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康群  周显贵 《地下水》2003,25(3):186-188
本文分析了单响药量和起爆网络对爆破振动的影响,结合控制爆破技术进行了振速监测,通过爆破监测估算出该地区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用以指导溢洪道开挖施工,保证了泄洪洞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隧道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万松岭隧道工程开挖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地震波的振动监测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爆破振动监测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振动传播的数学模型;确立了其传播衰减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修正后的爆破地震波衰减经验数学公式;经对比分析,所得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公式预测的质点振动速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结合该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从选择合理爆破时差、最大装药量、微差起爆、掘进进尺、预裂爆破等5个方面提出了爆破振动控制技术措施使该隧道开挖施工爆破中的地面振动速度值控制在了安全范围以内,从而确保了施工段地面建筑群的安全和该隧道工程开挖爆破作业的安全。其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太子矶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控制爆破施工情况和该地区爆破震动监测情况。振动监测表明,工程所设计的爆破方案,采用微差起爆系统对邻近的长江两岸防洪堤是安全的,为控制爆破参数和评价长江堤防的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冲 《探矿工程》2012,39(2):80-84
阐述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在复杂环境下拆除大型基坑内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方法。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支撑爆破时,采用预先切断振源、减少单段起爆药量的防震方法以及搭建防护棚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爆破振动、飞石、扬尘对周围的影响。实践证明,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拆除大型基坑内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5.
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鸿浩  李晓杰  曲艳东  欧阳欣 《岩土力学》2007,28(10):2091-2094
为确定爆破震动衰减规律,通常采用最大振动速度、最大单段药量、布点到爆区中心的距离这3个变量回归计算萨道夫斯基振动速度公式系数。为精细分析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用单段延时串联起爆网路,结合测试速度图谱的不同时刻最大值、对应单段药量、布点到不同孔位距离,依据一元线性回归原理计算出振动速度公式系数,为爆破振动测试提供了一种精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高台阶爆破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楠  王德胜  王华  常建平 《岩土力学》2013,34(Z1):516-522
高台阶爆破可行性研究属于多因素影响、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高台阶爆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从爆破机制角度证实高台阶爆破可行性的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台阶爆破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现行普通台阶爆破与高台阶爆破过程中台阶难爆部位(台阶底部与顶部)应力场变化趋势,发现采用高台阶爆破可以得到与普通台阶爆破相当或更好的爆破效果。从爆破机制角度证实,高台阶爆破技术在巴润铁矿具有可行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高台阶爆破时采用的最佳起爆方式为全药柱同时起爆方式,其次为中间起爆和两端起爆方式,不适宜采用孔底起爆方式。  相似文献   

7.
吴立 《探矿工程》1988,(3):58-60
近年来,随着爆破方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出现了一些受到人们重视的问题,如起爆方法,装填结构,起爆顺序,炮孔布置,爆破参数,以及炮孔堵塞等。本文仅对炮孔堵塞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队机掘分队,曾在某金矿的43m勘探竖井的施工中,为克服和解决因岩石坚硬,涌水量多,采用火雷管起爆瞎炮率高,爆破效率低,点炮安全性差的困难,推广使用了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和起爆方法,解决了火雷管爆破中的不安全因素,实现深井爆破一次性点火,起爆精度高,提高了爆破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切割破碎钢管的原理来爆破销毁废旧军用炮弹。论述了地点的选取、爆破参数的计算、起爆方法、起爆网络、爆破安全性验算、爆破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李廷春  刘洪强  王超 《岩土力学》2012,33(6):1742-1746
起爆时差是超深孔一次成井爆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合理设计起爆时差和起爆顺序,能够达到先起爆炮孔为后起爆炮孔创造良好自由面和补偿空间,实现筒状硐室分层、分段爆破的目的,并能降低围岩震动破坏。为合理选取起爆时差,基于超深孔微差爆破破岩机制,从理论上推导了一次成井预裂爆破延期时间,掏槽孔与相邻辅助孔、同分段辅助孔、相邻分段辅助孔的起爆时差等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自下而上预裂爆破、先上下后中间光面爆破等6种一次成井起爆顺序。在华恒矿-650矸石仓,结合施工条件合理确定起爆时差等爆破参数,形成爆破设计方案。爆破过程中实现了分层、分段爆破,获得了良好的硐室成型,验证了形成的超深孔微差爆破技术是成功的,其结果对类似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实时监测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实测结果表明,(1)迎爆面位置影响既有隧道断面的爆破振动速度分布;震源距离测点大于30 m时,距离是爆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震源距离测点小于30 m时,主要影响因素则为装药量与距离。(2)岩体越坚硬完整,爆破振动波传播衰减越慢。采用导洞先行预留光面爆破、导洞爆破掏槽眼和周边眼及底板眼分开起爆、控制最大段装药量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影响,控制其对钱仓山隧道的影响,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项斌 《探矿工程》2016,43(6):88-91
为了解决复杂城市环境下岩石边坡控制爆破的有害效应问题,依托某景区岩石边坡爆破工程,提出相应的爆破设计方案。方案采用以弱松动定向控制爆破为主,辅以浅孔城市爆破以及预裂爆破的爆破设计,提出了各爆破形式的爆破设计参数,设计了相应的起爆网络、起爆顺序及装药结构。通过严格执行该方案,大大降低了爆破振害,实际爆破施工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该设计可为其他复杂城市环境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超深水井径裂爆破中,水深水压大,一般雷管、炸药的起爆传爆都很困难,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势必会使雷管在起爆前被压偏,起爆药浸水失效,雷管拒爆,炸药爆炸不完全或拒爆,导致爆破失败。目前,工程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刚性密封,即  相似文献   

14.
隧道近距下穿山坡楼房爆破振动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晓明  傅洪贤  王梦恕 《岩土力学》2014,35(7):1995-2003
以成渝客运专线新红岩隧道为工程背景,测试了隧道近距下穿山坡楼房爆破时引起的地面振动。通过对隧道浅埋侧(隧道地表斜坡下部)和深埋侧(隧道地表斜坡上部)的地表振动数据分析,研究了地表的振动速度、振动主频及振动安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浅埋隧道爆破的近区,入射纵波为主要载体,地表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的主要成分可以认为是入射纵波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投影,浅埋侧和深埋侧地表水平和竖直方向振速的大小取决于爆心距和入射纵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两个因素;隧道采用电子雷管进行单孔连续起爆,相比非电雷管爆破,可以有效降低地表振动强度,同时能够提高地表振动主频;地表振动主频方面,地表竖直方向振动主频普遍高于水平方向,而且浅埋侧地表竖直和水平方向主频大多高于深埋侧地表对应方向的主频;隧道近距下穿山坡楼房进行爆破施工时,建议在浅埋侧和深埋侧地表同时布置爆破振动监测测点,并根据浅埋侧和深埋侧地表测点的峰值振速、爆破振动主频与建筑物固有频率的关系对地表振动安全进行评价,以减少隧道施工爆破对地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造成的振动破坏。  相似文献   

15.
济泰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8 2 0 0通道桥桥台 ,由于施工质量问题 ,要求爆破拆除桥台 ,保留基础。详细介绍了爆破方案的选择 ,相应的爆破参数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起爆方式 ,火工材料的消耗 ,爆破方量及桥台拆除的全过程。爆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差爆破降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士海  燕永峰  戚桂峰  张现坤  张伟 《岩土力学》2011,32(10):3003-3008
依托单段实测爆破振动信号,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分析了特性各异的子信号在不同微差时间下叠加信号的时频特征,通过引入“降幅率”和“振速比例”的概念,提出了微差爆破叠加信号各特性随微差时间、起爆顺序及子信号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使叠加信号达到一定降幅率的时差并非某一具体时差点,而是多个间断的时差区间,其主频随微差时间的不同呈阶跃锯齿型变化;合理微差时间下,两单段信号的振动特性越相近,干扰降震效果越明显;若装药已定,优先起爆小药量的段别所达到的降震效果更佳。现场试验数据显示,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微差爆破的现实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关于炮眼爆破法起爆药包置于炮眼中的位置方向问题,至今国内外各有论述,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根据我们实践中的教训谈谈看法。一、炮眼内起爆药包位置在坑道爆破装药操作问题上,五、六十年代,炸药说明书和有些矿山的操作规程中,明文规定起爆药包装填在眼口第二个药包的位置最佳,并把雷管的聚能穴朝向炮眼底顺着炮眼深度摆放,一般称之为正向起爆。这种爆破理论是药包爆炸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将直接通过聚能穴冲击起爆后面的各个药包。后来,在生产实践中,又认为起爆药包置于炮眼底并反向置  相似文献   

18.
空气间隔装药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亮  钟冬望  卢文波 《岩土力学》2009,30(10):3109-3114
采用JHC混凝土损伤演化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情况下炮孔近区岩石损伤破坏机制,分析了空气层比例以及起爆方式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计算表明,不同空气层位置及比例会产生不同的爆破效果,并能运用于不同的爆破目的。空气层比例与炮孔粉碎区大小成反比,空气比较小时可以用于梯段爆破,而空气比较大时可用于预裂或光面爆破。对于梯段爆破、反向起爆(空气层位于上部)和中间起爆(空气层位于中间)的效果要好;起爆方式对梯段爆破效果的影响要比预裂和光面爆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南宁机务段洗修库有用一次性控制定向倒塌的拆除爆破设计及施工情况,着重论述了爆破方案的选择以及爆破高度,孔网参数,单孔装药量,炮眼布置,装药堵塞,起爆网路与起爆顺序,爆破安全距离等的设计,进而对此次爆破效果和体会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多段微差挤压爆破起爆系统的研究应用,有效控制了同段起爆最大药量,使钙芒硝矿地下开采大爆破引起地面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应用时,安全可靠,爆破质量好,操作简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