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川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厘定其缩短距离约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巴折区划性(“槽-台”边界)复活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修正了锦屏山断裂为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秦岭群属于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它卷入了加里东褶皱带,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再造特征。发育有一系列北西西向的韧性剪切带,组成剪切带阵列。其中包括秦岭群北缘的军马河—马蹄湾韧性推覆剪切带,南部边缘的寺坪—马山口韧性剪切带及秦岭群内部的韧性剪切带等。其边缘韧性剪切带乃是秦岭群与南北相邻变质古生界之间的构造边界,内部的韧性剪切  相似文献   

3.
刘欢  林寿发  宋传中 《地质学报》2016,90(6):1098-1111
桐柏杂岩中发育一套典型的L构造岩,其构造位置位于桐柏造山带核部,被两条近似对称的韧性剪切带所夹持,北侧剪切带左旋,南侧剪切带右旋。由于L构造岩构造位置特殊,其位于剪切带、桐柏背形、桐柏穹窿等多种构造体的交叉部位,L构造岩的构造成因解析可以为桐柏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供重要制约。通过对桐柏造山带L构造岩的构造成因机理解析和其变形温压条件的研究,同时结合前人对桐柏山其它主要构造单元的研究,我们提出,桐柏山L构造岩的形成主要受其南北两侧两条韧性剪切带控制,传统意义的桐柏杂岩体白垩纪之前与南北一体的韧性剪切带沿近似东西方向发生管状韧性剪切,剪切作用形成了一套典型的L构造岩。L构造岩的形成指示了桐柏山单元可能经历了一期中下地壳物质的管状的韧性的向东剪切流动,后期白垩纪桐柏山核部的L构造岩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上升与浮力增加,该L构造岩同剪切带一起发生隆升但管状剪切构造特征并未被改造,随着不均匀隆升桐柏山出现了现今的几何学特征。L构造岩反映出管状剪切形成了现今桐柏造山带近东西向线状构造样式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1)高温塑性变形(D1),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2)逆冲推覆变形(D2),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发育长英质糜棱岩,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3)韧脆性右行平移剪切(D3),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4)伸展正断层(D4),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呈NW——SE向展布,控制晚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5.
塔藏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大陆造山带构造岩片填图方法,首次对九寨沟塔藏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塔藏构造带为-构造混杂岩带。其南北边界断裂清楚,北界为牙扎沟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南界为荷叶断裂,也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边界断裂内部为塔藏构造混杂岩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16-24km,宽7-8km,由上古生界与三叠系的多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与塔藏岩组砂板岩呈断层接触,总体表现为块体之间无序,块内有序,微观变形特征清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为北东-南西向,近南北向两个方向压缩,结合测区构造地质环境分析有4期变形。  相似文献   

6.
老湾金矿带受控于区域性龟(山)-梅(山)断裂在桐柏的出露部分——老湾脆-韧性剪切带。老湾脆-韧性剪切带为一右形走滑剪切断裂系统,它包括矿带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老湾和松扒断裂及它们之间的次级剪切裂隙。老湾和松扒断裂为右形走滑性质的导岩、控岩断裂,它控制了区内岩浆热液产生和热液成矿体系的形成;次级剪切断裂位于两边界断裂之间的一系列次级脆性断裂,它们因几何形态、构造特征、滑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分段性。其中上上河-彭家老庄段属区域右行走滑体系中R型张扭性断裂,老湾-盛老庄段主要为P型压扭性,其次为Y型张扭和T型张裂隙,二者同为Riedel剪切裂隙系统,组成一个由P和R连结的辫状右行走滑剪切带,它控制着老湾金矿带所有的矿脉带和矿(化)体。因而老湾金矿带断裂构造控矿模式为:一级边界断裂控岩,次级右行走滑剪切断裂带控矿.  相似文献   

7.
构造制图和详细的构造解析,在东秦岭造山带核部识别出一个原先未曾注意的元古代变质岩区与古生代变质岩区间的构造边界——军马河-马蹄湾断裂带。实际上,这个构造边界是一个底部韧性变形带,带内发育构造混杂岩、糜棱岩和强直片麻岩。本文阐述了各种几何学特征,它们表明变形是发生在一个缓倾斜的剪切带之上。大量的运动学标志指出,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就位前,再造的元古代变质岩区沿着构造边界向北逆冲于古生代变质岩区之上。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板块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依据沉积建造、构造岩石组合、变形、变质、古生物分区、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重新划分了东天山的板块构造格局,并对区内5个二级板块单元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总结。康古尔塔格—喀尔力克岛弧系发育泥盆—石炭系岛弧拉斑玄武岩—安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产物;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系发育石炭系,4个火山—沉积旋回表明其为典型的活动边缘,无序地层苦水组为海沟区浊积岩;北山可二分,北部与中天山可对比,为早古生代岛弧,南部可与南天山对比,为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为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分界线,沿断裂发现有巨型韧性剪切带、混杂岩、海沟杂砂岩、大洋岩残片、无序拼合混杂带、碰撞花岗岩等,表明康—黄断裂为南北两板块的俯冲—碰撞带。  相似文献   

9.
胡积球  马涛 《甘肃地质》2017,26(3):18-23
土地堂金矿位于碧口金、铜、钴成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纪阳坝岩组中,区域上金矿床的分布受早期NEE向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体的展布严格受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NEE向脆—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且与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特定的岩性组合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着金矿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通过分析研究金矿床与韧性剪切带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初步认为土地堂金矿不具有典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应为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海南戈枕金矿带与戈枕韧性剪切带密切有关,该韧性剪切带位于海南岛琼中地槽褶皱区西部,昌江—琼海和尖峰—万宁深大断裂之间的抱板—尧文隆起带中(彭少梅等,1993)。戈枕金矿带受戈枕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产于构造岩中,为典型的构造岩型金矿,具有同韧性剪切成矿特征,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土外山、抱板、北牛、红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卡瓦布拉克大型剪切带及成矿有利地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海峰  修群业  李铨 《新疆地质》2002,20(4):364-366
在东天山“中天山结晶轴”南部的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一带,存在一条长达500km以上的大型韧性剪切带。该带中发育有变形花岗闪长岩、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辉长岩侵入体、硅质岩和砾岩,说明在中天山前寒武纪地块与塔里木基底之间存在一条构造混杂岩带,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在构造混杂岩带上。该韧性剪切带宏观几何分布、次级构造组合、叠加变形特征均与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极为相似。其中大洼地东部、沙垅铁矿南部和双峰山地区是金、铅、锌、铜成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剖面构造调查与显微构造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黔东南天柱一锦屏地区含金剪切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区剪切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平移断裂及背斜核部层间断裂部位;构造岩多属于碎裂化岩石、初碎裂岩及碎裂岩,极个别为超碎裂岩、糜棱岩化岩石和初糜棱岩;剪切带主要为脆性剪切带,极少数为脆韧性剪切带,没有见到韧性剪切带.本区目前所见...  相似文献   

13.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矿体(脉)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这种控矿的脆/韧性叠加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多期(次)活动的叠加,经过了早期的韧性剪切、后期的脆性压扭性碎裂岩化、晚期的脆性张性断裂叠加3个阶段.脆/韧型叠加构造与按"构造相"划分的脆-韧性剪切带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性质和演化历史完全各异的两类断裂构造.金矿往往直接产于张性断裂之中,但是在同空间中更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压扭性碎裂岩则对金矿化的规模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别造山带西段构造单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大别造山带西段划分为7个二级构造单元 ,从北向南依次为:(1)马畈褶皱带;(2 )凉亭混杂岩带;(3)牢山褶皱带;(4)苏家河滑覆席;(5)熊店-浒湾韧性剪切带; (6)卡房片麻岩穹窿和(7)彭店韧性剪切带。其中马畈褶皱带属华北板块南缘,凉亭混杂 岩带 可能代表碰撞缝合带位置。野外构造变形特征反映有4期依次发生的构造作用:(1)近南北 向 的褶皱作用;(2)从南向北的韧性推覆剪切作用;(3)右旋走滑韧性剪切作用;(4)垂 向隆升作用和与其有关的伸展滑脱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晚元古代、加里东末和晚海西期三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加里东期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指出该期构造变形是东昆中加里东末碰撞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是1∶25万《麻扎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厘定的。岩块主要由火山弧杂岩、与弧相关的沉积建造和外来岩块3部分15个块体组成。各块体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基质分布在岩块的边部,主要由构造片岩和糜棱岩等组成。它包含着古洋壳消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对构造混杂岩内角闪石英闪长岩进行SHRIMP测年,结果为(338±10)Ma,为早石炭世。麻扎构造混杂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的内容,而且将该带的演化时限提前到早石炭世,为西昆仑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皖中段的韧性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皖中浮槎山地区郯庐断裂的韧性活动以产生大规模的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构造岩为各类糜棱岩,并造成浮槎山的变质变形地质休呈由剪切带围限的透镜状夹块格局,为带逆冲性质的左行平移剪切,形成时代为J1-2  相似文献   

18.
桐柏杂岩的南北边界的剪切带分别是殷店-马垅韧性剪切带和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这两条韧性剪切带内都发育杆状构造,且杆状构造具有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一种特殊的滑脱面结合。由于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相对于殷店-马垅剪切带位置明显更靠近商丹断裂带,早期商丹断裂带的活动在岩石中留下的变形痕迹导致了后期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程度要略强于殷店-马垅剪切带。这两条剪切带都是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剪切带,变质条件也相似,都属于角闪岩相变质,处于中-下地壳流变层位置。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的活动年龄为171~142Ma,殷店-马垅韧性剪切带的活动年龄为164~137Ma,两条剪切带的主活动期都在中-晚侏罗世,在早白垩世随着岩浆活动的峰期到来慢慢减弱停止。桐柏造山带在印支晚期碰撞挤压背景下的向东挤出不是一个整体的挤出,而是有层次的差异挤出,挤出的同时层与层之间会发生滑动,滑脱面类似滑动的润滑剂,酷似"管状流动"的构造。在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和殷店-马垅韧性剪切带的牵引作用下,整个桐柏造山带由西向东发生管状流动。  相似文献   

19.
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是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与北昆仑岩浆弧的区域主构造边界,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绢云母40Ar-39 Ar法年龄测定,获得了(271.1±2.2) Ma的坪年龄,相应的36Ar/40 Ar-39 Ar/40 Ar反等时线年龄为(270.5±3.7)Ma (MSWD=2.7),39Ar/36 Ar-40 Ar/35 Ar正等时线年龄为(270.9±4.7) Ma (MSWD=0.22);坪年龄(271.1±2.2) Ma接近于绢云母矿物的形成年龄,也代表了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年龄.通过韧性剪切变形带内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剪切带具有右旋斜冲的性质.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有关,是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20.
鲁东构造带是指郯庐断裂以东介于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构造混杂岩带,长约40km,宽50—100km,NE向延伸,位于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五莲—荣成深断裂以南、崑嵛山花岗岩基以东,其典型特征是深源岩类和高压变质岩广泛出露,糜棱岩化作用强烈,韧性剪切带普遍发育,地层建造具典型混杂岩特征。构造带内榴辉岩类广泛分布,呈透镜状、条带状及石香肠状整合赋存于构造混杂岩(围岩)中,集中分布于威海刘公岛、羊亭、崮山,荣成泊于家—海头院,大疃—滕家集、邱家铁石山,文登侯家集—前岛、藏家庄—宋疃庄,乳山海阳所,青岛仰口,胶南王台—薛家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