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中美水文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4月14~17日在上海市举行,中美双方65名代表(其中美方11名,列席代表21名)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两国水文情报与预报工作者的集会,交流了共同感兴趣的水文预报科学技术经验,并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7年4月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第二次会晤时签订的《议定书》,以水利部副部长娄溥礼为团长的中国水文专家代表团与以国家水文气象委员会副主席别列斯托夫为团长的苏联水文专家代表团,于1988年5月13~20日,在北京就双方交换黑龙江流域水文情报和预报问题举行了第三次会晤,并于5月18日在北京签署了中苏《关于交换黑龙江流域水文情报和预报的第三次会晤议定书》。  相似文献   

3.
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今年4月15日至20日在安徽省梅山水库召开了《水文情报预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定稿会议。会议中心议题除审定《规定》外,还讨论“水文预报的检验和误差评定标准”。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水文预报的检验和误差评定标准”研究协调小组各专题组成员,部分省、流域机构、工程局的水情人员和一些高等院校教师以及有关专家共30余人。  相似文献   

4.
水利部水文局于1980年12月16日至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水文预报研习班”。参加研习班的有各省、市、自治区(除宁夏、天津外)水文总站、流域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部属工程局以及设有水文专业的部分省水利(水电)学校等58个单位,共112名水文预报科技人员和教师。研习班着重传达、学习了1980年4月15日至19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的国际水文预报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及论  相似文献   

5.
为执行中美地表水水文科技合作议定书附件三“水文极值合作项目”,经国家科委批准,我国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于1985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市联合召开中美双边水文极值学术讨论会。中美两国以及应邀来华的爱尔兰、英国、西德等国的专家共92人出席了会议。江苏省凌启鸿副省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著名水文学家、爱尔兰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由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洪水预报与管理新技术高级研讨班”2003年9月16~1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从事水文预报的技术人员43人参加了研讨班。本次研讨班正值由中山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GIS及R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中的应用”国际会议召开之际,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等国的专家为学员们做了专题报告。研讨班旨在向我国水文工作者介绍国外在洪水预报与管理方面的新技术,以推进洪水预报与管理新技…  相似文献   

7.
以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局长胡宗培为团长的中国水文专家代表团与以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部务委员C.K.契尔卡夫斯基为团长的苏联水文专家代表团于1986年3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会晤;就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水文情报、预报问题进行了磋商,商定了第一阶段(1986年6月1日至9月30日)双方交换14个站点的水位和雨量情报以及其中4个站点超过预警水位后的洪峰水位预报,并签署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美地表水水文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二水文测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合作项目的执行计划,由重庆水文仪器厂及水电部水文局派出四人组成的中国水文仪器代表团于1986年5月14~30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考察。代表团先后参观访问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总部及所属西北区、美国水文仪器中心(HIF)、哥伦比亚河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水文与气象工作者动力统计分析及业务预报水平,加强水文与气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渗透和发展,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于1988年1月5~18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了现代若干动力统计分析预报方法讲习研讨会。会议邀请陈世训、陈家琦等11位气象、水文方面的教授、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其内容有:优化的非线性预报方法、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水文与气象中的应用;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模拟、暴雨预报模式、现代系统分析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蚌埠、杭州举办二期水文预报研习班的按排,为了进一步学习、研究水文流域模型和水文系统线性理论,水利部水文局于1981年4月14日~29日在上海市举办了第三期“水文预报研习班”。参加这次研习班的有28个省、市、区水文总站,有关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单位,水利系统有关勘测设计、管理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电力部第二工程局,电力部成都、昆明勘测设计院,以及上海市水利局等63个单位,共115名代表。研习班收到交流材料36篇,其中介绍和应用国外水文流域模型方面有22篇,其他有关材料14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学习和掌握卡尔曼滤波技术,并在水文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水电部水文局会同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于4月18日至5月26日举办了《水文滤波研习班》。来自流域机构、水文总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水利水电设计部门从事水文预报、水文计算和水文资料整编的水文科技人员共23人参加了研习班。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研习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为学员补习矩阵代数和随机过程知识;第二阶段在上海市举行,由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师讲授滤波理论及其在  相似文献   

12.
《水文》2011,(4):5
为切实加强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水利部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批复组建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副局级,以下简称水文情报预报中心)。  相似文献   

13.
《水文》2000,(1)
水利部水文局于1999年12月19~28日在河海大学举办全国水文预报培训班来自全国各流域机构、省(区、市)水文情报预报的技术骨干共37人参加了培训。部水文局副局长刊、继昌自始至终和学员们在一起、并作了题为《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宏观了解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现状,新技术在水文情报预报方面的应用情况,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动态,既学技术,也学管理.学员们普遍认为,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了解了几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全国水文预报技术培训班举办  相似文献   

14.
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分别会同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湖北省水文总站举办的长江流域上游片、中下游片洪水预报方案汇编评审会议相继召开。有35名专家、代表出席了1991年10月23~27日在成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研究会与美国有关单位组织安排一次规模较大的中美地热技术座谈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四日至十日在天津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中美两方在地热能源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共有20位美国专家,我国科研人员280人。  相似文献   

16.
应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的邀请,水利部水文代表团于1981年4月22日至5月21日访问美国,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水文代表团由五人组成,团长赵珂经,团员有华士乾、陈道弘、李承实和徐贯午,另有孟志敏同志担任翻译。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与美方商谈签订地表水水文科学技术合作的有关事宜;二是考察美国地表水水文科学技术。代表团在访问考察期间,中、美双方于4月24日在瑞斯顿地质调查局总部对议定书及其附件初步交换了意见;于5月19日在旧金山附近门洛帕克进行最后讨论,双方对议定书及其附件内容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资助,由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共同组织和主办的“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讨会”于2007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举办。国内外专家共做了25场次的学术报告,其中参会的美方专家共15人,进行了16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文预报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云 《水科学进展》2010,21(4):435-443
回顾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从经验相关法、流域水文模型,到预报系统发展的整个过程。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常用的水文预报方法、模型和预报系统,及其各自特点和应用条件等,客观评价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的水平,深入分析了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和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流域产流和汇流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变化环境下水文预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了中国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中国未来水文预报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淮河息县站流量概率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美国天气局采用的由Roman Krzysztofowicz开发的贝叶斯统计理论建立概率水文预报理论框架,即以分布函数形式定量地描述水文预报不确定度,研究了淮河息县站流量概率预报模型。理论和经验表明,概率预报至少与确定性预报一样有价值,特别当预报不确定度较大时,概率预报比现行确定性预报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消息报道     
《水文》1990,(4)
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局主持的《伊敏河冰情数值预报模拟》科技成果鉴定会于1990年5月28~30日在海拉尔市召开。与会的有:水利部水调中心,黄委水文局,山东河务局,兰州、宁夏水文总站,河海大学以及呼盟科教处、水利处等单位国内研究冰情方面的专家、学者共20人。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听取了《伊敏河冰情数值预报模拟》课题研究组的报告后,进行了认真地审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