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地名文化。其底蕴之深,内涵之丰富,居全国之首。一、含"阳"字的地名居多。古人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市是在水边山边建立起来的,河南省带"阳"字的地名自然很多。例如洛  相似文献   

2.
伊鸣 《中国地名》2012,(2):76-77
龙是华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龙地名可谓多姿多彩,就数量而言,中国历史上和现有的龙地名加起来足有上千个之多;就造型而言,有飞龙、卧龙、腾龙、盘龙等;就色彩而言,有黄龙、赤龙、白龙、黑龙等;就龙所涉及的地名通名而言,有山、水、桥、路、街、巷、胡同,涵盖了省、市、县、区、乡、镇、村等各级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0,(1):11-11
在甘肃省靖远县城偏西、黄河大桥上游,有一处濒临大河、被茂密的梨树掩映的村庄,它以“虎豹口”的地名被装订进中国革命的红色史册:1936年10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一部从这里强渡黄河,在景泰县的赵家水组建西路军,从而开始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征程。那么,“虎豹口”这个地名是不是以前的老地名呢?若不是靖远当地的老地名,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相似文献   

4.
稿约     
《中国地名》杂志是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和辽宁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地名》2006年为月刊,48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大16开本。具有跨学科、边缘性、权威性特点。《中国地名》创刊21年来,始终走在地名学科前沿,以发表业界最新成果为己任,在推动学术研究,推动的学科发展,推动地名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由《地名丛刊》到《中国地名》正式出刊100期,同时将迎来《中国地名》创刊17周年,这是非常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 回顾《中国地名》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创业、发展、成熟、腾飞四个阶段。从1984年9月《地名丛刊》创刊至1985年末为创业阶段;从1986年季刊改为双月刊至1990年末为发展阶段;从1991年《中国地名》正式出刊至1996年末为成熟阶段;从1997年《中国地名》改为大16开本与国际市场接轨至今为腾飞阶段。 我是1985年7月调《地名丛刊》任副总编辑的。在这里我工作了12年,直到1…  相似文献   

6.
从地名所见之文化变迁焦润明地名本身就是浓缩的历史,浓缩的文化。从地名中我们可以考察一个民族文化演进变迁的历史内容,也可以发现各民族开发、垦殖与移民的历史痕迹。因此,地名不仅是一个地理方位的标志,更是一个特定区域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一所贝中华民族历史文...  相似文献   

7.
题目作者刊期中国地名学的兴起牛汝辰1987年第1期试论地名的音、形、义吴金山1987年第2期湖北地名用字的物理景观特点汪虹波1987年第2期关于“辽东”地名几个问题的探讨王成国1987年第2期苏北矿产地名浅谈俞显尧1987年第2期中国东北侨置郡县述略邸富生1987年第3期目前中国理论地名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牛汝辰1987年第4期略谈我国地名单一罗马化陈根良1987年第4期云南地名的主要特点吴光范1987年第4期水体系列地名之窥见赵艺学1987年第5期对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的一点看法曾世英1987年第5期城市“新村“通名小议蒋露平1987年第6期具有地名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地名国际标准化 ,不仅是遵守国际协定 ,与国际接轨 ,为国际间进一步的交流和各类交往奠定基础 ,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则问题。自1977年联合国通过了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至今 ,全国各级地名管理部门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一些地方盲目用外文拼写地名的现象大有趋多之势。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地名国际标准化 ,全国政协委员穆学明对此作了阐述。地名是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交流的窗口。进入21世纪的今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地名将成为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派、中国地名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王际桐被授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际桐是我国著名的地名学专家,195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先后任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地名研究室主任。1977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成立后任办公室主任、委员会秘书长、民政部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司副司长、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会长、中国地名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成员兼中国分部主任等职。十几年来他撰写了《王际桐地名论稿》等论著,主编了《地名学概论》、《实用地名学》等书,先后发表地名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城市化建设的高潮!如何使地名管理卓有成效地为城市化服务,就此谈点管见。一、加强地名管理科学化,重在潜心研究理论与实践探索。为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地名工作者提供学习、研究、借鉴的方便。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地名管理学研究》一书,反映与展示全国各地探索地名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动态和成果。科学化方面,如《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地名管理工作》、《丰宁的地名信息管理实现自动化》、《农村地名城市化管理势在必行》、《加强地名管理科学化法制化之浅见》、概现代地名管理》。《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杂志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辽宁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宣传国家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地名学研究,交流地名管理先进经验,宣传与推广标准地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及时传达民政部有关区划地名工作的部署,为各地提供最新资讯。《中国地名》杂志是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指导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杂志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辽宁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宣传国家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地名学研究,交流地名管理先进经验,宣传与推广标准地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及时传达民政部有关区划地名工作的部署,为各地提供最新资讯。《中国地名》杂志是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指导下,探索地名理论、开发地名资源、传播区划地名信息的惟一媒体,是各级地名工作者明确思路,掌握信息的必读刊物。  相似文献   

13.
地名之歌     
长夜碧空星光灿,锦绣江山地名繁。天上北斗辨方向,地上雅号指位点。山河壮丽称谓美,村苑楼台代号鲜。环球一体罗马化,世界同林春满园。地名之歌!辽宁@王际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2,(3):33-33
2010年,是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区划地名工作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年。丹东市作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前沿,以四个专项事物为驱动,以征名为契机,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发挥了积极的牵动效应。丹东市的一班人乘势而上,以完善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使之成为社会各界获得地名信息的主渠道,与群众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陈征 《地理教学》2012,(8):29-30
水是生命之源,聚落依水而建,城市因水而兴,一个地方往往与水密切相关。地名作为特定空间的标记,常常蕴含丰富的水文化,天津、青岛、九寨沟、黑河等许多地名都含有"津、滩、沟、港、岛、江、河、浦、汊"等文字,更直接地反映了地名与水体关系。地名中的"水"元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名胜地名是地名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比例之大、名称来源之广泛,是其他类地名不可比拟的。作为人文建筑类地名,其来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凸显地方历史、认识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大省,名胜地名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杂志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和辽宁省地名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自2006年起改为月刊,大16开本,64页。国内统一刊号: CN21-1262/K;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7793。本刊以“立足地名,面向社会,服务经济,走向市场”为宗旨,致力于传播地名信息,推广地名研究成果, 宣传地域文化。深受联合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读者的欢迎。在国内,凡有地名的地方就有《中国地名》杂志,在网上《中国地名》以独特的风采吸引着百万读者。为满足庞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泰州印记——地名文化集萃》一书已于8月初出版发行了。这是泰州市民政局自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第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2004年6月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后,为切实保护研究地名文化遗产、延续地名历史文脉、发展人类文明成果、弘扬地名文化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4月起,经过动员、组织、采集、撰写、编审等一系列工作,历时16个月编纂告竣。泰州滨江近海,自古有“凤凰城”之美誉。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自西…  相似文献   

19.
欢迎订阅     
《中国地名》杂志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辽宁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立足地名,面向社会,服务经济,走向市场为宗旨,及时传达民政部有关区划地名工作的部署,总结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中国地名》杂志是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指导下,探索地名理论、开发地名资源、传播区划地名信息、指导推进地  相似文献   

20.
地名信息     
全国将处理不规范地名日前,民政部开始修订《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将制定有关地名用字读音、拼写译写标准,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的地名等不规范地名加以标准化处理,并对未来的新地名进行前瞻性规划。还要在全国城乡都设置符合标准、数量足够、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镇新地名产生数量之多和旧地名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新老地名变化总数年均在两万条以上,还有很多地名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