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第四纪是地球地质历史发展时期中最年青的时代。第四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对研究第四纪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貌,新地质构造活动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南天山阿克苏地区工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第四纪沉积矿藏的勘查……等各项建设事业,都需要有关第四纪地层方面的资料佐证。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部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张玉兰  贾丽 《地理科学》2006,26(2):186-191
通过对上海东部地区南汇鹤鸣孔、东海1井、高桥G2孔3口钻井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和3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第1阶段晚更新世晚期,反映气候凉冷稍湿;第2阶段前北方期,反映气候温凉略湿;第3阶段北方期,反映气候温和略干;第4阶段大西洋期,反映气候热暖潮湿;第5阶段亚北方期,反映气候温暖略干; 第6阶段亚大西洋期,反映气候温暖湿润。这为本地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陈中原  杨文达 《地理学报》1991,46(4):436-448
通过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层理揭片、矿物、微体古生物、孢粉、地球化学元素及古地磁等项目的实验室分析,着重探讨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特征和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开封  朱诚 《地理学报》2013,68(1):137-139
为推动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2 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于2012 年11 月22 日至24 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议题是: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院所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的教育与普及、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探源、地貌与地表过程、资源环境保育与治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海面变化研究是具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地学研究领域。全球性气候变化、海面升降和环境变迁的预测等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成为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IGBP) 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GIS软件Arc/Info 建立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信息系统,对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进行动态模拟、趋势预测和应用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屏幕、图形终端、笔式绘图仪、静电绘图仪和打印机对中国第四纪海岸古环境进行再造和演示。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高原的第四纪古风成沙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第四纪古风成沙,是指现代风成沙出现以前的第四纪期间由风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国外对第四纪古风成沙或古沙丘(又称化石沙丘)已有较多研究,国内不少地方亦屡有发现,但系统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7.
新疆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近期的几点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巍 《干旱区地理》1996,19(3):87-95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新疆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内陆西风型环境演变主末次冰盛期以来地冰川进退序列的建立,晚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及小冰期环境特征和西域砾岩下限磁性地层学年代的获得及第四纪沉积年代学进展等方面的进展,同时还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此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吴国平  黄艳 《地理科学》1999,19(5):400-404
海面变化研究是具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地学研究领域,全球性气候变化,海面升降和环境变迁的预测等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GIS软件Arc/Info建立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信息系统,对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进行动态模拟,趋势预测和应用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屏幕,图形终端,笔式绘图,静电绘图仪和打印机对中国第四纪海岸古环境进行再造和演示。  相似文献   

9.
古水文     
通过古水文参数对重建古环境尽管有一定局限性,但对恢复古环境仍提供了重要证据。的确,在大陆上的许多地区,第四纪河流沉积物是唯一易于研究古环境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时代及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近期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早在白垩纪晚期已出现明显的干旱环境,但具有现代干旱特征的环境始于第三纪末,形成于第四纪初。盆地内部沙漠环境形成中更新世或其晚期。沙漠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中晚期大模型向西、西南地区和东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同-阳原盆地古泥河湾湖的岸线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正楷 《地理研究》1992,11(2):52-59
本文通过大同-阳原盆地古湖岸线遗迹的分析,阐述第四纪古泥河湾湖的出现、发展和消亡,指出湖泊变迁是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丽荣 《热带地理》2008,28(3):228-234
赵焕庭研究员从1974年以来多次赴南海诸岛、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珊瑚礁进行野外调查,获取了丰富的资料,研究成果累累,推动我国珊瑚礁学科的发展,并培养了一代新人.文中回顾其从事珊瑚礁研究的历程,并评述其珊瑚礁研究的学术成果:建立了我国第四纪珊瑚礁地质研究的典型剖面;开拓了我国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系统论述了南海珊瑚礁地貌发展规律,揭示了某些古海洋学状况和新构造运动性质;首次研究了南海珊瑚礁潟湖沉积记录的历史气候;首次进行了我国珊瑚礁区综合海洋地理学研究;较全面开展华南大陆沿岸唯一岸礁徐闻西岸珊瑚礁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我国现代珊瑚礁研究史.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的湖泊水位能反映有效降水及气候变化,已成为重建第四纪降水和水量平衡最重要的指标。亚洲分布着几乎全球各种成因类型的湖泊,第四纪湖泊演化在全球第四纪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通过对地貌学、沉积学、生物地球化学和考古学的研究重建了各个区域的湖泊水位变化,并据此建立了湖泊演变数据库,作为研究第四纪亚洲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湖泊水位气候理论的发展历程,回顾晚第四纪亚洲湖泊水位研究的历史;分析晚第四纪亚洲从西到东不同区域湖泊水位变化历史和地域特征,并根据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两个特征期湖泊空间变化特征,从古气候模拟的角度探讨了气候驱动机制下湖泊水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对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作为高分辨率古环境变化的“记录仪”,湖泊沉积物在重建晚第四纪全球环境变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湖泊沉积物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反映了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生物学、沉积学等方面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在古环境变化研究中,湖泊沉积物已经从定性化研究逐渐过渡到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古风向的重建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意义。目前对古风向的恢复所使用的地质指征包括风成地貌的形态、风成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风力作用产生的结果等,通过对这些指征识别和判断来重建古风向。本文对现有的古风向研究中的指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指征、间接指征和其他类型指征。从时间尺度上看,第四纪以来的指征较多,方法多样,第四纪以前的地质指征数量相对较少,但研究应用仍很广泛;从空间尺度上看,干旱气候区的指征较易于获得,而湿润气候区指征匮乏,且适用较为严格。探寻新的古风向重建指征是古风向研究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质、地貌及年代学等研究方法表明,经棚古湖区各组断裂均为第四纪早期形成的正断层;晚更新世经棚古胡消失以来有过3次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活动,时间依次是晚更新世早期、晚期和全新世晚期;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幅度可达100m以上,水平错动、掀斜抬升在这些断裂中也有所表现。新构造运动在经棚古湖形成、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及区域环境演变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山南北麓新生代地理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明了晚第三纪以来天山的大幅度隆起及南北麓沉积过程,着重从古植被变化论述了区内新生代的环境演变,并对天山南北麓的沉积环境异同作了对比。文章中首次提出天山地区第三纪以来可分为两个湿润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和三个干旱期(渐新世早中期、上新世、第四纪)。  相似文献   

18.
庐山“冰川遗迹”质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冰期之庐山”发表以来,第四纪古地理、冰碛沉积相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我们对庐山地区和天山等山地的地貌和沉积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庐山“古冰川遗迹”进行再认识,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新建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开始了地貌与第四纪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标志着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建立。65年来,在新构造活动与构造地貌、气候地貌与沉积、流水地貌与沉积、沉积相与比较沉积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层与年代学、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迁、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演变、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些领域发挥了创新与引领作用,解决了一系列国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加强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各分支以及地球科学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深化不同宏观时空尺度演化与现代过程关联的研究、以及影响地貌演化的地球系统各要素及相互作用研究,系统展开气候变化、环境演变与地貌过程的模拟研究,加强地貌第四纪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孢粉分析作为探索第四纪时期古地理环境演变的一种方法,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科研发展的需要,第四纪孢粉工作必须紧紧跟上。为此,我们必须对已有成果有清楚的估价。对制定争取达到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