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地区热度日和冷度日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951—2004年北京逐日平均温度制作北京月、年的热度日 (HDD) 和冷度日 (CDD)。其中平均月HDD以1月 (687.9度日) 最大, 多年平均的年值为2922.6度日, 多年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下降率为-99.5度日/10 a。平均月CDD以7月 (259.2度日) 最大。CDD多年平均的年值为826.7度日, 多年变化呈上升趋势, 上升率为39.0度日/10 a。1971—2004年HDD月城郊差值 (北京站-密云站) 冬季较大, 最大值为-73.8度日 (12月)。月CDD的城郊差值比HDD的差值小, 最大差值在8月 (34.0度日)。年HDD和CDD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年际、年代际HDD与年际、年代际平均气温具有反位相变化趋势, 随着气候增暖, 北京地区HDD将趋于减小, 冬季用于供暖的能源将减少; CDD将趋于增加, 夏季用于制冷降温的能源将增加。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部城市群度日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51—2006年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抚顺、本溪、鞍山4城市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各城市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度日与平均气温及城市热岛强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HDD和CDD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4城市HDD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CDD年际变化沈阳和鞍山呈微弱的上升趋势,而抚顺和本溪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自1950s始至21世纪的2006年,除抚顺外,其他各城市HDD年代际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CDD年代际变化均表现为降—升—降的规律。年代HDD均值与年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而年代CDD均值与年代平均气温呈正位相,冬季HDD与城市热岛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用黑龙江省经过均一性检验的59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计算全省逐年热度日(HDD)、冷度日(CDD),分析其趋势及年代际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来HDD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CDD整体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HDD基本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CDD与HDD呈相反的变化特征,二者纬向分布明显。HDD与CDD均与对应时段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HDD与冷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变化,CDD同暖季平均气温呈同位相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冷季用于供暖的能源将减少,暖季制冷所需的能源消耗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近57年广东地区度日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7年广东省韶关、汕头、广州、湛江4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计算了月平均、年平均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结果表明广东地区HDD集中在每年11月—次年3月,以1月最大,并具有明显的纬向特征;CDD集中在每年4—10月,以7月最大,纬向特征在7—8月最不明显。各地年HDD、CDD与年平均气温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各地HDD多年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布特点为南北低,中部和东部高;CDD多年变化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布特点与HDD相同。HDD与平均气温具有反位相变化趋势,随着气候增暖广东地区HDD将趋于减小,CDD将趋于显著增加,夏季用于制冷降温的能耗将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阳泉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55—2011年和平定县、盂县两县地面气象观测站1972—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阳泉市、平定县和盂县月、年的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分析热度日和冷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度日与月、年平均气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前后我国热度日和冷度日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1960—2011年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运用度日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了气候变暖前后我国热度日(HDD)、冷度日(CD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及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在1987年前后发生突变,气候变暖后HDD有所下降;我国南方夏季气温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气候变暖后CDD有所上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环流指数资料进一步分析气候变暖前后的环流场特征,发现冬季AO指数与我国东北、华北、新疆西藏部分地区HDD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O指数偏强(弱)时,强冷空气活动减少(增加),HDD减小(增大);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与我国南方地区CD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副高面积指数偏强(弱)时,晴热高温天气增加(减少),CDD增大(减小)。  相似文献   

7.
华中区域取暖、降温度日的年代际及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通过均一化检验的53个气象站,利用1961—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区域逐年取暖度日(HDD)、降温度日(CDD),分析其趋势及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7年来区域年HDD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CDD呈微弱的下降,变化不显著,这与暖季较小的增温速率有关。HDD由河南向湖南基本上呈现递减的趋势,CDD与HDD呈相反的变化特征。HDD同冷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变化,而CDD同暖季平均气温呈同位相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2—2006年呼和浩特市逐日平均温度统计了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变化特征。表明,呼和浩特市HDD以1月最大(918度日),多年年均值为4527度日,55a间呈现比较明显的平稳降低态势,线性趋势率为-145.5度日/10a;CDD以7月最大(42度日);多年年均值为74度日,多年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线性趋势率为16.5度日/10a。HDD和CDD的日数动态变化与二者多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分别呈现降低和上升的趋势。呼和浩特市理论供暖和制冷日数分别为271d和38d。  相似文献   

9.
通过度日指标分析了1957—2014年贺州地区热度日(HDD)、冷度日(CDD)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度日与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月HDD以1月最大,6—8月为0;平均月CDD以7月最大,1、12月为0。贺州地区在冷季取暖耗能的需求比在暖季降温耗能的需求大。年HDD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在减慢;年CDD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在加快。年HDD变化与冷季平均气温变化呈反位相,年CDD的变化与暖季平均气温变化呈正位相。年HDD与冷季平均气温、年CDD与暖季平均气温具有极强相关性,说明贺州地区制暖耗能正在减少,而制冷耗能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1951—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运用度日分析法分析全国、各省及省会城市近50 a的平均温度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全国的度日变化情况;研究了中国六大区省会城市热度日(Heating Degree-day,HDD)和冷度日(Cooling Degree-day,CDD)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CDD的上升趋势和上升率,并求得相关方程。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CDD的长期变化都呈上升趋势,上升率分别为11.7℃/(10 a)、10.4℃/(10 a)、25.1℃/(10 a)。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澳门电力公司每年发电量与澳门的度日(Degree Days)数作相关分析,从而寻求电能消耗量与澳门度日数之间是否有显著的关系,以协助估计能源消耗量。最后得出二项相关程序:第一项是电力增长率(%)与冷度日的关系式;第二项是用电量与人口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采暖与降温度日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邱粲  刘焕彬  史志娟  董旭光 《气象》2013,39(1):94-100
本文采用山东省日平均气温资料,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山东省采暖与降温度日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同时,采用度日数序列对度日数等值线最密集的济南进行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特征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采暖度日数空间分布具有纬向分布和地形影响特征,多年均值在2279~2945℃·d之间;降温度日数除受地形影响外,还具有海陆分布特征,多年平均值分布在1~155℃·d之间.采暖度日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44.6~162.3℃·d·(10 a)-1之间;降温度日数趋势大部分站点不显著,仅18个站点有上升趋势,在4.5~17.3℃·d· (10a)-1之间.济南在1965-2010年,郊区采暖度日数始终高于城市,在大部分年份降温度日数都是城市高于郊区.采暖与降温度日数城郊差值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达到高值段,近年最小.  相似文献   

14.
We use the geo-referenced June Agricultural Survey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o match values of individual farms in California with a measure of water availability as mediated through irrigation districts, and degree days, a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for other influences on value such as soil quality,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California. Water availability strongly capitalizes into farmland values. The predicted decrease in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lates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downscaled to California can therefore be expect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value of farmland.  相似文献   

15.
张智  陈玉华  周红 《干旱气象》2013,(4):714-719
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华南霾日和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伍红雨  杜尧东  何健  潘蔚娟 《气象》2011,37(5):607-614
利用华南192个测站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计算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霾日、雾日的时空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为多霾区,海南为极少霾区;华南有三个多雾区,分别位于海南中西部地区,两广的西北部地区.两广雾日呈...  相似文献   

17.
18.
广州降水天数的统计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广州1973-2002年逐日的降水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一次降水过程持续天数的规律。研究发现:广州30年来一次降水过程持续最长的天数为33d,且出现1-5d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其可能性多数随着降水天数增加而减少。计算降水时间序列的小波方差,发现广州一般降水天数主要存在3年和12年左右的振动,而暴雨以上的降水天数则存在1.5年和6年左右的振动。选取对应主要周期附近的尺度参数进行小波逆变换后,可以看出一般降水天数主要周期的年际变化趋于平缓,而对应暴雨天数的主要周期振荡的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