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煤炭地质勘探是煤炭工业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发展的始终。徐水师局长在总局2006年工作会议上,在深刻分析煤炭地质勘查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从煤炭地质发展和改革的高度,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坚持地质勘查主业,加快构建煤炭地质勘查新体系煤炭地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必将有力促进煤炭地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炭地质》2009,(3):79-79
本刊2008年由原《中国煤田地质》更名为现在的《中国煤炭地质》(月刊),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科技性期刊,现开设煤田地质、煤层气、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测量与地质人生等栏目。本刊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早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更好地提高《中国煤炭地质》期刊稿件的学术质量,特向广大煤炭(田)地质工作者和地学院校师生征稿,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地质》2010,(2):78-78
<正>本刊2008年由原《中国煤田地质》(双月刊)更名为现在的《中国煤炭地质》(月刊),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科技性期刊,现开设煤田地质、煤层气、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测量与地质人生等栏目。本刊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早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更好地提高《中国煤炭地质》期刊稿件的学术质量,特向广大煤炭(田)地质工作者和地学院校师生征稿,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4.
绿色煤炭基础地质工作框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煤炭是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具体体现,绿色煤炭对煤炭地质工作提出新要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煤炭地质工作贯穿于绿色煤炭产业体系的全过程,可以分解为三大目标任务:矿产资源地质,寻找绿色资源实现绿色勘查;安全开采地质,为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加工利用地质,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分析了绿色煤炭各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特点,初步建立了绿色煤炭基础地质工作框架,提出了各阶段基础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它既担负着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又担负为煤炭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责任。煤炭地质发展必须依靠煤炭地质科技,煤炭地质科技必须围绕着煤炭工业发展而开展工作。建立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推进煤炭地质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梅苑 《河南地质》2011,(1):F0003-F0003
位于郑州市大学路63号的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是一个专业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事业型综合型地质勘查研究单位,也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倾力重点打造的一支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炭地质》2011,(2):77-77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 2010年《中国煤炭地质》跻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行列,即"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殊荣的获得,铭刻着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厚爱、编委学者与理事 的正确指导,同时标志着《中国煤炭地质》的学术影响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地质》2013,(12):125-125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煤田地质、煤层气、岩页气、矿井地质、矿井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等,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地质》2011,(1):75-75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2010年《中国煤炭地质》跻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行列,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殊荣的获得,铭刻着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厚爱、编委学者与理事的正确指导,同时标志着《中国煤炭地质》的学术影响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关于煤炭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喜尊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4-76,87
对比石油地质与煤炭地质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煤炭地质工作与石油地质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没有完全融入行业体系之中,体外运行机制是困扰煤炭地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矿业权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传统煤炭地质勘查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煤炭地质勘查产业链的重构势在必行。通过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历程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新时期煤炭地质勘查产业链的重构方向,不仅要纵向延伸,形成绿色矿山全生命周期内煤炭地质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而且还要横向拓展,充分发挥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开拓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等新领域新产业,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确保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绿色、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合煤炭地质工作实际,简述了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在煤炭经济中的作用,介绍了煤炭地质单位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编制煤炭地质单位发展战略须把握的几个问题;并对煤炭地质单位战略任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生红 《探矿工程》2006,33(2):10-10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推进煤炭地质科技创新,建立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地质》2014,(4):75-75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煤田地质、煤层气、岩页气、矿井地质、矿井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等,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应对新形势,改革煤炭地质信息管理模式,创新服务领域与服务思路,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提供服务信息化等,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煤炭地质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煤炭地质科研单位薪酬分配制度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煤炭地质科研单位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内、外部环境对煤炭地质科研单位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提出现阶段煤炭地质科研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炭地质》2012,(7):80-80
7月9日,由《中国煤炭地质》编辑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协办的第二届全国煤炭(田)地质及勘查技术论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中国煤炭地质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孙升林主持并讲话。来自全国煤炭(田)地质局(院、队)和煤矿企业等125家190余名地质科技工作者与地质专家学者会聚一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地质》2019,(4):I0002-I0002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期刊创刊于1989年,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现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煤田地质、煤层气、岩页气、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等。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煤炭地质单位在人力资源规划、培训、薪酬、绩效考核等长期形成的人事制度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煤炭地质单位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激励系统。从而在煤炭地质单位内部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行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