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裂谷盆地,由前裂谷期(非海相)、同裂谷期(过渡相)及后裂谷期(海相)三个构造层组成.含盐层序为区域盖层,盐下层序泥页岩和盐上层序坎普斯组泥页岩为局部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拉高亚费耶组湖相黑色钙质页岩;古近系和新近系浊积砂岩为主力储集体,上白垩统浊积岩也是重要储层,下白垩统尼欧克姆阶...  相似文献   

2.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对措勤盆地的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等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中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有 7套,岩石类型主要为灰岩,储集层主要为各种灰岩和砂岩;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主要为自生自储自盖式及互层式生储盖组合;野外调查发现的油气苗及微观包裹体的研究均证实了盆地内油气运移过程的发生;推测盆地内主要的圈闭及油气藏类型为背斜及断层遮挡油气藏,K2-R构造层主要发育完整的背斜油气藏,J-K 1构造层主要发育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油气藏;建议将主要目的层放在较新的构造层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油气勘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其地质情况复杂、研究程度较低。世界上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的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在中国中西部则主要为与古特提斯造山带在新特提斯阶段再活动有关的陆内会聚形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因此与世界典型前陆盆地相比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两期前陆的叠合程度差异造成的盆地几何形态、挠曲沉降、地层层序、沉积充填、构造变形特征的特点,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纳为改造型、新生型、叠加型和早衰型四种组合类型的前陆盆地。中西部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光云 《新疆地质》2002,20(1):72-76
伊利盆地位于中亚巨型油气富集带东部,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盆地是在石炭系为基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地层层序发育较全,沉积厚度较大,目的层埋深适中,有3套可能的成藏组合,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有利,资源量规模较大,油气分布集中,地热平坦,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赵文智  何登发 《地质论评》1999,45(3):232-232
中国大陆是由若干大小不等的克拉通与不同时代的造山带组成的拼合体,在显生宙经历了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软碰撞转化阶段和中,新生代贫山对峙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陆上3类叠合型盆地;即克拉通与前陆叠合,断坳叠合及残留与新生盆地的叠合  相似文献   

7.
柴窝堡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窝堡盆地具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二叠系至第四系组成盆地盖层。从石油地质特征分析,柴窝堡盆地具一定的成藏条件,主要烃源岩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储集层主要为芦草沟组砂岩或砂砾岩,上覆红雁池组-仓房沟群为良好的盖层,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为圈闭形成和定型期,大量排烃期是侏罗纪-白垩纪,油气生成、运移期匹配较好。本区发育3大套生储盖组合,从构造上分析芨芨槽子古隆起周围及雷家沟构造带深部的芦草沟组有利生油区,物性较好,为油气运移指向,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
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及双参1井钻探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双阳盆地下白垩统长安组湖相暗色泥岩分布广且厚度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好,是盆内好-最好烃源岩的有利烃源岩层位;此外,分布广泛的盆地基底中二叠统范家屯组暗色泥岩也有一定的生气能力。其与长安组发育的扇三角洲非常规致密储集层砂体及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安民组、金家屯组中酸性火山建造,形成了自生自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等有利生储盖组合;并与盆地中部的次级隆起共同构架了较为有利的中部油气聚集区带,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楚雄盆地油气系统分析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区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入手,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分期计算生烃强度等手段,采用油气系统“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将楚雄盆地分出了“北部凹陷T3(J2-3)-T3-J2-K(潜在的)油气系统”及“东部的东山一云龙凹陷∈1-D2(O1)-D1-2(推测破坏的)油气系统”。结合对已钻井结果的分析,认为楚雄盆地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北部凹陷白垩系一下第三系分布区,特别是下第三系膏盐岩盖层分布的地区,应该是楚雄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地区,勘探的主要风险是盖层及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断裂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结合野外调研及钻井资料,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背景、盆地西南缘主要断裂特征及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认为盆地构造复杂,断裂系统具有多期次、多级次、分段性等特点,盆地变形改造时代新、逆冲推覆构造发育,有利于油气局部运移和富集;盆地区发育石炭系、三叠-侏罗系、白垩系3套烃源岩及相互配套的储、盖条件,盆地山前深部构造带及凹陷内的低凸起部位是有利勘探区,并提出了6个较为有利构造区。  相似文献   

11.
对巴西东部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群的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群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局限海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漂移阶段。受区域构造应力场、膏盐层、火山岩等方面的影响,各盆地表现出不同的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而膏盐层的发育对于油气成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盆地中,主要发育了三套烃源岩、三套储层和三套区域盖层,并形成了三种油气成藏类型:盐下裂谷地堑内的构造油气藏,膏盐层上下的碳酸盐岩油气藏,以及盐上的浊积岩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根据成藏规律分析,并考虑各盆地的勘探现状,按勘探潜力由好到差的顺序将盆地划分为三类,指出Ⅰ、Ⅱ类潜力区应是主要勘探方向,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美洲28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了南美洲的油气地质特征:①发育两个时代、两种类型的烃源岩;②储层类型单一,油气集中赋存在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两个层系中;③发育4种成藏模式,即西缘前陆盆地发育陡坡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和缓坡长距离侧向运移成藏模式、东缘被动陆缘盆地发育盐上"断层+盐刺穿"运移成藏模式和盐下"烃源岩内浊积砂体+潜山"运移成藏模式;④油气分布平面上呈两带展布、两中心富集的规律。同时,以成藏组合为基础评价单元完成了南美地区资源评价。预测南美洲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214 065MMBOE。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缘海上被动陆缘盆地群和西缘陆上前陆盆地群两个领域。东委内瑞拉盆地、马拉开波盆地、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是预测资源量较大的4个盆地。  相似文献   

13.
南美西北部典型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盆地处于造山弧的位置不同,将南美西北部盆地群分为弧前盆地、弧内盆地和弧后盆地三类。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在不同构造部位形成了三类盆地不同的构造特征。弧前盆地具有地垒-地堑式裂陷盆地特点,发育断块油气藏,是安第斯俯冲增生带之上的近东西向张性盆地;弧内盆地位于强烈挤压隆升的造山带之内,是造山带内局部变形相对较弱的地区,发育叠瓦逆冲断层、双重构造和冲起构造;弧后盆地以逆断层反转构造和低幅度背斜构造为主,断裂系统具有走滑性质,是斜向弱挤压环境下的产物,构造平面上具东西向分带的特点,圈闭类型主要是低幅度背斜和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4.
白国平  秦养珍 《现代地质》2010,24(6):1102-1111
南美洲是世界上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勘探突破。2007年以来,桑托斯盆地盐下一系列巨型油气田的发现表明南美洲,特别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层系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南美洲的油气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前陆盆地油气最富集,其次是被动陆缘盆地。南美洲的前陆盆地沿安第斯山展布,南段和北段为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段为古生代前陆盆地。南段、中段和北段前陆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和白垩系-新近系。经历了被动陆缘演化阶段的前陆盆地是南美洲油气最富集的盆地,典型的代表为东委内瑞拉盆地和马拉开波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分布于南美洲大陆的东部沿海区,油气主要聚集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在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有蒸发岩的盆地油气更为富集,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是这类盆地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构造控煤作用是控制地层赋煤的主要地质特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主要聚煤盆地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多样。在系统分析总结区内主要含煤盆地构造发育的基础上,按照煤层赋存状态将主要控煤构造分为三类十种,其中以褶皱-断层组合为主,尤以逆冲断层和褶皱共生为特征。通过对控煤构造类型的举例说明,旨在为找煤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玻利维亚区域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分析,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盆地勘探潜力。玻利维亚境内发育查科、贝尼和马德雷德迪奥斯等3个重点盆地,均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盆内依次充填了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海相沉积层序、三叠纪-白垩纪裂谷期海相-海陆过渡沉积层序和晚白垩世至今前陆陆相沉积层序。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对比分析认为,3个盆地均发育泥盆系主力烃源岩,储集层以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砂岩为主,发育古生界泥岩和碳酸盐岩及古近系泥岩等多套区域盖层。成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冲断带和前渊区,油气必须通过垂向和侧向运移才能聚集成藏,具有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前渊-斜坡带低幅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查科盆地和贝尼盆地逆冲褶皱带构造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石油地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创始于西北地区诸含油气盆地。近年来,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使西北地区的勘探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国西北含油气盆地内,古生界海相沉积和中、新生界陆相沉积都有生成油气的烃源岩。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和酒泉等主要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史可划分为三个旋回,每一旋回都经历了由伸展到聚敛的完整演化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前景看好,随着勘探工作的进展,将会在此区继续发现一些大、中型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   

18.
在综述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前陆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演化历程、构造成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构造变形特征等的宏观研究和重点解剖,总结出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的主要特征:(1)垂向上,前陆盆地表现出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在正反转构造背景下的盆地构造层序相叠置;(2)平面上,分布在中国大陆内的前陆盆地或冲断带受统一的印度—欧亚两个大陆板块间的碰撞作用,形成构造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序的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3)时间上,不仅存在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控制的再生前陆盆地,而且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共发生了4期前陆盆地或冲断构造的演化过程;(4)成因上,受青藏高原向北、向东的隆升挤压,基于小克拉通拼贴后的不均一陆内基底结构,古造山带继承性复活,在其前缘发育再生前陆盆地或前陆冲断带;(5)变形样式上,由于受边界力学条件和沉积地层介质的共同控制作用,可以将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样式分为4类。正是因为上述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聚集与分布的规律性和勘探的复杂性。油气分布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1)油气相态分布的有序性;(2)成藏条件配置的有效性;(3)含油气目的层分布的空间有序性;(4)多期成烃、晚期成藏的普遍性。油气勘探的复杂性表现在:(1)4期前陆盆地和冲断带含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2)含油气层系与油气藏的改造与破坏;(3)陆相盆地的不均一导致储层相变大;(4)前陆冲断构造变形的复杂增加了圈闭落实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