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如同阳光和空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水资源是指当前科学经济水平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由于降雨季节和年际变化产生径流量的丰、平、枯,地形、植被、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限制造成水量在地域上的差异,以及人为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未理顺,水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广州市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重视研究气象等因素与城市水资源的关系已成为广州市未来城市供水的重要课题。1广州城市水资源和城市供水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及南海的海洋调节,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58~251…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8年广州市394个自动站实况监测数据和粤港澳闪电定位数据,确定广州市短时强降水、大风和雷电3类强对流事件的识别方法,并选取表征强对流过程强度、范围、持续时间的影响评估单项指标;参考相关系数法并结合广州实际确定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并计算每一个强对流过程的短时强降水影响指数、大风影响指数、雷电影响指数以及风雨雷综合影响指数;再利用百分位法确定广州市强对流过程综合影响程度等级划分标准,最终构建广州市强对流过程综合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分级分类评判广州市强对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对广州温度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气象站近30年气温资料和受城市发展影响相对较小的佛山沙堤机场20年气温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温度变化趋势及广州城市发展对温度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温度上升趋势明显,佛山沙堤机场20年上升0.7℃,广州30年上升约1.1℃。广州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年、季节及日变化规律,与国内其它城市热岛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升旅客在广州旅游时的舒适体验,并为当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州市5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计算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穿衣指数(ICL)和综合舒适度评价指数(CCI)。揭示广州气候舒适度区域性等级差异、多时间尺度变化和全年舒适期时段的特征。【结果】 从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穿衣指数(ICL)来看,广州市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的舒适感更高,极闷热持续时间更短,天气转凉的节奏更快;上述3个指数的四季均值年际变化表明广州市有偏热的趋势。综合气候舒适度评级指数分析表明,广州市的春、夏、秋3个季节的舒适度有转差趋势,冬季的舒适度有提升趋势;另外,广州市属于冬适型城市,冬季无寒冷,以舒适到较舒适为主,夏天闷热很不舒适,春秋为过渡季节较舒适。【结论】 广州气候舒适具体时段为10月上旬—5月上旬,舒适至较舒适日数年平均可达205.66 d,且广州市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气候舒适时段更长。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为例,应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通过设置政策情景、低碳情景和绿色低碳情景,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广州交通领域未来的能源消费需求和CO2排放趋势,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产生活运输需求的增加,广州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政策情景下,广州交通领域的CO2排放将于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严重滞后于广州市提出的碳排放总量达峰目标;低碳和绿色低碳情景下,通过加大低碳政策措施的力度,达峰时间有望分别提前到2025年和2023年。要实现城市交通的低碳发展,促进交通碳排放提前达峰,需要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运输,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效控制小汽车数量和出行频率,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清洁化和能效水平,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城市交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4年夏季广州市一次罕见高温天气过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广州市2004年6月27日-7月3日出现的一次罕见高温天气过程及历史上的高温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出现高温的概率是在增加的,且长时间持续高温发生概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显著增大;(2)广州历史上38℃及以上的4次高温过程都是由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外围环流共同影响形成的;(3)粤北南岭山脉“焚风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对广州市2004年6月27日~7月3日出现的罕见高温天气过程也起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广州市气象部门建立的气象精细化预报产品制作平台、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以及分发平台架构等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阐述了针对2014年3月29日—4月3日广州市罕见的暴雨过程,广州市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借助广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电视、短信、微博、气象网站、PDA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向政府、公众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的过程。阐明了应用广州天气官方微博播发信息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落脚点。结果表明,广州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在此次广州2014年首场暴雨天气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1951—2010年的台风数据和2010年人口及统计数据,结合国内灾害系统理论和国外通用风险评估公式,对广东省各市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应用GIS技术分析各个指标的分级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台风路径缓冲区,并根据计算灾次比的方法评估台风灾害的危险性;利用各市总人口数和生产总值表示暴露程度,选取5个指标分别表征人口和社会资产两种承灾体的敏感性;再结合暴露度和敏感性得到承灾体脆弱性指标;最终由灾害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项指标综合计算出广东省各市的台风灾害风险性。结果表明:台风对广东省的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出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粤西沿海台风危险性最高;广州、湛江人口暴露度最高,广州、深圳社会经济资产暴露度最高;人口敏感性指数等级高的城市人口总抚养比值高、女性所占人口比值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社会经济敏感性指数等级高的城市往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湛江、汕尾等城市人口数目多和人口敏感性高从而人口脆弱性很高,广州、东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虽然社会经济敏感性低,但高的暴露值导致其脆弱性值很高。根据评估结果,当前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值最高的城市为湛江、广州和佛山。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纬度地区的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该文引入了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能源影响的研究方法, 分别建立了气候变化对电力消费影响强度的动态评估模型和降温度日模型, 对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量主要受到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其中气温为关键性因子; 综合考虑各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的稳定性, 1956—2005年的近50年, 广州市气候变化对城市电力消费影响强度是持续稳定增加的, 正强度出现的概率呈现出增大趋势, 以10%/10a的速度增长; 通过对广州市降温度日的分析可知, 5—10月为主要的降温时期, 其气温的升高对降温度日强度变化影响很大, 达到46.6%/ ℃, 同时, 广州市的降温期长度变率也呈递增趋势, 因此, 气温的升高引发的降温度日的增加对广州市城市电力消费有深刻影响; 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 ℃, 广州市全年单位工业产值耗电将增加2.02%, 5—10月的平均气温每升高1 ℃, 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百分比将增加1.25%。在未来, 气候变暖将使城市用电压力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务部门排水管理中心的内涝灾情信息,运用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分析广州市城市内涝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全市内涝点最多的是中心城区天河,最少的是郊区的从化.全年发生内涝次数最多的月份是5、6月,最少的月份是2、12月;全天最容易发生内涝的时间是08:00、13:00和19:00.内涝发生时对应的最大小时雨量主要集中在5...  相似文献   

11.
广州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维  欧阳里程 《广东气象》2011,33(3):49-50,53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年降水量大,自古以来水患就比较严重,是全国洪涝灾害风险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城市内涝一直以来是困扰广州城市发展的问题之一,造成广州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降水量大,外江洪水、潮水顶托,城市排水设施不足,建设标准偏低以及城市化发展迅速等.城市内涝治理是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广州亚运限行减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限行减排各个阶段的广州和相邻城市监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同期的天气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污染源、城市的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和限行减排对亚/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人为限行减排、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扩散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亚运会期间广州统计平均的能见度基本大于10 km;机动车的限行减排对PM10的削减作用不如PM2.5和PM1明显;限行减排对广州O3浓度控制"不敏感",但是会导致浓度峰值时间相对广东东莞出现1小时左右时间"滞后";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的大气环境问题呈现区域性,而且污染程度不容乐观,将来对该区域的大气环境治理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3.
张丽婉 《广东气象》2000,(Z2):54-55
为解决汽车废气的污染,迅速有效地改善城市大气环境,1999年,国家决定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2个城市和地区作为天然气汽车的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其推广应用。为此,广州市已建成天河南等5个液化石油气(LPG)加气站,预计在2010年前,将建成80个汽车用燃气加气站。 天然气汽车按天然气的性质分为LPG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和液化天然气(LNG)等三种。它们的主要成份是丙烷、丁烷和丁烯,属甲A类易燃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99)7.2.9条规…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和广州灾害性高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卢山  叶萌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5):461-465
利用1983-2004年6-9月常规天气资料、广州单站数据和此期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并定义连续3天或以上日最高气温≥35℃为一次灾害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广州灾害性高温天气和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广州市的灾害性高温天气的出现和热带气旋外围环流紧密相关,且37℃以上的灾害性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广州市东南或偏东方向400—1600km范围内的洋面或海面有热带气旋活动时;(2)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烈太阳辐射是广州灾害性高温出现的基础,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导致的强下沉增温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WMO城市气象观测指南,在充分考虑广州城市结构和局地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广州高温高湿的天气特征,利用现有大气探测体系,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和气象部门特点,提出建立一套布局合理、密度适宜、技术先进的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试图实现城市大气环境的预报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引 言  地处广州市天河区东部,库存有大量甲类、乙类、丙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广州吉山危险品库区是华南大型危险品集散地之一。1997年10月13日凌晨,珠村化工危险品仓库库区中一简易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件,造成严重损失。经调查证实,该火灾爆炸事件是由雷击引起的。该库区在1998年已陆续作了防雷整改,本文取整改前的吉山危险品库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雷电活动环境及其灾害进行评估。1 雷电活动环境分析  广州吉山危险品库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南面是珠江,北面是丘陵地带。库房大多分布在农田和山岗,约1km2…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夏季高温影响因素及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既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又与区域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太阳活动、厄尔尼诺、地形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也是导致高温天气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分析了影响广州市夏季高温天气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防御城市高温的基本对策。为防御城市高温,主要的途径是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7日凌晨,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袭广州。暴雨过后,广州多个地下车库惨遭“没顶”,水浸街“黑点”多达44个,21条道路严重堵塞,白云机场出现大面积延误,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广州,再次遭遇城市内涝之困!  相似文献   

19.
选取最优概率分布函数有助于提高气象要素重现期极值计算的可靠性。基于广州气象站1908—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选取皮尔逊-Ⅲ型、对数正态、指数和耿贝尔-Ⅰ分布4种分布函数拟合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并按ω2检验、似然比检验等方法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近56年来,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9月日最大降水量出现次数较多,6个月的出现次数占全年的93. 6%,其中,前汛期出现次数大于后汛期的。对数正态分布确定为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拟合最优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估算的广州市50 a一遇的年最大日降水量是240. 1 mm,100 a一遇的是266. 1 mm,150 a一遇估算的是281. 4 mm。观测资料表明,广州平均1. 8 a出现一次150 mm以上的日降水量,而该降水量的估算重现期是1. 9 a,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夏季高温影响因素及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英  潘安定 《广西气象》2007,28(1):35-40,81
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既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又与区域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太阳活动、厄尔尼诺、地形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也是导致高温天气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分析了影响广州市夏季高温天气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防御城市高温的基本对策。为防御城市高温,主要的途径是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