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前     
2009年底于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在《哥本哈根协议》中接受了2℃阈值的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限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1]。2010年底于坎昆召开的第16次缔约方会议再次确认了2℃的目标[2]。但什么时候是工业化前没有说明。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的术语表中把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在2025年导致其国内排放增加约1.2 Gt CO2-eq,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资金效应、政治效应,以及惯性效应等对全球排放的间接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效应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自身效应、资金效应、对伞形国家的政治效应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效应,将分别导致全球2030年的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扣除碳汇吸收量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0、1.0、1.0和1.9 Gt CO2-eq,并导致全球2015—2100年的累计排放量分别上升246.9、145.3、102.0和270.2 Gt CO2-eq。为防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应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紧密合作全面平衡地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2018年10月8日,IPCC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1]。201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通过《巴黎协定》时发出的邀请,IPCC于2016年10月份决定开始编写这份报告。2017年初,IPCC选择了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作者,启动了报告的编写。这份报告的全名为《IPCC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的时间和相应的气候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避免2℃全球变暖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首要目标.为此,本文作者基于16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A1B和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采用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研究了2℃全球变暖发生的时间、对应的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以及中国气候变化情况.根据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三种排放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4年、2046年和2049年,大气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分别为625 ppm、645 ppm和669 ppm(1 ppm=10-6).对应着2℃全球变暖,中国气候变暖幅度明显更大.从空间分布形势上看,变暖从南向北加强,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一个升温大值区;就整体而言,中国区域平均的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7~2.9℃,冬季升温幅度(3.1~3.2℃)要较其他季节更大.年平均降水量在华南大部分地区减少0~5%,而在其余地区增加0~20%,中国区域年平均降水增加3.4%~4.4%,各季节增加量在0.5%~6.6%之间.  相似文献   

5.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姜大膀  富元海 《大气科学》2012,36(2):234-246
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 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的时间和相应的气候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 特别是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避免2℃全球变暖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首要目标。为此, 本文作者基于16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A1B和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 采用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研究了2℃全球变暖发生的时间、对应的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以及中国气候变化情况。根据模式集合平均结果, 三种排放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4年、2046年和2049年, 大气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分别为625 ppm、645 ppm和669 ppm (1 ppm=10-6)。对应着2℃全球变暖, 中国气候变暖幅度明显更大。从空间分布形势上看, 变暖从南向北加强, 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一个升温大值区; 就整体而言, 中国区域平均的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7~2.9℃, 冬季升温幅度 (3.1~3.2℃) 要较其他季节更大。年平均降水量在华南大部分地区减少0~5%, 而在其余地区增加0~20%, 中国区域年平均降水增加3.4%~4.4%, 各季节增加量在0.5%~6.6%之间。  相似文献   

6.
《气象知识》2019,(2):43-43
IPCC发布新的评估报告,全名为《IPCC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报告指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需要社会各方进行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目前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南非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公布了温室气体中和或者碳中和的目标,如果加上很可能很快也会提出碳中和目标的美国,全球有可能近70%的CO2排放的国家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的目标。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是全球技术主导和经济主导地,因而全球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具有可行性。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即和《巴黎协定》2℃目标,甚至和其1.5℃温升目标下的减排路径相一致。研究表明实现2050年左右碳中和有其可行性,实现该目标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未来将是各个国家技术竞争和经济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球煤电装机规模最大且仍在扩张的国家,中国需要慎重评估兑现《巴黎协定》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带来的潜在煤电资产搁浅问题.研究运用"上下交互"的碳锁定曲线模型,识别不同产能扩张情景下(无新增、新增200、300和400 GW)的搁浅煤电机组.首先,从"自上而下"角度匡算中国煤电行业2℃温升目标下的碳配额.然后,从"自下而上...  相似文献   

9.
建立《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之后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的谈判即将展开。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二大排放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未来新制度的走向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在气候谈判中未雨绸缪、审时度势,从而达到保护全球气候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地学》2014年2月Curry的文章表明,近16年(1997—2013年)全球变暖的停滞已经成为当前气候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仍在继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不断升高,但是全球平均温度却没有显著升高。为此,提出来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太阳辐射减弱、小火山活动不断及热量向深层海洋传输等。然而,近来计算全球平均温度的不确定性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用来得到全球平均温度的序列称为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增长对气候和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环境署(UNEP),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以环境图书馆名义于1987年发表了第1、2号报告:《温室气体》及《臭氧层》.报告对CO_2与微量气体增长,及其对农业、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做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对近来人们很关心的大气臭氧洞问题也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其中不少材料及论点对我们了解当前国际上对大气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很有价值.因此,这里把上述内容做一个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的种类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附件A给出了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O2。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在大气中存留期最长可达200年。这6种主要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京都议定书》附件I国家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AWG)第四次会议于2007年8月27-3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此次会议重点讨论附件I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与1990年相比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的中期目标,以及到2050年削减80%的长期目标。法案同时提出了创建国内  相似文献   

15.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200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0.75℃和近50年气候变暖0.88℃,很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有联系.所有模式的控制试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是,根据20世纪的排放,所有模式模拟出温室气体增加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增加,造成西北地区变暖平均为0.34~1.57℃/100 a和0.90~1.86℃/50 a.所有模式对2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计算表明,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升高2.79~4.50℃/100a.对21世纪未来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以及由于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48~60 mm/10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区域尺度气候变化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多样性,因此,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IPCC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Ⅲ)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该报告以已发布的第一和第二工作组报告作为基础,评估了各领域减缓气候变化的进展。报告的第九章建筑章节系统全面地评估了全球建筑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趋势和驱动因素,综述并评估了建筑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潜力、成本和政策。报告主要结论认为,全球建筑领域有可能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但如果政策措施执行不力,将有可能在建筑领域形成长达几十年的高碳锁定效应。报告的主要结论将成为全球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参考,对于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IPCC第43次全会上,决定接受来自UNFCCC的邀请,由IPCC第一、二、三工作组联合编写《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全球升温1.5℃的影响及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特别报告(以下简称特别报告)。为此,IPCC于2016年8月15—1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特别报告大纲编写研讨会。IPCC主席、副主席,第一、二、三工作组和清单工作组联合主席以及有关专家等100多人  相似文献   

18.
卤代烃类温室气体是全球增温潜势较高的温室气体,大气寿命长,多种物种被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或《京都议定书》限制排放的物种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氟化工产业较为发达,是全国卤代烃类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之一。采用卤代烃类温室气体采样器,在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进行采样分析,获得了卤代烃类温室气体浓度数据,并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进行对比,最后分析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衢州第一代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浓度相比临安站浓度偏低,第二代ODS、氢氟碳化物HFCs的浓度比临安站偏高,说明衢州及周边地区的第一代ODS排放控制得较好,但受第二代ODS,尤其是HFCs的影响仍然较大。(2)气象要素中的温度、相对湿度与卤代烃类温室气体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相关系数最高的是二氟一氯甲烷HCFC-22,与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74,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8月 2 6日— 9月 4日 ,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地球峰会 ,回顾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 10年来的工作 ,并制定进一步规划。正是在巴西环发大会上 ,全世界百余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同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以共同抑制日益明显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在地球大气中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 ,并部分返还地面 ,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 ,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使花卉温室增温的玻璃一样。据理论计算 ,如果没有地球大气 ,全球地面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开始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减排5.2%(相对于199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由于美国未批准《京都议定书》,剩下的37个工业化国家应减排4.2%。根据《自然》杂志中德国的报告员Schiermeier的论文,这37个国家实际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