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利用天气分析、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和人工影响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5月10—11日降水天气形势、飞机增雨作业条件和增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过程影响系统为蒙古低涡,充沛的西南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有利于产生降水,系统移动慢,影响范围大,降水持续时间长。(2)雨水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3000~8000m,-4~-6℃的湿层出现在850~600hPa之间,湿层较厚,水汽含量高,层结稳定,飞机增雨作业条件理想。(3)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准确预报降水性质、影响范围和降水时段,合理设计飞机增雨作业方案,有效提高了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次东北冷涡天气飞机增雨作业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增雨办抓住2000年6月24日东北冷涡天气系统,在全省实施3架次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使影响区普降中一大雨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英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91-93,I0002
采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广西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数据,结合作业期间的相关气象资料,分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影响广西的天气系统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出现明显增强,降雨明显增加,降雨实况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偏多程度在1成~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增雨办抓住 2000年6月24日东北冷涡天气系统 ,在全省实施 3架次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 ,使影响区普降中—大雨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EC预报场、WRF模式预报和卫星雷达等资料,分析2017年11月24日广西的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过程。结果发现,南支槽和冷空气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广西西部、北部水汽条件较好,桂西北液态水含量局部达1.0mm;百色区域从700hPa到300hPa附近整层云系都存在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分析该地区云降水垂直结构,显示该地区作业潜力最适宜。作业部位在云体中部,作业结束后,影响区云系雷达回波显著增强。由多参数区域动态对比分析法,作业后雷达回波和雨量的K值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小敏  邹倩  廖向花 《气象》2014,40(3):313-326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GRAPES业务模式耦合混合相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2010年12月15日的两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催化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得出:GRAPES模式基本能给出正确的中低层天气形势场和降水的动力结构,较大降水的落区和范围基本可信,降水强度较实况偏小;按照作业实况进行催化模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与实况降水在较强降水区域有较好的对应性;两次播撒都取得了增加降雨量的效果,24 h平均增雨量在3~5 mm,最大增雨量达7 mm,两次播撒后增雨作业区的累计降水总量较未播撒时增加约一倍;播撒有效时段在4 h内,播撒后1~2 h雨量增加最大,增雨区域初期与播撒区域一致,随时间延长而在播撒区附近扩散;第一次播撒时,播撒冰晶消耗液态水,转化成固态水,水汽流入速度加快,向液态水转化加快,液态水迅速恢复,未出现减雨现象;第二次播撒时,云中固态水争食水汽增长,液态水得不到补充,云中上升运动减弱,自然降水阶段出现减雨现象。  相似文献   

9.
依据天气形势及机载GPS定位系统、温度测量仪、空中宏观记录、地面雨量、天气实况、卫星云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有航线设计的2006年4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评估采用航线播撒和重点区域播撒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采用重点区域播撒的区域比采用航线播撒的区域降水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6月26日黑龙江省呼中县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前期由于暖高压控制,使当地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给扑火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火场风力大,气温高,加之地形复杂,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大火一直持续到7月3日。此次森林火灾来势之猛、火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夏季雷击火历史上罕见。7月3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的影响,黑龙江省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降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次飞机冷云增雨作业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60多年,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但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一直是个难题。传统上,利用雨量计和目标/对比区统计数据评估人工增雨效果,结果大多不确定。对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而言,从科学上给出令人信服的效果检验更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2017年3月19日,陕西省实施业务飞机冷云增雨作业播撒含有750 g碘化银(AgI)的催化剂,播撒线长125 km。作业后卫星、雷达观测到一条与播云线对应的清晰的云迹线,地面雨滴谱仪观测到相应的雨强、雨滴数浓度、雨滴直径增大,表明播云使云体产生了增雨响应。针对这次增雨过程,从连片雷达回波中分离增雨作用造成的回波增强带(增雨影响回波)和确定了自然降水回波强度,建立增雨影响回波强度(Z)与地面雨强(I)的拟合关系(Z-I关系),定量研究人工增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增雨影响时间约4 h,增雨影响回波区域(增雨影响区)面积为5448 km2。该区累计降雨总量和增雨总量分别为1.518×106 m3和8.04×105 m3,增雨影响区内增雨率达53%。(2)总降雨量、增雨量、自然降雨量随时间先增后减,总降雨量与增雨量的峰值同步,两者峰值都早于自然降雨峰值;催化后146 min (04时47分,世界时,下同),每6 min增雨量达到最大,为4.9×104 m3;催化后174 min (05时15分),增雨雷达回波面积达到最大(1711 km2),面积峰值滞后增雨量峰值出现。(3)增雨影响区位于播撒线下游,呈条带状;区域内总降雨量空间分布为中间大边缘小,与增雨量空间分布一致。(4)此次增雨作业改变了降雨时、空分布,促进降雨形成,增加了地面降雨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雷达、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等资料,运用区域对比分析方法,对2016年5月23日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飞机增雨作业天气进行效果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在作业前云顶温度-8℃,云粒子有效半径16.28μm,过冷水较丰富,具有一定的增雨潜力;作业后各项云参数、雷达参数以及地面降水量均有所增长;而对比区各项云参数在作业前后变化不明显或减小,地面降水量有明显下降趋势。因此认为该次增雨作业是一次较为有效的增雨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通讯信号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贵州气象》2009,33(5):34-35
通过对贵州省现有的通讯设备及人工增雨防雹作业通讯信号的质量的分析,发现现有的通讯条件不能满足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需求,需要通过应用高速可靠的通讯手段,提高通讯质量,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玲  郭强  李燕 《气象科学》2010,30(3):378-381
应用针对陕西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特点设计的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对2002、2003、2006年春、秋季飞机增雨分别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春季11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1.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0.3 mm;秋季13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3.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1.3 mm;通过成对试验符号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优于5%,表明作业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说明了统计方案的可行性。基于该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开发的飞机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对增雨效果的及时、客观、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工增雨作业是森林灭火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时机的把握是作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湖南省“20130810”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情况为基础,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分析,采用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变化、最大相关系数的雷达回波跟踪法(TREC)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通过捕捉台风外围边缘快速生消的积云云系,有效地让局地积云降水降落到了位置相对集中的火场,8月15日第7、第8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5 min后雨势加大,有效压制火势,及时解救了火场被困人员;8月16日第11次作业为明火扑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局地积云开展森林灭火人工增雨作业,使用火箭、高炮等地面装备更容易抓住作业时机,针对大范围的积层混合云系更适合开展飞机增雨作业,飞机在火情侦察拍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河南省2013—2017年飞机增雨作业资料,利用CA-FCM方法进行增雨效果检验,以探究CA-FCM方法在河南区域飞机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并分析相对增雨率与季节、检验物理量、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A-FCM方法应用于河南省飞机增雨效果检验,能够获得定量而合理的增雨效果。多数作业相对增雨率0%—40%,少数作业存在减雨效果。研究中春季、夏季、秋季相对增雨率分别为20.8%、22.4%、-22.6%。春季、夏季飞机增雨效果明显优于秋季,一半的秋季增雨作业呈减雨效果,这可能与作业云层可播性条件有较大关系,春季、夏季云层可播性条件优于秋季。显著性检验表明,65%的作业增雨效果显著。增雨作业区域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越大,相对增雨率显著增加。具有“作业前回波30—50 dBz”、“作业云层尺度较大”条件的作业,易产生一定增雨效果;作业云层回波20—30 dBz,易产生减雨效果;回波强度及面积的维持或增强对增雨效果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次火箭人工增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以琳  魏建苏 《气象科学》2009,29(2):260-265
根据冰晶增长理论和播云条件,完善了以往人工增雨作业指标,提出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时,确定水平作业范围的指标为:冷层中冰面饱和区、水汽积分量≥9 mm的区域和水汽垂直输送区的重合区.确定作业高度的指标为:在垂直剖面图上冰面饱和区、水汽垂直输送区和准饱和区的重合区.作业时间应选在水平、垂直指标出现和消失的时间段内.利用MM5中尺度模式的输出结果,以3 h为时间间隔,在0~-30 ℃层之间间隔5 ℃输出计算的各种作业指标预报图和综合图,形成业务化网页.应用作业指标于2007年3月3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组织实施了一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并对以上指标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逊克县近50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160个气象台的资料统计,1991~2000年全国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是逐年渐少的,1951~2000年线性倾向率为-0.4655mm/a,50 a内减少了23.3 mm.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逊克县1961~2005年共45a气侯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出了逊克近50a的降水这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45 a来逊克县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总趋势以每年0.2796 mm的变化率减少,这种负增加是由春季、秋季降水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的结果.春季降水变化虽不十分显著,但也以每年-0.0871 mm的速率变小;秋季则以每年0.1532 mm的变化率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