的天气背景。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形成此次皖江暴雨的源地位于大别山区,强降水是由局地发展的对流回波加强合并产生的,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常常与风场的局地强辐合区(逆风区)相联系,雨带在中低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强降水区域尺度较大,单体回波移向和雨带走向一致,回波移动缓慢或呈准静止状态,累积雨量大,易于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5年5月30日庆阳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区域性冰雹是低涡底部切变线造成的,庆阳市区的特大冰雹并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动到当地产生的,而是飑线移动中在庆阳市区产生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5.
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安徽省2000年6月1日至3日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零速率线在测站近距离两侧顺转程度不一致,近距离存在大尺度辐合与暖平流的迭加,而在较远距离处存在冷平流,为暴雨产生和维持提供有利的水汽垂直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逆风区和中小尺度气旋性切变及垂直切变是强降水中心在多普勒速度图上的另一特征,强回波中心朝着辐合区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2008年5月3日发生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大暴雨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稳定度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分析发现:驻马店地区K指数=38 ℃、SI=-2.0 ℃、Δθse=3.8 ℃,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不稳定能量;500 hPa低槽和700、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空气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大暴雨.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可确定雨区及其移动方向;利用径向速度资料,可确定辐合带;利用风廓线资料,可确定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及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8.
利用佳木斯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06年6月15~16日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探测暴雨的方法,揭示出影响这次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新一代天气雷达速度图上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原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雷达回波强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高海拔地区雹云演变有初生、发展、成熟、减弱四个阶段,回波由弱、零散、豆点状、无组织的对流单体变为强、组织有序的飑线,回波中心强度达到60dbz以上,回波顶高度超过12.0km.50dbz强回波上界超过8km。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毕节周边探空资料和毕节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6年6月28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探空资料在本次强降水的短期、短时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时间越近指示性越强。雷达资料在短时预报中作用明显,但是灾害天气过程来临时提前做出预警的时间有限。  相似文献   

11.
庆阳一次强暴雨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天峰  王位泰  吴爱敏  杨民 《干旱气象》2007,23(3):61-65,87
通过对2006年7月8日庆阳市1次强暴雨天气过程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出在高空切变线影响下形成的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主要特征与冰雹天气的差别并不明显,但天气现象差别较大,降水强度大,容易致灾;强雷暴特别活跃,容易发生雷击。因此在预报服务中应当引起重视,可以采取人工影响的方式降低其强度,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肇庆市一次超级单体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媚媚  麦冠华  胡胜  何华庆 《气象》2006,32(6):97-101
利用广州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7月1日夜间发生在广东省肇庆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这次强对流的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这个超级单体南边出现两条明显的出流边界,分别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和东南。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弱中尺度气旋,旋转速度达12m·s-1。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30°,属于右移风暴。  相似文献   

13.
一次低涡强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大气环流背景及物理量客观诊断和西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深厚低涡造成的甘肃环县短时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强暴雨前天气雷达强度回波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50 dBz,随高度无明显"跃增",回波强中心在0℃层附近;径向速度回波的水平辐合和大于等于±20 m/s的速度中心对在2~7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跃升"变化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监测预警短时强暴雨天气和实施人影防雹作业,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娟 《气象》2015,41(10):1286-129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INRAD/SC新一代天气雷达地物回波强度和速度数据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采集天气雷达按统一的参数进行标定后的晴空标准地物回波强度作为模版,与实时采集的回波强度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以及通过移相来自动检测速度数据理论值和实测值的误差大小,对回波强度数据和速度数据质量进行检测和校正,以此来实现对天气雷达探测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T-logp图等资料,对发生于2011年6月13日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雷达冰雹概率、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高、风暴追踪信息等产品以及自动站天气实况等发现,用于短时临近预报的雷达冰雹概率及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与天气实况并不能很好地符合。其原因:一方面与雷达对风暴的跟踪和SCIT算法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天气背景以及短时强对流天气所具有局地性特点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未能充分考虑。通过该个例的分析,对于业务人员认识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特点并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分成四种类型,对利用雷达回波特征制作强对流暴雨天气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宁波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龙彪  何彩芬  黄思源 《气象》2005,31(7):59-62
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2003年8月11日夜间一次雷雨过程进行跟踪观测,发现仰角为0.5°的平显图上强度为30dBz以上回波区的移向移速及其影响宽度与雷暴单体的雨量与雨强有较好的关系,OPH与VIL产品配合使用可定出雨量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一次冰雹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三门峡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属于华北冷涡型,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起了触发作用。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表现为单个单体强对流风暴,最大反射率(DBZM)≥60 dBz、回波顶高ET明显跃增、风暴顶高度TOP和最大反射率所在高度HT的跃增与降雹时间有24 min的提前量,降雹发生在DBZM≥60 dBz、TOP和HT减弱阶段、ET和DBZM最大阶段;降雹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密度具有明显的跃增,本次过程中二者的预警提前时间为12 min;逆风区和冰雹指数出现"POS"报警对降雹具有一定的预报预警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刘洪恩 《气象》2001,27(12):17-22
利用3824-C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低空急流、暖平流、暖切变、冷切变、逆风区的雷达回波特征;通过对它们的识别及与降水特征、暴雨落区的比较研究,表明这些中尺度系统在暴雨的临近预报中都有明确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