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三江地区新近系中一上新统富锦组含有巨厚层褐煤,其含煤性以朝阳、七星河区为最好,主要可采煤层为6、10号煤层,根据大量煤质数据分析,煤的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占绝对优势,其含量在75%左右,惰质组含量约占3%,灰分产率为20%,挥发分产率为55%,朝阳区10号煤层全硫含量平均为0.24%,七星河区为0.13%,根据煤质特征综合分析.富锦组煤层属特高挥发分、低磷-特低磷、低硫-特低硫、中灰、富油、中-富腐殖酸高热值褐煤。  相似文献   

2.
基于原始测试数据分析了山西白额勘探区石炭二叠纪各主要煤层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煤的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约占76%,惰质组约占19%。各煤层灰分产率总体为低-中灰煤,2、3号煤硫分属特低硫-中高硫,10号煤硫分为中高-高硫。成煤环境的水介质由咸水-半咸水-淡水,导致煤层原煤全硫及微量元素含量由下向上降低,同一煤层顶板附近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底板附近煤层。聚煤特征决定了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使得区内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无明显伴生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新胜勘查区的煤层发育情况,开展了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分析、主要煤层平面特征分析以及煤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延安组,含可采煤层7层;延安组含煤岩系是由陆源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分为三个岩段;勘查区西部、中南及中北部煤层厚度较大,中部及东部煤层厚度较小,以中厚—厚煤层为主,整体厚度较为稳定;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类以较低灰分、中镜质组、低阶烟煤的不黏煤为主,次为长焰煤;煤质为低灰、中高挥发分、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煤。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00-403
为了全面了解贵州威宁阳关寨勘查区主可采煤层的煤质指标,通过煤样灰成分、硫分、镜质组反射率等与成煤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3、4、5煤以中高灰煤为主,3号煤层属特低硫硫分煤,以特低硫煤为主,4号煤层属特低硫中硫分煤,以特低硫煤为主,4号煤层属特低硫硫分煤,5号煤层属特低硫高硫分煤,5号煤层属特低硫硫分煤,灰分从上至下似有降低的趋势。硫分从上至下变化较大,总体上是"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煤质特征反应成煤处于较稳定且受海水侵扰较小的滨海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了解贵州威宁阳关寨勘查区主可采煤层的煤质指标,通过煤样灰成分、硫分、镜质组反射率等与成煤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3、4、5煤以中高灰煤为主,3号煤层属特低硫~中硫分煤,以特低硫煤为主,4号煤层属特低硫~高硫分煤,5号煤层属特低硫~高硫分煤,灰分从上至下似有降低的趋势。硫分从上至下变化较大,总体上是"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煤质特征反应成煤处于较稳定且受海水侵扰较小的滨海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6.
兖州煤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往主要侧重于3煤的煤质分析与研究,系统地分析其他煤层的煤质相对较少。为了全面了解该矿煤质指标,采用煤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通过采样、测试以及分析,对其水分、发热量、灰分和灰成分、硫分、挥发份和主要元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煤层自上而下灰分含量逐渐降低,硫分含量逐渐增高,挥发份含量逐渐加大;18上为中灰煤,其余煤层为低灰煤;太原组煤层富硫,山西组煤层低硫;各煤层均为中高发热量;山西组煤层的水分含量略高于太原组。太原组与山西组的煤层均属气煤,太原组煤层较山西组略偏肥煤。  相似文献   

7.
安泰 《山西地质》2011,(2):22-23
分析了山西省翼城县南头煤矿煤田地质特征,并对该煤层特征、煤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结果认为,南头煤矿发育2号、9+10号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9+10号煤层稳定,平均厚度较大,全区可采,山西组2号煤层局部可采。煤质方面,2号煤为中灰分、特低磷、特低硫、特高热值贫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9+10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磷、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WY3),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王洼煤矿扩大延伸勘探区可采煤层煤的煤岩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的分析研究,阐述了该区可采煤层煤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该区各可采煤层煤的显微有机组分中镜质组含量大于惰质组,二者约占89%,壳质组占1%左右,煤的无机组分占10%左右,并以粘土矿物为主。水分含量在8%左右,该区自西向东煤的灰分产率、挥发分产率、硫分、水分逐渐降低,属特低灰-低灰、低-中硫、特低磷-低磷,中高-高挥发分,高热值、不具粘结性的长焰煤、不粘煤。  相似文献   

9.
以伊宁矿区ZKJ502钻孔内早侏罗世10个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方法,对煤岩特征、煤质特征及聚煤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八道湾组9个煤层、三工河组1个煤层均为低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煤(Ad=2.65%~15.27%,平均7.59%;St,d=0.19%~0.99%,平均0.5%;Qgr,d=26.405~31.15 MJ/kg,平均29.35 MJ/kg;Vdaf=31.35%~46.95%,平均39.26%);镜质组随机反射率Ro,ran=0.41%~0.53%,平均0.49%;跨次烟煤与烟煤界线;各煤层(27号煤层除外)煤岩组成显示惰质组含量较高、镜质组含量较低特征;煤层中(特别是22、26和29号煤层)大量半丝质体、粗粒体和碎屑惰质体的存在,反映聚煤时期气候干燥、成煤泥炭沼泽地下水位较低、成煤原始质料经历过较强的氧化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可采煤层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其中B1煤层最厚可达11.6m,平均厚度6.1 m,厚度稳定、横向连续性好。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73.3%),次为惰质组(13.3%),另含少量壳质组(6.2%);无机组分则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另含少量黏土矿物。煤岩镜质体反射率(Ro)范围为0.419%~0.522%,煤质总体以中灰、低硫、特低氯、特低磷、特低发热量的长焰煤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选择电极(ISE)、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对山东济宁矿区的高硫煤(太原组16号煤层)与低硫煤(山西组3上煤层)剖面的煤岩、煤质和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高硫煤中微量元素在垂向上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1)Sr含量从煤层底板到顶板呈增高趋势,而Ba含量则相反;因而Sr/Ba比值从下向上呈逐渐变大趋势(0.04~47.7);(2)Th/U比值从下向上也呈逐渐变大趋势(0.2~37.1);(3)As含量在煤层顶板石灰岩(26.1μg/g)、透镜状黄铁矿夹层(14.7~19.3μg/g)中较高;(4)V、Cr、Co、Ni、Cu、Pb、Zn等元素在煤层底部和顶部分层中含量较高,而在煤层中部分层中含量较低;(5)Nb、Ta、Zr、Hf、Ga等元素从煤层的底部到顶部呈逐渐降低趋势;(6)煤中稀土元素总量(REE),除透镜状黄铁矿夹层(第2、4、11分层)外,其它分层(第1、3、5、6、7、8、9、10分层)显示从上往下逐渐增高之规律性。低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垂向变化与高硫煤明显不同:As含量在14个煤分层中都较低(1.03~3.37μg/g),Sr/Ba比值从下向上变化不大(0.4~2.2),各个煤分层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呈现随灰份含量增高而增高的变化趋势,低硫煤与高硫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差别很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济宁矿区高硫煤与低硫煤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反映了上石炭统太原组与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和聚煤条件的差别,具有指相意义;太原组16号煤层中富集的硫及有害微量元素,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地质基础工作薄弱。位于蒙古国西部的胡硕图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胡硕图组,为陆相三角洲体系沉积,含M1、M2巨厚煤层。根据煤质资料分析,区内煤类复杂,M1煤层以低灰、低挥发分、特低硫、高-特高热值、强黏结-特强黏结的焦煤(JM)为主;M2煤层以低灰、低挥发分、低硫、高-特高热值、中黏结-中强粘结的瘦煤(SM)为主;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同时存在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科里奇一阿什普什塔勘查区面积约69.098km^2,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和下统。侏罗系中统下段阿什普塔组含一层可采煤层,即7煤层。侏罗系下统科里奇组下段含可采煤4层,分别为4、2、2、2F煤层,其中2煤层为西部主要可采煤层,总资源量11389.6万t。7煤层煤质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之不粘煤;其他煤层均为中-高灰、低硫、低磷、中热值、高挥发份、中等软化温度灰之长焰煤。  相似文献   

14.
太原西山煤田赤峪勘查区地层总体为向南南东缓倾的单斜,在此基础上发育有轴向北东的不对称向斜(东社向斜),局部发育短轴背、向斜和一系列与主体向斜轴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并向南西收敛。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为2、3、4、8+9号煤层。根据煤岩煤质分析结果,2号煤层为低中灰一中灰、特低硫—低硫煤,3号和4号煤层为低中灰一中灰分、低硫一中硫分煤,8号和8+9号煤层属低中灰、中高硫煤,9号煤层属中灰、中硫煤。总体来看赤峪地区可采煤层为低灰-中高灰,特低硫-中高硫、发热量较高、强一特强粘结性的优质焦煤。全区煤层均为发热量较高、强粘结性的焦煤。  相似文献   

15.
乌兰诺尔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含煤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组,6号煤是区内唯一可采煤层,其显微组分镜质组含量为85.2%~91.0%,惰质组含量为2.0%~13.4%,壳质组在2%以下。测试分析表明6号煤属中灰、低—中高硫、高热值褐煤,其挥发分高,化学反应性好,燃烧时速度快,反应充分,是很好的动力燃料,适用于火力发电。  相似文献   

16.
碱沟山矿区煤层赋存条件、成煤环境、聚煤规律及煤质特征研究程度较低。经对煤层露头及小窑资料的研究,认为该矿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系羊虎沟组下段,主要开采10、12、14、15、16号煤层,12和15号煤层原煤灰分、硫分稍高,10、14和16号煤层为特低灰、特低硫至富硫煤层;该区煤为高发热量,特低磷-低磷煤。煤的加工利用途径主要为作碳素类制品、石墨类制品、高炉喷吹的原料(冶金喷)以及作烧结铁矿的原料等;也可进行深加工及转化加工。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省昭通地区晚二叠世C5煤层硫分和灰分进行测试及资料分析,编制了C5煤层硫分分布等值线图,分析了硫分、灰分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等。结果表明:研究区硫分大于1%的硫分赋存状态主要为硫铁矿硫,有机硫次之,硫酸盐硫最少;硫分分布主要受到成煤环境的控制,自西向东逐渐由陆相过渡为滨海相,硫分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灰分分布与硫分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中部陆相向滨海相过渡地带的洛旺向斜,硫分与灰分相对适中,是优质煤炭资源的有利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