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外烈度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震害经验的积累以及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不断修改烈度标准,使烈度评定更加客观与科学是地震工程界一直所追求的.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都是评定一次地震时相应烈度的宏观标志,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历代地震烈度表(《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中国地震烈度表( 1999...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比较分析以往烈度表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了社会反响标志;对Ⅹ-Ⅻ度的房屋建筑物和地表现象标志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完善了作为12阶烈度表相应的《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文中对烈度表的各项标志作了简要说明,并列举了国内外10次历史地震事件的评定实例.本文提出的历史地震烈度表,保持了以往烈度表的适用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20)中规定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处理门源M6.9地震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测点仪器烈度值,将宏观烈度图Ⅵ度区以上站点与仪器测定烈度进行对比,发现44.44%站点测定的仪器烈度值与宏观烈度图中烈度区值完全吻合,88.89%站点的误差在±1度以内,说明《中国地震烈度表》建议方法获得的仪器烈度可以表征记录站点周边的震害程度;对比分析了基于PGA、PGV计算的仪器烈度值,发现在此次地震PGV中较PGA对于建筑物影响要明显,对震害的指示作用要优于PGA。基于仪器地震烈度值绘制了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图,分布图整体上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与宏观烈度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GB/T 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020)(以下简称“2020版烈度表”)自2021年2月1起施行, 5月21日云南省漾濞6.4级地震首次采用2020版烈度表进行烈度评定。本文通过计算地震平均震害指数,对比GB/T 17742-2008《地震烈度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09)(以下简称“2008版烈度表”)和2020版烈度表的烈度评定指标,分析2020版烈度表的变化改进,讨论2020版烈度表在地震烈度评定中的应用实效。结果表明,2020版烈度表房屋结构分类更精细,在此次漾濞地震中更好满足实际需求,评定结果更加科学反映真实破坏。  相似文献   

5.
对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间7 3/4级地震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查证分析、烈度区的对比以及通过地震断层的野外追索,按《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重新标度了1786年发生在四川西部康定、泸定地区地震的烈度分布,并确认震中位于康定和泸定磨西之间的雅家埂附近,震级为7(3/4)级。同时认为,在新活动十分强烈的金龙寺—磨西多发地震断裂上,以历史资料为主标度历史地震的原则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020年修订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引入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即仪器地震烈度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指标之一,在震后烈度评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仪器地震烈度根据实测地震动记录计算得到,国际上现行地震烈度标度和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对于深入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仪器地震烈度造成不便。应用大量中国和日本4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观测记录,计算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仪器地震烈度及相关地震动参数,对比分析了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关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统计关系,并给出了3种仪器地震烈度之间的经验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收集并分析了1955年康定折多塘7级地震灾情统计资料,并结合实地复查,按《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的标准重新圈定了该地震的等烈度线,还对现场灾情统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收集并分析了1955年康定折多糖71/2级地震灾情统计资料,并结合实地复查,按《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的标准重新圈定了该地震的等烈度线,还对现场灾情统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汶川8级强震极震区破坏情况与烈度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展现了汶川8级强震现场考察的极震区破坏情况,以及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判断所达到的地震烈度,简要讨论了发震断层的类型和地震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阿坝州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历史地震研究的新动向,在阿坝州历史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表,提出历史地震烈度评定的标志,Ⅲ-V度,主要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程度评定;Ⅵ-X度,主要根据房屋、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及人员伤亡,地表破坏程度等评定,并按阿坝州历史地震史料记载内容,结合《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目前多数人所采用的烈度评定标志,对州内历史地震记载中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和数量词的运用等进行定量划分等作了统一规定。在此基础上编制出《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表》,作为对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时的参考。在历史地震震级的估算中,利用阿坝州历史地震无破坏记载的多,有感点记载详细(到现在的乡、村)等优势。选用现代有仪器记录的州内4-5级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震级与震感距离的关系式(1),M=1.52logR+1.9;震级与震感距离和烈度的关系式(2),M=0.8logR+0.45I_0+0.71,其中(1)式的相关系数r为0.97,标准误差S为0.28;(2)式的相关系数为0.96,标准误差S为0.21。并规定了在对历史地震震级计算时应基本满足下列条件时方能进行计算。(1)  相似文献   

11.
河北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震动的衰减关系在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的安全性评估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利用河北及周边区域历史地震的等震线资料,运用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及地震烈度分布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适用于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3.
浙江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及其周边的历史震例资料稀少,其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直沿用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本文采用椭圆模型,利用浙江及邻区历史地震的震害资料,建立了浙江及邻区天然地震烈度衰减公式。根据东南沿海地区水库地震多发的特点,收集整理了水库地震相关震例数据,建立了浙江及邻区水库地震烈度衰减公式。最后,将本文拟合结果与其他学者拟合出的衰减模型通过实际震例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张家口涿鹿县MS4.3级地震应急调查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为烈度评定标准以及其对现场实地调查的要求,确定了此次地震震中区一带的地震影响烈度为Ⅴ度,并圈定了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依据震源机制解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晋冀蒙交界地区1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MS5.0及以上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分别进行地震灾害危险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利用ArcGIS将历史地震烈度资料数字化,没有等震线记录的地震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烈度圈半径。将研究区划分成0.1°×0.1°的网格,将烈度资料分配到与之相交的每个网格,并用烈度-频度关系计算每个网格的烈度a、b值。基于地震发生遵从泊松分布的假定,估算未来50年内晋冀蒙交界区遭受某一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同时,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对应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蔚县、阳原和山西广灵县周边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最后,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现今地震活动进行定量分析,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小地震活动圈定的危险区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评估计算的概率高值区相对应,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地区江河湖潭广泛分布.在历史地震文献中,这些陆域地表水的地震反应记录屡见不鲜,是历史地震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历史地震资料中地表水地震反应的研究很不充分,各种地震烈度表中均未将陆域地表水的反应作为地震烈度影响的标志.作者信箱:朱升初,zhu shengchu@126.com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目前在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及地震期刊出版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在十多年的“中国地震科技文献库(英文版)”建设中,使用该表对13 000余篇文献进行主题词标引,并与《汉语主题词表》作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的修订意见,认为该表的重新修订再版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工地震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活断层探测以及其他一些工程作业等领域,人工地震在应用中也会像天然地震一样,对地面产生振动,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对于由人工地震激发的"震级"和"烈度"研究目前在国内开展得较少,尤其是在四川地区更是一片空白。本文以川西地区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通过人工爆破激发地面震动,对人工地震产生的震级、烈度进行记录,然后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得出震级烈度的大小,并与《中国地震烈度表》对比,从而评价人工地震是否对建筑物、工程设施产生破坏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安全距离内,人工地震不会对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产生危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裕明  胡银磊 《中国地震》1996,12(A00):10-17
在搜集了目前太原-临汾地区的地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分析了总结了该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震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等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一些新认识,对太原-临汾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重新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发展与演变,并对每一个时期的烈度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无论哪一个时期的烈度表在被评定者使用时,均会受到评定者经验的多寡、认知的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即使是同一调查点不同调查人员得出的烈度结果也可能相差甚远。对新《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