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里奥型色球Hα(6562.8A)望远镜,其滤光器带宽为0.75A,太阳像直径为15.2mm,附加一组透镜使像放大至10cm,获得了1981年4月27日日面西边缘大爆发环状日珥事件的Hα资料(0816—0951UT)(见附图22)。 这次环状爆珥事件很可能是MW22216群(SESC3049)(15N,150L)在0720UT的X5.5级大爆发事件后的耀斑环。观测资料表明: 1.环形结构早于0816UT。环足部有耀斑状亮块。 2.0816-0826.5UT;0830-0837UT;0839-0908UT时环北支(B支)较南支(A支)粗。而0828.5-0830UT;0837.5-0838.5UT时A支较B支粗。 3.在0829.5UT和0833UT时,环顶部分别出现奇特的结构,持续均约1分钟。 4.在0836.5UT时,环顶出现小针状突出物,并逐渐上升,变粗;0839UT环顶小突起结构达最大高度。0847UT环顶出现新的突出结构,它逐渐弯向B支。0853UT时可见B支的扭转结构。 5.A足点随环珥上升而逐渐向南(向外侧)移动,B足点变化较小。0855UT前后,A足点外移加快,环珥变化明显:环足部明显分开,高度明显增加,环顶管经略降后陡增。 6.测量表明,0844UT前环珥几乎以 8.4km/sec匀速上升。环顶管径由0816UT时的0.74×10~4km迅速增至0826UT时的1.27×10~4km,此后至0855UT环顶管径变化不大。在0844—0853UT环珥以-0.012km/sec~2的平均加速度上升。在0853UT环再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1981年4月27日发生在太阳西边缘一个黑子群(Boulder编号3049)上空的耀斑环珥的上升运动特征和某些初步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该耀斑状环形日珥的运动特征和状态跟它亮度变化关系甚密,亮度极大前环珥不断上升加速,其最大平均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约为17.5公里/秒和0.023公里/秒~2。亮度极大后为上升减速运动。环珥顶部存在着剧烈的膨胀运动,它最大的横向膨胀速度约10.6公里/秒,膨胀速度随上升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膨胀加速和膨胀减速两阶段也以亮度极大附近为分界。 环珥顶部和两腿系有整体的视向运动,两腿系存在着同向的旋转运动,分裂成几块的南腿系按刚体模式作螺旋运动。 对该环珥耀斑跟它对应的黑子活动区的关系也作了简单讨论。(附照片见附图21)  相似文献   

3.
云南天文台摄取1981年4月27日太阳西边缘的一个耀斑环珥的H_α光谱太阳分光照像(S~2HG)和H_α色球照像等资料。这些资料揭示了该耀斑环在爆发上升过程中内部运动和宏观运动随时空分布的大致图象: 1.亮度极大前耀斑环南腿系出现右螺旋运动,亮度极大后发展为两腿系的同向旋转运动,角速度约为4×10~(-3)弧度/秒。 2。两环腿的旋转角速度随腿的高度增加而减小。 3.南腿系的旋转跟它下面的N极主黑子的旋转方向一致,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4.两环腿的同向旋转使环顶部的磁绳不断扭紧,导致Kink不稳定性的迅速发展,它可能是引起环顶瓦解的主要原因。 5.环顶部的H_α辐射强度和它的谱线宽度均大于两腿系,表明那里的某些物理量如N_3/N_2,n_e,T,v_t,等可能大于环腿对应的各物理量,环顶部是最不稳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5.
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云南天文台3.2cm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一次较大的太阳射电爆发。开始时刻0428U。T,极大时刻0501U。T。,结束时刻1106U。T。,寿命396分钟。0501U。T.天线温度为10618°K,流量的相对增量为836%,爆发所伴随的强X射线事件引起短波通讯全部中断数小时之久。附爆发图形。  相似文献   

6.
根据云南天文台太阳色球H_α和相应的光球黑子观测以及磁场测量,并结合有关X—ray资料等,对1981年4月1日日面4N大耀斑进行了部份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耀斑为环系;光球浮现磁流和黑子扭曲、挤压和剪切运动是触发该耀斑的直接原因。而活动的黑子光桥又是浮现磁流的一种重要标志;耀斑环或带与磁场位形密切相关;耀斑后在运动空间原位置处光球又浮现出部份磁流;卵形暗条内预示能爆发大耀斑。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列出1981年4月27日0808UT发生的日面边缘大爆发的射电观测特征,并作了有关射电爆发形态及微波频谱、非热电子能谱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1981年5月16日2B级太阳耀斑的某些动力学特征。 (1)在耀斑开始很早以前,耀斑附近的暗条就变得活动起来。(2)耀斑具有典型的双带结构。在耀斑的发展过程中,耀斑的双带以15km/s的速度相互分离。(3)根据Hα偏带观测所推得的耀斑的一些亮点的运动以及在离开耀斑很远处亮点的存在,构成了一幅具有环形结构的鲜明的耀斑图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三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1988年12月16日三波段(1420MHz、2840MHz、4000MHz)太阳射电大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指出太阳射电快速活动在射电爆发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在爆发的上升沿出现2840MHz的毫秒尖峰辐射群,继而在1420MHz上出现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并且还在以后的几个爆发次峰上陆续出现,在长达两小时的大爆发过程中,在4000MHz上始终未产生毫秒级尖峰辐射,这也反应了射电尖峰辐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均出现在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在其它时间的记录中尚未发现毫秒尖峰辐射。 三波段的秒级射电爆发曲线如图1所示。毫秒级精细结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单个尖峰辐射的持续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2840MHz多为10—20ms,1420MHz多为30—170ms;所产生的尖峰辐射群强度不大,而且很少有孤立的尖峰;2840MHz尖峰辐射的强度一般为450—900sfu,1420MHz一般为500—1770sfu(1sfu=10~(-22)WM~(-2)Hz~(-1));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2840MHz上当所出现的尖峰辐射群结束时,往往出现持续时间为100ms的流量下降现象,(此种现象在以往的观测中未曾见过),详见图2b和2c;关于事件尖峰辐射的丰度,仅对几个尖峰辐射群作了统计如下: 在1420M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太阳重力、偶极磁压强梯度和气体压力梯度力共同作用下环珥系内物质的下落运动,并在等温、准封闭环假设下用数值方法给出了该环珥系二维视向速度场。通过将速度场的理论计算跟观测结果拟合,导出了该环系内的有关物理参数及分布。计算表明环系内密度和磁场强度对物质下落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而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1981年5月16日质子耀斑中环弧系内的物质运动,环的形状大小以及在耀斑发展过程中双带走向和形状变化。结果表明:H_α环的一对足点都位于H_α亮带的内侧;在H_α环中环体两侧的物质都处于下落状态;在日面上看到的H_α亮环可能是亮带内边缘迅速膨胀的结果;耀斑前暗条最初不稳定的位置正是环弧系中环与纵向磁场中性线剪切最大的位置,也正是环面与太阳表面倾斜最大的地方;耀斑初始亮带走向与后期亮带的走向有一明显的交角,这可能是新磁流在日冕下层影响磁中性线走向的结果,并可能是该耀斑能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天文台用18cmHα色球望远镜取得AR5629活动区(S17,L75)的资料。 这个活动区出现在日面南半球。12天中均为麦金托什分类中的复杂型;8天黑子群面积均超过1000单位以上。在此期间总计产生135个光学耀斑(其中1级26个,2级2个,3级1个),产生X射线耀斑54个(其中M级17个,X级5个)。在15、16、  相似文献   

13.
14.
这次观测是苏联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观测队在海南岛一个观测点进行的,该点的坐标是φ=18°14′34″,λ=-7~h18~m02~s.86.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参数如下:120厘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指向太阳的天线温度 T_A≌670°K;记录设备的时间常数是4秒.仪器设备的本身起伏相当于 T_A 变化6°K,以自记仪器描绘的曲线的均方偏离测定之.天线设备安置在赤道装置上,用同步电动机转动.用自记电流计 H370记录4.5厘米太阳射电流量,并用目视方法独立地读出电流计指针读数,取0.5进制.  相似文献   

15.
在日食时观测毫米波太阳射电具有很大的意义,所获得的资料可供了解色球低层和色球中层的结构.在日环食时进行这种观测更有价值.苏联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所组成的联合观测队于1958年4月19日日环食时在三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岛南部  相似文献   

16.
17.
1988年12月16日世界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和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pike辐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我们采用磁俘获模型,计算了源区的有效温度,源区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算出了峰值频率在8.89GHz,其结果表明爆发是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回旋同步辐射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云南天文台二维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的Hβ波 段光谱资料,采用多云模型的方法,得到此耀斑的观测视向速度分布,并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下,采用MHD理论计算了几种情况下光耀斑环内物质运动的视向速度分布,与观测的视向速度分布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耀斑环中的物质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的Hβ波段光谱资料,采用多云模型的方法,得到此耀斑的观测视向速度分布,并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下,采用MHD理论计算了几种情况下耀斑环内物质运动的视向速度分布,与观测的视向速度分布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耀斑环中的物质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此耀斑环内物质运动可能属于下述两种模式:物质从环顶沿两环腿螺旋下落和物质从环足沿一环腿螺旋上升到环顶后沿另一腿螺旋下落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2月16日世纪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出现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的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ike辐射,概括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