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安置与自下而上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中国在由二元经济社会跨入现代经济社会的过程中 ,众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转移 ,已经给中国社会和城市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市和东莞市两市三个层次的一般抽样调查和 5 0个镇村的重点调查和分析 ,以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为研究和安置的对象 ,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自下而上的开发性移民自助安置模式 ;并分析了自助安置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在城市地域发生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理论发展假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安置与自下而上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由二元经济社会跨入现代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众多的农村人口的向城市流动和转移,已经给中国社会和城市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市和东莞市两市三个层次的一般抽样调查和50个镇村的重点调查和分析,以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为研究和安置的对象,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自下而上的开发性移民自动安置模式;并分析了自助安置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城市地域发生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理论发展假设。  相似文献   

3.
水库移民中安置性移民与开发性移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以来, 中国水库移民安置经历了一个从安置性移民向开发性移民转变的过程。分析比较研究两类移民的本质差别, 有助于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性移民的基本规律性。遵循规律, 探讨问题, 促进开发性移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方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安置方式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目前中国水库移民安置的重点是农村移民,利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对中国各地典型的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可能适用的时期、地区和人群。在此基础上,根据移民安置方式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速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国策,提出了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方式,为农村移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合理的安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   总被引:169,自引:8,他引:169  
崔功豪  马润潮 《地理学报》1999,54(2):106-115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确定存在着二元城市化模式,而农村城市化在中国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和正在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在肯定了小城镇为主休的农村城市化的作用下,从城市化启动力的角度指出,这各发生在农村地域,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体力量推动的城市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文章并由此分析了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其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影响的政府、农民、外部力量共同作用下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漫湾电站农村移民安置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湾电站规划设计于计划经济时期,兴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时期,农村移民以农业安置为主,主要安置方式有就地后靠搬迁安置、就地后靠生产安置、外迁安置。移民区存在较多遗留问题,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土地限制;对移民的前期补偿不足;开发性移民不够到位;缺乏系统的综合整治措施。要加大扶持,完善措施,尽快解决漫湾电站移民遗留问题;高山峡谷区建大型水电站,移民应该以外迁为主;要开发性移民。  相似文献   

7.
宁夏生态移民无土安置区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指安置地不再为迁入的移民提供耕地,而是直接在城镇为其安排住房,将移民安插到企业务工或为移民提供就业平台,努力使移民通过在企业务工或自谋职业来满足其家庭生计。针对无土安置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在地理时空上的交织耦合结果,依据各个安置区区位、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特色等关键性要素,在宁夏40个无土安置区中判别出6个"安置特征区",运用AHP模型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了安置区风险因子的风险程度及排序,为生态移民建设及无土安置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熊鹰  王克林  李晖 《热带地理》2002,22(4):320-324,329
汉寿县是国家、湖南省确定的移民安置重点地区和示范地区,以移民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对移民安置模式及移民出向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汉寿县基本移民安置模式为:(1)从退田还湖角度,为利于农业生产,实施单退和双退安置;(2)从移民建镇角度,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3)转垸建镇和筑台建镇等模式。目前移民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就业难,地方工业吸纳移民少等。认为移民安置要与展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和推动城镇化相互作用,切实做好移民生产、生计安置,综合考虑移民长远发展,并为洞庭湖区移民安置的长远规划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国有660多个城市,城市化比例已经达到41%左右。据预测,如果中国每年的城市化比例以1.5%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1000万人口进入城市,那么到2020年将达到1500个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将对中国自身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5):275-284
Abstract

Disadvantaged migrants to metropolitan areas are segregated by race, ethnicity, or socioeconomic status with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of central city poverty neighborhoods. Whereas black migrants are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ghetto space, regional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feedback in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are important to the residential location of lower class whites. The urban settlement patterns of a sample of recent disadvantaged white migrants to Indianapolis, Indiana, vary from the clusters of migrants from Appalachia and the South to the more dispersed pattern of migrants from Indiana, Illinois, and Ohio, and other metropolitan areas. The residential location of migrants from Appalachia and the South is geographically restricted by cultural constraints, and heavy reliance upon a limited network of friends and relatives in the housing search. However, the socio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Midwest group and the previous urban experience of metropolitan migrants increase the range of housing opportunities in Indianapolis that are available and known to them.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于琪  刘晔  李志刚 《地理科学》2014,34(7):780-787
基于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市所获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市新移民总体上呈现较强的定居意愿,其中投资型新移民的定居意愿最强,智力型新移民次之,劳力型新移民最弱。影响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户籍因素、社会网络、社会认同、生活满意度和地域差异。与本地人交往和社会认同是影响智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职业、产权、本地社会资本、社会认同和地域差异是影响劳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就投资型新移民而言,影响其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本地社会资本、户籍状况及其所在的城市。地方政府应根据新移民所属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与空间政策,为新移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城市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夏永久  黄友琴  李洁 《地理科学》2021,41(6):1050-1060
依托南京市郊区近千户城市拆迁安置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对城市低收入居民被迫搬迁后的就业变动过程及形成原因开展统计分析,利用生命历程理论构建就业变动纵贯数据库,使用事件史分析模型动态模拟了被迫搬迁后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就业变动经历,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90%以上的城市低收入居民被迫搬迁后经历了就业变动,就业变动集中发生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以社会经济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质量特征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在逐步提高,城市之间人居环境质量得分差值缩小,各城市排名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级别差异明显;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差异显著,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南高北低的分布状况,且各地区城市级别分布不均衡;人居环境质量水平较高的城市呈"团"状分布,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城市化战略格局基本吻合;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规模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居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政策研究中的工具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人居环境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中具有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表达,二是交流与合意,三是分析和决策。结合上述观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定位于空间表述,以交流与合意,分析和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很少,因此限制了研究成果在政策中的深层次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急需加强人居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和政策效果的分析,使人居环境评价上升为更高级的研究工具,以便在政策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学历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创新隐性主体,是城市发展不可忽略的一股新生力量。选取201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具有普通高等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等相关数据,运用相关数理和空间模型探究高学历流动人口与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高学历流动人口规模与城市创新能力呈现以上海为核心向周边城市等级扩散的“核心-边缘”格局;高学历流动人口具有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对城市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区域创新格局复杂,两者在局部空间的集聚模式存在差异;高学历流动人口对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且间接效应强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DSM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have been neglected in economic geography's contemp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r globalization.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role of DSMs in free trade agreement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d draws out some implications for loc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reviews literatures that have addressed the mandate and rationale of the WTO's formal and legalistic DSM, paying e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alist perspectiv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ssue of fairness, and implications of asymmetric power relations for loc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eographers need to incorporate free trade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s in contemplations of lo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江苏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首先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为基础,建立江苏省主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指标类、指标组、单项指标。根据36个单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把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人居环境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南京、无锡、苏州;第二类是连云港、常州、南通、徐州、镇江、扬州、盐城、泰州;第三类是淮安和宿迁。最后分析了该省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最佳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7年北京市36个小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并基于POI数据测量小区尺度上步行道、公园、交通站点、商业设施、学校5类公共空间与设施的可达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区公共空间对本地居民、外来移民邻里交往的不同影响作用和机理。研究发现,在城市转型与居住分异的背景下:典型公共空间(步行道、公园)在促进邻里交往的作用上不如交通站点、商业设施等准公共空间设施;相较于外来移民,本地居民的邻里交往水平更容易受到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