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103号台风"榴莲"强度变化特征及暴雨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姚才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Z1):180-188
应用天气图、探空资料、台风年鉴,逐小时降水和TBB资料,对0103号台风登陆后强度的变化和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0103号台风暴雨过程是由两次中尺度暴雨过程构成的,分别发生于迅速减弱和持续阶段.通过对200 hPa西风槽的发展,低空急流和热带对流云图以及台风登陆前后台风和暴雨区热力、动力场特征的分析,取得一些初步的结果,这些结果将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预报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资料、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等资料,对"云娜"登陆后的特征及其对商城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大深厚的台风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华北地区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是主要原因;地形对降水起增幅作用;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中心与特大暴雨落区一致,对特大暴雨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风"莫拉克"暴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平昭  问伟力 《气象科技》2011,39(3):302-30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雷达、区域自动站等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闽东北地区"莫拉克"台风的降水特征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莫拉克"暴雨具有明显的"空心化"特征,有利的环境场条件、螺旋雨带上对流单体的不断影响、台风移动缓慢是此次台风暴雨的主要原因,而地形也有明显增幅作用.通过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因子强...  相似文献   

4.
0505号台风"海棠"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0505号台风的降水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台风的降水主要有两个阶段,即台风登陆前和登陆时降水以及台风登陆后在西行过程中的降水;而通过对形势场、台风路径以及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则发现,前一阶段的降水主要属于台风本身带来的降水,后一阶段的降水则主要是台风尾部环流中东南风急流配合850 hPa冷区所造成的。云图和雷达回波对暴雨落区有指示作用,也进一步揭示了特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雅安"8·26"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8月25日晚8时30分至26日凌晨1时许,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发生2281mm的特大暴雨,给当地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情.本文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该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水汽输送及源地、中尺度系统特征和地形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安"8·26"特大暴雨过程是一次典型的登陆热带气旋与"雅安天漏"中尺度地形涡旋相互作用的暴雨过程.此过程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是: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一直稳定在青藏高原中部,雅安市上空100hPa为南亚高压的辐散场;对流层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持续加强西伸,位于南海的 "科罗旺" 台风稳定西进,雅安市处于副高边缘湿润的东南气流和高原切变线前部的辐合上升气流中;对流层低层受对流层中层高原切变线和登陆台风东北侧强东风急流的激发,地形涡旋强烈发展."科罗旺"台风东北侧和副高西南侧,850~700hPa天气尺度的低空偏东急流及其风速脉动,从热力(水汽、感热、潜热输送)和动力两个方面激发暴雨区的中β尺度系统迅速、强烈的发展.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主要是靠"科罗旺"强台风的作用,水汽源地主要来自南海.暴雨中的地形作用非常显著,青衣江河谷喇叭口地形和迎风坡对暖湿空气的强迫辐合抬升,对降水有很大的增幅作用,暴雨中心地形雨的比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棠"台风远距离强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年"海棠"台风倒槽造成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暴雨产生在θe线陡立密集区内,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边界层内925hPa具有MPV1>0、MPV2<0的特征,此次暴雨产生在正的MPV1中心附近,有利的地形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对青岛2000年8月23~24日暴雨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造成这场暴雨的主要原因是,10号台风碧利斯与副高之间的东南气流,将低纬度海洋暖湿空气输入到中纬度低槽所致.10号台风在水汽输送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东南风与西风槽偏北风之间形成强辐合,有利于暴雨加强.10号台风与中纬度低槽的相互作用是这场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台风低压暴雨的影响系统、能量特征以及台风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总结得出台风低压暴雨的落区位于低层ΣAMK场的锋区内、中低空θse高能轴的左前方和小区AMK场的低能舌内;"二华夹槽"特殊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可使垂直上升运动加剧,雨强增大.  相似文献   

10.
"0808"号台风残留引发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多普勒雷达、TBB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日发生在苏皖中部交界处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减弱后的"0808"号台风环流与增强的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西南低空急流增强和台风环流蜕变低槽东移分别触发了两段强降水的发生,对流层中低层强水汽辐合上升激发了台风残留...  相似文献   

11.
登陆台风与其外围暴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励申申  寿绍文  王信 《气象学报》1992,50(1):33-40,49
本文对8116号登陆台风及其环境和外围暴雨区分别作了动能平衡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动能制造是三个区域动能平衡的主要能源,动能水平辐散和摩擦消耗则是主要能汇。在台风登陆减弱过程中,暴雨区的动能增加。台风区上层动能水平辐散呈显著的不对称型。台风右侧次天气尺度强风带起了向暴雨区输送动能使暴雨得到发展的作用。暴雨发生后,通过暴雨区北界向环境输送动能,于是,台风辐散的动能通过暴雨区最后输送给环境。这种动能传递过程可能是台风与环境大气相互作用引起台风衰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能量角度分析台风和暴雨区显热能、潜热能和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讨论台风强度长时间维持和暴雨区远距离降水突然增幅过程中能量加强的成因以及动能的补充途径。结果表明:(1)台风中心和暴雨区上空潜热能比显热能小一个量级,但潜热能平流明显大于显热能平流,潜热能对台风中心和暴雨区总能量增量的贡献大于显热能。(2)台风远距离暴雨发生时,暴雨区低层是一个深厚的潜热能大值区,凝结潜热释放有利于暴雨发生,低层是显热能和气温低值区,冷区的存在增加了暴雨区上空斜压不稳定,对暴雨具有增幅作用。(3)区域外能量的补充是"海棠"登陆后强度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西南风急流是显热能和潜热能补充台风的主要途径,潜热能增量远大于显热能增量。(4)"海棠"登陆后强度长时间维持导致西南急流加强,暴雨区低层显热能平流和潜热能平流也得到加强。暴雨区西边界纬向动能平流的加强、中高层动能的下传和斜压不稳定能量的转化使低层动能得到加强。低层动能加强、能量的积累和冷区的建立为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提供能量、动力条件和不稳定条件。(5)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具有前兆性,暴雨区低层出现正能量平流时间提前强降水发生时间约12 h。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鲁西南两次台风影响造成的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作用下的降水,若有台风低压参与,系统均得以发展,雨势进一步加强.台风低压与西风槽结合及结合点位置,对鲁西南暴雨的形成均很重要.如副高强盛西进时,一般台风低压偏西,与西风槽结合点偏西;副高东退时,结合点一般偏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对贵港市2007年8月21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发生在9号超强台风"圣帕"登陆后台风槽北抬的环流背景下,台风登陆前的高温天气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不稳定能量,中尺度对流云图的发展,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气动力学原理对2006年7月17日锡盟南部地区及西苏旗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高空处于强暖脊控制,不利于强降水产生的弱对流环境条件下,低空冷涡及地面倒槽仍可为产生暴雨提供辐合上升运动和充沛的水汽条件;而台风"碧利斯"在登陆后长达5天的生命史中,为锡盟"7·17"暴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抬升条件,激发了锡盟地区中尺度强降水系统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9年06号台风"莫拉菲"是今年第一个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对玉林造成重大灾害影响.大气环流场中西伸的副高和季风槽共同影响着台风"莫拉菲",造成玉林市全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局部大暴雨强降水天气,受灾严重.因此,研究"莫拉菲"诱发玉林市的暴雨机制,对进一步分析台风预报台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王"(LONGWANG)台风过程湿位涡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模式对0519号台风“龙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了台风过程湿位涡(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MPV)的演变,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过程大暴雨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倾斜涡度发展是“龙王”台风在福建沿海产生大暴雨的重要机制之一,湿位涡能够对暴雨落区的预报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暴雨产生在θse线陡立的对流层中低层MPV1等值线密集带中零线附近,对流层中高层的MPV2负值区可以作为暖湿气流或涡旋活动的示踪;另外,对流层中高层中高纬度冷空气扩散南下与台风的东南暖湿空气在福建沿海交汇,加剧了气旋性涡度发展,对暴雨的发生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雨量资料和NCEP 1°×1°的每6小时再分析资料,从能量、南风脉动、温度平流和地形作用,分析了登陆台风"灿都"减弱后其外围偏东南气流向北输送造成四川盆地西部持续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蒙古高压加强发展,然后与西伸加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形成阻塞形势、高空副散流场和西南季风的活跃都有利于南海源源不...  相似文献   

19.
湿位涡在"96.8"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张迎新  胡欣  张守保 《气象科技》2004,32(Z1):25-28
1996年 8月 3~ 5日受减弱的 96 0 8号台风低压影响 ,河北省境内出现了自“6 3 8”以来的特大暴雨过程 (简称“96 8”特大暴雨 ) ,暴雨落区覆盖了太行山的东、西两侧。文中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和常规观测资料运算结果 ,根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对台风减弱低压在北方产生强降水的“96 8”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发现湿位涡这一综合物理量对此类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MPV1小于 0且MPV2大于 0的区域对应暴雨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鲇鱼"(1617)在江西引发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处于大陆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鞍型场中,系统稳定维持,移动非常缓慢,影响时间长.台风登陆后水汽输送通道仍然维持,低层一支由偏南风和偏东风汇合而成的低空急流,为台风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台风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台风本体降水.登陆后台风暖心结构逐渐遭到破坏,但台风中心附近仍维持上下一致的垂直正涡度柱结构,中低层正涡度区位于台风低压中心和台风北侧风向辐合带,辐合带附近不断有局地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同时,台风高层的气流辐散区与低层台风中心北侧的辐合带相互配合,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耦合的垂直环流结构.第二阶段台风与冷空气相结合形成的降水.因冷空气锋区南压而产生的锋生作用,一方面导致台风低压的不稳定能量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使得低层的动力抬升作用增强.台风影响期间,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增幅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