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周哲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2004,24(6):678-682
沙地与湿地对气候变化都有敏感的响应。我国内蒙古东部的达赉诺尔湖泊地区位于气候年际变化显著的东亚季风区,其地貌类型包括浑善达克沙地与达赉诺尔湖泊湿地。通过野外考察和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发现,近30年来达赉诺尔湖区湖面发生了先扩大后缩小、湖周的流沙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相应的研究表明,以气温和降水为主的气候变化是引起达赉诺尔地区湖泊演化的主导因素;而目前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沙漠化与湿地演变的影响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黑河中游金塔地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1990年和2000年的TM遥感资料,在经过定标、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解译,从而实现黑河中游金塔地区的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从监测结果计算出黑河中游金塔地区2000年的生态环境相对于199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如下:人工用地增加34.17%,农业用地增加19.47%,水体增加8%,湿地增加6.3%,未利用土地增加了1.73%,自然/半自然植被减少42.78%.并对这些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闻国静  王妍  刘云根  侯磊 《中国岩溶》2022,41(2):249-258
岩溶湖泊湿地流域作为景观格局变化的热点研究区域,探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预测趋势,为岩溶流域生态安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流域实际情况,分别对该地区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年6 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解译,系统地获取地区景观格局状况,分析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CA-Markov 模型对未来湿地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990?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景观格局随时间变化显著,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斑块数(NP)从861增加到889,景观类型的优势斑块面积在逐渐增加,而多样性指数从1.064下降到0.966;2020?2030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建筑用地、农地和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在增加,农地和林地在减少,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建筑用地占有率由2.79%上升到2.97%,农地占有率60.12%增加到60.74%,湿地占有率6.67%上升7.02%,而林地占有率由26.70%下降到26.40%。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可以发现湿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和农地变化幅度最大,本文相关研究和预测结果可为普者黑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湿地时空演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博  姜琦刚  林楠 《世界地质》2017,36(1):299-304
借助遥感、GIS技术,利用1975年MSS、2000年TM和2015年ETM数据,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辅助野外调查验证,得到三江平原湿地空间分布数据,进而研究1975年至2015年三江平原湿地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湿地减少的面积为8 426.81 km~2,其中沼泽草甸湿地减少最为明显,人工湿地增加了6 939.87 km~2。2000年以后,沼泽湿地变化依然剧烈,面积减少了2 794.24 km~2。自然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1975、2000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获取3期湿地解译数据,采用动态度分析、差异性分析、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近50年来松嫩平原地区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研究和保护松嫩平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湿地面积由1975年的20 189.81 km2上升至2018年的29 456.79 km2,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1975—2000年天然湿地的大幅度下降和2000—2018年人工湿地的大规模增加.分析认为:蓄水工程、河道防洪堤和湿地围垦是天然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变化、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是天然湿地变化的次要因素;受经济效益为中心理念驱动,水田改扩建增加是人工湿地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演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3S技术对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1989年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TM卫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湿地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及斑块分形维数,揭示了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刘景兰 《地下水》2010,32(6):68-70,91
本文对七里海湿地气候、水文、土壤及生物进行了论述;利用遥感解译技术提取湿地信息,总结了七里海二十来年自然生态变化特征;根据水资源平衡原理进行了生态需水量保障分析;提出了水资源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期Landsat-5 TM影像,结合植被分带信息、地物波谱特征和实地调查数据,提取上海地区滩涂湿地分布及其覆盖信息;在ArcGIS软件支持下,综合多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和相应时段的水下地形信息,对上海市滩涂湿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上海市滩涂围垦量在不断增加;尽管滩涂湿地仍在继续淤涨,但淤涨速度明显减缓,且慢于围垦速度,这导致中高潮滩涂面积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99-503
遥感技术在高海拔低覆被地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基于ASTER数据,针对双湖赞宗错地区,利用常见矿物矿化蚀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内进行遥感地质特征解译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3化蚀变信息提取,综合遥感地质解译结果和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及化探异常进行分析,圈定了5个找矿靶区,为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调查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安明 《广东地质》2012,(1):146-152
确定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土地分级指征,建立了石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以遥感解译方法为主线,调查和统计粤北岩溶山区的石漠化程度、面积及其变化趋势;结合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适宜的石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高海拔低覆被地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基于ASTER数据,针对双湖赞宗错地区,利用常见矿物矿化蚀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内进行遥感地质特征解译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3化蚀变信息提取,综合遥感地质解译结果和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及化探异常进行分析,圈定了5个找矿靶区,为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调查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地质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其中又以断裂活动为主体,控制地区地质环境变化,致使生态环境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重大损失和破坏。以遥感图像提供的地质构造信息为依据,在解译区域断裂构造基础上,确立了活动断裂遥感解译标志,总结了区内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断裂构造对该区地震、地质灾害以及第四纪地区的影响作用作出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马庄山地区的遥感影像分析,系统的研究了该地区遥感影像的线性构造特征和环形构造特征,并总结出该区域遥感影像分区特征.同时,结合区域遥感影像矿产信息分析结果,充分利用遥感、航磁、分散流等多元成矿信息,形成以遥感信息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多元成矿信息,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解译和相互印证的研究思路,对马庄山地区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中亚地区水体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动态监测是当今资源与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重点。及时、准确地获得水体变化信息是对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而遥感技术的快速、周期性等特点为湿地变化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本文的研究区是中亚地区,结合该地区的光谱和时相特征,利用三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监督分类以及人工解译等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水体分布以及变化信息,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对咸水湖泊、淡水湖泊以及含水沟渠的变化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疏勒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三十年来,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绿色生产严重退化,湿地面积缩小,盐碱地,沙地迅速增加。通过不同时段的遥感解译,分析了不同生态景观的定量变化及成因。恶劣的地理环境加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因素。保护地下水平衡和合理用水结构,实行水资源优化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刘小雨  黎文甫  陈蓉 《四川地质学报》2022,(S2):161-165+170
近年来川中丘陵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内人口密集,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遥感影像视角宏观且全面,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的思路及方法进行研究。文中重点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重点解译区划分方法,针对川中丘陵地区多发的滑坡、崩塌构建了遥感解译标志。研究区安岳县位于川中丘陵中部,通过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及实地验证,区内灾害实际发育情况与解译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思路及方法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为川中丘陵地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藏东三江地区多金属矿产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藏东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在进行藏东三江地区遥感解译编图与矿产资源预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信息丰富的特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与矿产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分析了测区区域矿产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总结出研究区的成矿特征;在初步建立该地区与矿产相关的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已有化探、物探资料,圈出了5个遥感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西藏桑耶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区内切割强烈,地势陡峻,属于高山峡谷区。为提高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效率,在调查中率先开展了遥感解译研究。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GF-2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影像增强,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各地质要素的遥感解译标志,实现了区内不同地层岩性、侵入岩、断裂和褶皱等地质要素的提取,最终编制了研究区1:5万遥感地质解译图,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数据支撑。结果表明: 各地质要素在GF-2数据上均有良好反映,完全满足1:5万尺度的遥感地质解译和编图的需要,充分显示出该卫星数据在区域地质调查等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遥感应用技术飞速发展,及近年来高分辨率传感器的不断出现,人们对遥感影像的数字化处理也有了长足进步.但在遥感地质方面,由于"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广泛存在,使计算机自动提取遥感影像上的岩性信息出现较大误差.完全人工解译虽准确率较高,但速度慢,如何将计算机自动提取与人工解译有效结合起来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文章以康恩纳德斑岩铜矿床地区ETM 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计算机自动提取与人工解译相结合,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对该区ETM 遥感影像进行岩性信息提取.通过在包古图地区对提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识别精度,为进一步地质工作提供良好的遥感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技术在岷江上游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是对遥感数学字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投影差改正,并与数字化的简化地形图复合的一种新图,或是直接用遥感图像采用特定方法生成的具有地形地素的一种新的图种。该文介绍了陆地卫星TM正射影像地图的制作;利用卫星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分析、解译出岷江上游地区87个滑坡和崩塌体。采纳数据融合技术,对该区正射遥感影像进行重建,突出地形细节,提高了滑坡和崩塌体的解译精度。3S技术结合,对岷江上游地区进行了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