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山东诸城榴辉石相长英质岩石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变质矿物及岩石学的特征确定了山东诸城地区含有榴辉岩块体块的片麻岩经历了榴辉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退变质过程,证据有:(1)在榴辉岩块体的边缘片麻岩与榴辉岩呈1-2cm宽的条带状相间排列;(2)硅质片岩中出现Kz-Zo-Q的高压矿物组合;(3)钠长石的矿物晶体内出现硬玉质辉石的残留体;(4)出现高度富Si的多硅白云母(Si=3.55),(5)镁钠闪石及与其共生的暗硬玉(Jd=21)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4.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熔体—岩石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流体对俯冲板块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与岛弧岩浆活动有着直接联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俯冲板片将发生高压到超高榴辉岩相转变,大量的水将通过含水矿物的消失反应释放出来,这些流体可引起上覆岩圈大规模水化,并促进地幔楔状体的部分熔融,同时,通过流体的向上迁移可将某些组分带入上覆岩石圈板块,并改变其总体组成,许多含水矿物,同变质脉体,高压自形晶体组成的布丁,原生液态包裹体和 相似文献
5.
安徽岳西菖蒲—碧溪岭地区出露两条北北西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西带由土桥冲至菖蒲水电站,该带由层状硬玉石英岩类、大理岩及少量的石英深色榴辉岩以及浅色榴辉岩等组成;东带由小南山岭至碧溪岭,主要由层状的浅色榴辉岩系列和层状深色榴辉岩系列岩石组成。该区发育的层状浅色榴辉岩和层状的深色榴辉岩两种榴辉岩在岩石组合、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等方面有明显差别。浅色榴辉岩一般由硬玉质绿辉石(Jd 65~45)、+镁铝以及钙铝端元成分(Pyr+Gro,60±)的石榴子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绿帘石组成。其中夹有硬玉质绿辉石石英岩、富蓝晶石岩石、石榴子石岩和硬玉石榴白云片岩等岩石薄层。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20~50)±富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Alm 50~60)+金红石±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等组成。石英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 40~45)+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Pyr 10~30)+石英+金红石及次生的角闪石、长石组成。深色榴辉岩与石榴橄榄岩分布上紧密相随。浅色榴辉岩的原岩为基性凝灰质沉积岩,相伴随的硬玉石英岩、硬玉岩、白云片岩的原岩大致分别为粉砂岩、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深色榴辉岩为基性凝灰质熔岩。大理岩的原岩为灰岩。同时,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榴辉岩相岩石中石榴 相似文献
6.
7.
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有较多的微粘闪长质包体,对其结构,化学成分,烯土配分模式,同位素地质年龄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寄主岩石进行对比,认为闪长质包体为液态不混溶成因,与寄主岩石准同时形成或包体形成略早,伟德山超单元由幔源基性岩浆和下地壳部分熔融的酸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熔体网络结构中基性组分和酸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和各自联结程度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岩浆液态分离作用发生的临界状态。长英质岩石中广泛分布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岩浆演化过程中液态不混溶作用发生的结果,是岩浆体系自身演化到某一特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地中海全球近纬向活动带的组成部分,地中海活动带具有长期活动历史,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发育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中。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带以丹凤-商南-信阳-桐城对拉带为界分为秦岭和鄂北-桐柏-大别两个高压超高压块体,前者分为南北两个高压变质带,后者进一步划分为蓝片岩带、高压低温榴辉岩带、超高压榴辉岩带、高压中温榴辉岩带和盆榴辉岩带。它们均具有前准对称展布特征。不同地区高压超高 相似文献
11.
《海相油气地质》2013,(2):41-50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上寒武统发育一套极具勘探价值的厚层白云岩。基于该白云岩的钻井取心与薄片鉴定,将其分类为结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具残余(颗粒)结构白云岩及过渡型白云岩。运用多种地化分析和测试手段,认为上寒武统白云岩主要经历了(准)同生(蒸发泵、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后期局部热液改造三个阶段,导致研究区白云石化的流体主要为高盐度卤水、埋藏残余海水以及深部热液流体,整个白云石化过程中岩石结构也发生相应演化。泥微晶白云岩主要形成于(准)同生期萨布哈环境,过渡型白云岩及残余结构白云岩由白云石化不彻底或选择性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结晶白云岩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存在自生矿物、高Ba/Sr值、稀土Eu富集以及包裹体测温均显示深部热液对白云岩具有局部改造作用,该类白云石通常具有波状消光的特征。经过热液溶蚀改造的白云岩储集空间变好,这对白云岩储层的勘探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矿物组合及特征变质矿物,将赣中变质岩带划分出5条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绿泥石(Ser-Chl)带、黑云母(Bi)带、铁铝榴石(Gt)带、十字石(St)带、矽线石(Sil)带。其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南向北呈渐进分布的特点,即变质地层在纵向上由新到老具有由弱而强的变化趋势,同时受构造的控制。区域断裂带,从断裂中心向两侧变质程度递减,并常伴随混合岩化作用。本文从矿物化学特征及P、T条件计算结果来讨论变质岩的演化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的温压条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为陆壳岩石经变质而成,其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蓝晶石黄玉石英石。矿物温压计估算其p-T条件为T-700,p=1.2GPa;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蓝晶石+黄玉组合在T=1000-1200℃,p=3.1-3.77GPa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5.
16.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17.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8,自引:15,他引:58
湘东南花岗闪长质岩石以高K2O/Na2O,K2O+Na2O>6.0%为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形成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制约;岩石稀土元素富集,铕负异常不明显,δEu=0.71~0.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亏损,P、Ti或亏损或不亏损,具岛弧型岩浆作用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属板内钾质岩石,源区可能存在早期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组分,或是源于软流圈的岩浆与中下地壳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该带中生代早期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的浅变质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零星出露有若干呈构造残片状产出的浅变质岩,主要以变质碎屑岩-千枚岩-大理岩组合为代表,遭受过低绿片岩相变质和脆-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与围岩均为构造接触(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微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其原岩为震旦纪前后扬子板块北缘的浅海相沉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指示,它们经历过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经受的构造热事件时间一致;氧同位素研究得到,部分浅变质岩原岩曾遭受过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经受的构造热事件时间一致;氧同位素研究得到,部分浅变质岩原岩曾遭受过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的同位素特征一致。这些浅变质岩的原岩为扬子板块北缘震旦系沉积岩及其中的火山碎屑岩,构造上具有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刮削岩片-构造加积楔的产状和形成机制,因此可以是大陆板块俯冲加积楔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及变质作用P—T轨迹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南苏鲁东海地区,部分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变斑晶石榴石具有复杂的生长成分环带和多期矿物包体组合,它们记录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多阶段变质演化过程,即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柯石英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石英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运用相关的地质温、压计,使用代表最高变质温度的变斑晶石榴石慢部(具最低的Fe/Mg比值)和与其平衡的绿辉石包体成分,获得了〉900℃和4.1~4.5GPa的超高压变质务件。联合其他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一个顺时针的变质作用P—T轨迹得以建立。它的特征是进变质与退变质路径近于平行,早期退变质作用为降温、降压过程.榴辉岩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的保存说明超高压变质岩在峰期变质阶段有非常短暂的停留时间,并以很快的折返速率抬升到地壳浅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明显降温是石榴石生长环带得以保存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