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1时08分,杨利伟开始吃他的第一顿太空餐,而且自称食欲不错,航天食品的味道也很好。“飞船入轨后大约1小时37分,我吃了在太空中的第一餐。此后间隔七八小时,我又吃了两餐,主要是小月饼,鱼肉丸子等,品种很多。”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将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至此,浩瀚太空口已经接待了5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杨利伟。他们以出色的表现,让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人类宇航史册中。  相似文献   

3.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2003年10月15日,当中国第一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同在太空的另外两名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向他发出问候与祝福。  相似文献   

4.
1981年8月,张福林成为美国宇航局第一位华裔职业宇航员。此后,他7次入太空,出色地完成了各种任务,呆在天上的时间超过了1300小时。太空给予他丰厚的回服:7次获得美国宇航局太空飞行奖章,两获美国宇航局名服务奖章,三获美国宇航局特别服务奖章,1986年,他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过了自由奖章。不久前,美国的《发现》杂志又授予他行业里声望很高的空间科技创新奖。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场     
《中国测绘》2014,(5):100-103
中国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2022年或建成空间站 近日.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位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担任本届年会组委会主席。杨利伟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空间站工程稳步推进.海南发射场已具备发射条件.2016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6.
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靠近北极时,杨利伟看到白雪皑皑的美丽景象;当舷窗外的太阳帆板和地球成一个角度时,阳光照在帆板上,非常漂亮,杨利伟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7.
“神舟”五号飞行第一圈,大约在9点半左右,地面接到杨利伟的报告:“感觉良好”;17时26分,杨利伟又与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同志通了话;约20时,杨利伟与妻子和独生子通话,他对儿子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相似文献   

8.
今天早晨5时30分,我与杨利伟的距离是那样近——只有不到1米,我用摄像机记录了他从容的微笑。  相似文献   

9.
《今日国土》2008,(7):32-32
杨利伟,绥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队航天员、我国首位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飞行天使、航天英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杨利伟拥有太多的荣誉和头衔,然而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永远是祖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6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航天员培训基地,老摄影工程师鞠浪手举摄影机,一路,小跑跟随着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专车,拍摄航天英雄胜利返同航天城的镜头,鞠浪流泪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近太空平台及主要特点,提出了在近太空平台搭载各类传感器进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初步设想,分析了它们的测绘性能,认为未来近太空平台摄影测量系统将成为航空和卫星系统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时间3月19日17时11分,载有国际空间站上收集到的科研样本的SpaceX龙飞船驶离国际空间站。龙飞船在5个小时后重入大气层,目前已溅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太平洋水域。龙飞船由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总裁马斯克支持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开发。龙飞船一个月前由Space X可回收火箭运送上太空,将超过5400磅(约2450千克)物资送到国  相似文献   

13.
35年前,一曲响彻天宇的“东方红”,揭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中国人从此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空间事业之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浩瀚太空斗转星移,在我国卫星遥感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呢?我方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卫星遥感应主要发展自主遥感系统。  相似文献   

14.
视点     
《地图》2008,(6)
布什被发送至20光年外行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科学家于10月9日通过位于乌克兰的一个大型射电望远镜,向太空发射了501张照片、绘画和文字信息。这些二进制格式的信息将在太空中旅行,于1.7秒后到达月球,4分钟后到达火星,7个小时内脱离太阳系,最终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太空垃圾监测及清除工作现状,分析了现有监测太空垃圾的雷达技术、激光技术及激光雷达技术的可行性,以STK软件模拟分析太空垃圾运动轨迹,得出了太空垃圾实时监测系统的可实现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图》2008,(6):12-12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科学家于10月9日通过位于乌克兰的一个大型射电望远镜,向太空发射了501张照片、绘画和文字信息。这些二进制格式的信息将在太空中旅行,于1.7秒后到达月球,4分钟后到达火星,7个小时内脱离太阳系,最终在2029年到达既定目标——距离地球20.5光年远的行星Gliese581C。  相似文献   

17.
GLONASS动态     
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俄罗斯在目前至2015年期间,发射更多的卫星,包括GLONASS卫星,作为俄罗斯太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他是在莫斯科俄罗斯政府战备会议上说这番话的。此前,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声称,必须改进现有的发射装置和卫星的质量,并强调应将俄罗斯太空计划的重点转到卫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来。  相似文献   

18.
刘伉 《地图》2005,(6):43-46
对于20世纪,人们可以从无数角度予以标定:科学昌明的世纪,生产力空前发展的世纪,人类开始进入太空的世纪,触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纪,人口爆炸增长的世纪,自然资源极度消耗和莫大浪费的世纪.物种加剧灭绝的世纪,污染极其严重的世纪……可谓不一而足。在这里,我们用世界政治地图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谈谈20世纪的突出特征,那就是全球国家数目是如何从“寥若晨星“到“满天星斗“的。为证明这一点.大概无需多说,只要摆上两幅地图,稍加对比.再做些必要的解释.便足以真相大白了。  相似文献   

19.
太空飞一天,训练已五年。有人说这五年进行的是“魔鬼训练”并不夸张。千挑万选、脱颖而出自不必说,此后长年不懈的身体、心理、专业技能等的训练,造就了中国真正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20.
10月15日晚,在“神舟”五号飞天揽月遨游太空之际,《科学探索》杂志与新浪网在河北隆国家天台联合举行了“搜索太空”天科普观测活动,北京天研究员吴宏在现场为观测介绍观测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