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尼影响,以设备和隔震结构同时满足抗震要求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进...  相似文献   

2.
针对结构抗震减震隔震设计结构动力学基本方程,进行了基本结构刚度、阻尼和质量三方面减震隔震设计问题特征分析,专门指出刚度和阻尼的减震隔震设计研究已经有规范规定,但对减轻结构质量的减震隔震设计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创新问题。目前采用新材料进行设施农业结构减震隔震设计,特别是采用玄筋混凝土现代无金属结构进行结构抗震减震隔震设计,结构最优化设计的实现便有了新契机,且容易实现抗力均匀分布,将较为彻底地解决地震工程的最优结构抗震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采用隔震消能体系的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一种定量的控制计算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是在结构动力分析、1/4比例的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大批量的结构消能构件的低周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作者对隔震消能体系的结构地震反应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详细对比。作者并提出一套适用于隔震消能体系的抗震结构地震反应控制设计计算公式,该套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4.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原理等作了一定的介绍,并通过与传统的利用结构自身强度抵抗地震作用方法的比较,说明了减隔震技术在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工程造价方面的优越性.在对几座典型的减隔震桥梁介绍基础上,表明了减隔震技术在一些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或加固中的应用情况与所取得的良好的抗震性能.阐述了目前减隔震技术研究的情况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我国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高烈度区将隔震技术引入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其目的是在小震烈度下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力,从而使上部结构层间位移差能够满足抗震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在隔震结构体系简化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分析模型。同时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和隔震技术方法分别计算剪力墙结构隔震体系实例的地震反应效应并作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剪力墙结构隔震体系简化分析模型是可靠实用的,可用于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体系的理论定性分析和初步设计中的参数拟定,推动隔震体系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隔震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隔震桥梁结构进行模型简化,得到可用于设计的精简模型,并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得到可实用的SMA隔震层;经过推导得到简化模型的等效延性和刚度;在非线性反应谱的基础上,建立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地震反应与预期的设计指标相差很小,说明该位移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架桥合理抗震体系选择与经济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两水准设防的城市高架桥的合理抗震设防标准与相应的结构性能目标.选取两座典型的城市高架桥结构,包括一座正线桥和一座匝道桥,分别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对比了不同结构抗震体系所对应的结构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具体抗震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减、隔震体系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性的...  相似文献   

8.
连续梁桥一般采用减隔震支座组成隔震支座体系进行抗震设计,不同的支座布置方式决定着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工程造价两个工程建设中主要关注的因素。在简要介绍铅芯橡胶支座的基础上,针对所有支座均设置铅芯橡胶支座以及组合使用铅芯橡胶支座与滑板支座的隔震方案,脉冲与非脉冲的两组不同地震动下,采用两种不同墩高,对墩高一致的三跨连续梁桥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响应计算,并对抗震性能与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普通的滑板支座与铅芯橡胶联合使用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能有效地减少工程造价,节约成本;并且隔震支座的布置位置、墩高以及地震动输入的脉冲特性对隔震性能与经济性影响较大,对于墩高不大以及墩高基本一致的连续梁桥,当边墩设置隔震支座而中墩采用普通支座的情况下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座空旷砖混厂房结构的隔震加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栋砖混单层厂房的隔震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结构与原结构的地震反应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加固大大提高了原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加固所用的隔震支座性能作了具体分析,提供了支座的设计与试验对比结果,并对砌体结构隔震加固中采用的“夹梁托墙”技术的可行性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座的设计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夹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结构的减隔震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针对各类车站减隔震技术机理的系统性研究,故在“双碳”背景下开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减隔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新型的“预制+现浇”的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叠合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提升结构中柱抗震性能为目的,在中柱端部设置弹性滑移支座;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减隔震措施对叠合装配式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隔震支座的设置改善了车站结构的传力机制,抗震性能更好的侧墙承受了更多的地震荷载,有效地削弱了结构中柱的地震损伤程度;当隔震支座设置在柱顶时,整体隔震效果最为合理;隔震支座的摩擦系数对叠合装配式车站的抗震性能影响明显,且摩擦系数越小,对提高结构中柱的抗震性能越有利。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铁车站结构的减隔震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减隔震桥梁设计方法及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桥梁作为交通系统中的生命线工程,其抗震性能问题尤为重要。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通过减隔震装置来降低结构的地震损伤,目前已发展成为提高强震区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促进减隔震技术在中国桥梁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总结减隔震桥梁的设计方法,归纳其地震反应和震害情况,对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桥梁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减隔震效果、地震随机响应、易损性及性能优化方法等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其次,概述减隔震技术在斜交桥、曲线桥及铁路桥梁中的应用情况与研究进展,并介绍新型韧性抗震设计理念在桥梁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最后,总结减隔震桥梁的试验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减隔震桥梁研究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正在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及所编制的分析与设计软件的特点,给出了隔震结构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新型单自由度基础隔震体系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单自由度体系基础隔震结构实用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变形、简便,合理,可靠,与传统抗震设计方法概念比较接近,便于在工程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新型隔震支座。以框架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6层和10层普通抗震结构和带该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通过地震响应分析,提取了6层框架隔震层和顶层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时程曲线,并提取了不同层数不同结构类型的各层间位移、加速度幅值。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基础隔震结构周期显著增大;隔震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基本为整体平动,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得到了有效的减小;采用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能降低结构地震加速度反应;设置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多层数隔震结构的能量衰减不如低层数的隔震结构迅速。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特大型渡槽运用减、隔震技术的实例较少。研究大型渡槽的抗震问题,并采取安全、经济、可靠的隔减震装置,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双洎河渡槽所采用隔减震装置——摩擦摆式减震支座的设计应用研究,和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数模计算,分析了特大型隔震渡槽的地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支座可以延长渡槽结构的基本抗震周期,横向隔振率在69%~85%之间,墩顶位移减小30%~50%左右,发挥了较好的减隔震作用,从而提高了渡槽结构的整体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层间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形式,不仅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还可以弥补基础隔震结构的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规则层间隔震结构.本文利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分别模拟了一幢8层带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分析并对比了三种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近场条件下三种结构顶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鞭梢效应;相比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好于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剪力较大,所以应对其裙楼顶部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小跨径装配式组合梁桥的支座形式多采用普通板式支座,其抗震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很好的满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本文在已有减隔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减隔震体系,即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该体系具有经济性和减隔震性能良好的优点。并对一实际工程的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理论验证,结果表明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减隔震效果良好,可以较好的满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具有广阔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桥梁减隔震技术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提高强震区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的桥梁减隔震装置,归纳了国内外经受过地震考验的多座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和震害表现,特别分析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的隔震桥梁及支座的抗震性能。根据减隔震桥梁的震害特征,总结了减隔震设计和应用是需注意的问题,包括减隔震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方法与构造要求、临近断层的设计挑战、减隔震装置耐久性等。最后展望了桥梁减隔震技术与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对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的隔震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8度区的山西省某小学4层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为背景,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可以有效降低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在高烈度区对砌体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时,采用隔震加固技术比传统加固方法更具有优势。相关成果对于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隔震技术在Ⅳ类场地应用抗震设防参数不明确问题,以天津塘沽某医院工程场地抗震设防参数确定为例,在充分考虑了工程场地的地震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层反应分析,给出了场地相关反应谱,按当前的法律法规标定场地相关反应谱给出了场地设计谱,再以场地设计谱为目标谱拟合给出了地表设计地震动时程(包括人造地震动时程和调整后天然时程),满足了隔震结构抗震设计对抗震设防要求,有利于隔震技术在Ⅳ类场地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