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析葫芦岛地区防汛抗旱系统水情数据传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梅 《地下水》2014,(6):173-173
水情、雨情信息是防汛决策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水情传输数据模式对于及时、准确的传输水情信息和领导科学决策至关重要。针对葫芦岛地区雨情观测站点多、分布广、流域汇流时间短等具体情况,采用现代水情数据传输模式,通过几次大暴雨洪水的应用效果很好。介绍葫芦岛地区防汛抗旱系统中水情数据传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水文》2001,(3)
水情工作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水情测报质量和水文预报预测精度,建成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系统,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达到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全面服务、精兵高效。 水情工作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标准化,水情分析科学化,水情服务多样化,水情管理规范化,水情队伍知识化。水情工作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和标志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防汛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有鹏  李立国等 《水文》2001,21(3):23-26
以宁波市为例,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独流入海中小流域防汛网络信息的结构特征,建立了宁波市防汛网络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子全市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水情查询显示、洪水预警和防洪调度等辅助决策功能,该系统的建立为该市防洪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为该市防汛抗旱工作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实时水情信息发布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孔海  邱超  虞开森  丁伯良 《水文》2006,26(4):73-77
结合浙江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迅速发展的现状,采用B/S架构,运用当前先进的ArcIMS、XML、数据库、网络、时空可视化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及时、准确、直观、功能齐全的实时水情信息发布与预警系统。系统实现了水雨情信息的查询、监视、发布与预警功能,直观地展现汛情形势,为全省各级政府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提供科学、统一、可靠的信息平台,更好地发挥了水情信息在防汛决策指挥中的耳目和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磊  孙春鹏  尹志杰  王金星 《水文》2015,35(3):26-30
及时准确的水情预警信息不仅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提高了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为切实做好水情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工作,专门开发了全国水情预警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了预警信息的统一汇集和对外发布,提供水情预警信息订阅等服务,提高了水情预警的工作效率,扩大了预警信息的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情报预报应用微机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87年5月11~15日在合肥市召开。有关生产、科研、院校等单位的代表59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近些年来在水文情报预报中应用微机技术的经验,有的代表还作了现场操作表演。一些单位研制的实时水情处理系统,具有自动译电、水情检索和显示、制表、绘图等功能。这标志着我国在水情工作中应用微机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依靠手工处理水情信息的落后局面。而且在近年来的防汛和水库调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议认为,微机技术在水情工作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应当加速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罗泽旺  秦岳峰 《水文》1998,(6):47-51
@罗泽旺@秦岳峰¥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1问题的提出多年来,我国的水情报汛手段主要是靠邮政电报,因其耗时长、费用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防汛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利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建设“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以下简称全国网)解决地(市)级及其以上防汛单位的水情信息...  相似文献   

8.
GIS在江苏省实时水情图形显示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锡林  闻余华  董家根  黄利亚 《水文》2002,22(6):43-45,64
江苏省实时水情图形显示分析系统是在MapInfo平台支持下,应用MapBasic和VB开发语言,通过访问远程Sybase实时水情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使雨情、水情数据在电子地图上可视化,并提供了暴雨查询闪烁显示、暴雨分布可视化图生成、雨量等值线图的生成和修改、暴雨笼罩面积和区域面平均降雨量计算等功能,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超警戒水位报警,实时暴雨和洪水位分析评估等功能,从而为防汛会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楼峰青  周五一 《水文》2004,24(2):45-48
利用浙江省较为发达的通信资源,采用GSM、PSTN通信信道建立浙江省防汛水情信息短信通信平台,提高水情信息传输的快速、安全可靠性及实现信息共享;采用斜井式水位计解决已建水库建设水位台施工困难及投资高的问题,使建设工作更加简便,投资更为节省。  相似文献   

10.
由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负责研制的《PDP和VAX系列机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自1985年5月正式投产运行以来,已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流域机构的水文防汛部门和电力调度部门。在该系统中有通用的水情信息  相似文献   

11.
胡健伟 《水文》2016,36(6):60-63
水利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在防汛现场获得实时水文信息成为可能。分析了基于PDA的雨水情查询系统的关键问题,并介绍了系统设计和应用示例。系统以实时雨水情数据库为基础,基于移动网络技术和PDA设备,设计实现了随时随地查询防汛雨水情信息及各类图片文档等信息的功能,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中下游防洪系统为对象,概述了在大型复杂防洪系统水沙运动数值模拟基础上,成功地将面向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论证需求的水沙数学模型转化为面向长江防洪系统防汛方案评估需求的长江中下游实时洪水预报数学模型.为适应实时预报调度快速、准确评估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水动力学的循环滚动计算模式和实时校正模式.实现了水文学实时校正方法与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的耦合,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的实时校正模式和分洪溃口洪水预报模式.通过长江中下游防汛期间的试运行,较好地解决了洪水预报误差校正和分洪溃口后洪水预报等关键难题,为防汛方案的制定和实时洪水调度方案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成果已应用于长江中下游防汛调度方案中.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防汛实时水情信息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欣金彪 《水科学进展》1997,8(3):288-291
详细介绍了淮河流域防汛实时水情信息传输系统的形成,系统的信道、构成和功能,系统硬件配置及软件开发,运行情况和系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俊萍 《水文》2013,33(3):56-60
浙江省衢州庙源溪为典型的山区河流,庙源溪雨量丰富,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洪水陡涨陡落,汇流速度快,洪峰流量大。基于GIS的不规则三角网和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水文特征值等值线的内插。根据GIS获取的水文特征值,计算不同历时平均点雨量,考虑点面折算系数,得到平均面雨量。通过频率分析,获得不同频率下的设计雨量。采用瞬时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及洪峰流量,为制作山洪风险图,建立小流域防洪避洪保障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Defining the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represents a crucial factor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rposes. In areas with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rugged topography, these parameters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some natural hazards, from which the flash flood gets the most attention.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are costly, time-consuming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limited geographic extent. On the other hand, remotely sensed data provide a cost-effective, rapid and wide aerial coverage with adequate accuracy. Geospatial analysis of these remotely sensed data provides a suit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econnaissance determination of the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is work,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Landsat 8 satellite images as well as digital maps of soil and land use for Kyushu Island were acquired and analyzed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urfac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in terms of watershed boundaries, soil moisture, initial abstraction as well as flash flood potentiality.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a great correlation with historical flash flood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island. The northern parts of the island are subjected to the threat of flash floods. A follow-up is recommended in some areas on the island. As a conclusion, the geospatial analysis performs an accurate reconnaissance method for hydrological analysis at regional scale, which in turn guides the detailed field observation saving time and cost.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现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数字技术,获取流域空间分布的下垫面信息和中间状态信息,细致地刻画了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建立了研究区域数字水文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数字水文模型,对定义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反映各种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系统尤其是对水量平衡和防洪情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Sanyal  Joy  Lu  X. X. 《Natural Hazards》2004,33(2):283-301
The conventional means to record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of aflood often fail to record an extreme event. Remote sensingtechnology along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has become the key tool for flood monitoring in recent years.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has evolved from optical to radarremote sensing, which has provided all weather capabilitycompared to the optical sensors for the purpose of flood mapping.The central focus in this field revolves around delineation of floodzones and preparation of flood hazard maps for the vulnerable areas.In this exercise flood depth is considered crucial for flood hazardmapping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is considered to be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estimate flood depth from remotelysensed or hydrological data. In a flat terrain accuracy of floodestimation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resolution of the DEM. Riverflooding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monsoon Asia is very acutebecause of their heavy dependence on agriculture but any floodestimation or hazard mapping attempt in this region is handicappedby poor availa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D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 flood management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Asia.  相似文献   

18.
张弛  王本德  李伟 《水文》2007,27(2):74-77,85
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未知的、有价值的和可操作性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用于决策支持的过程。我国目前在防洪领域存在着大量水文数据,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以形成相应的水文预报模型进行准确的水文预报是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全面地介绍数据挖掘的功能分类及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水文预报体系,然后对数据挖掘技术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辉  舒栋才  李薇 《水文》2016,36(4):76-79
将水文站的虹吸式雨量计全部替换为无人值守的翻斗式遥测雨量计,极大地缩短了降水信息传播时间,但由于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分辨率(0.5mm)与虹吸式雨量计分辨率(0.1mm)不同,其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将受到影响。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三个水文站各种时段不同观测精度降水特征值的对比,定量分析了其误差范围,可为水文资料的一致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