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形成演化及断块运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正倾滑运动的控制 ,断陷带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扩张并接受巨厚的堆积 ,在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向南掀斜的断块差异运动。断陷带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十分强烈 ,是一强地震活动区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块体东部边界带为南起渭河盆地、运城盆地,经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北至大同盆地及怀来延庆盆地等新生代断陷盆地带。亦称山西裂谷带或山西隆起断陷带。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块体是一个内部结构完整作整体不对称隆起运动的块体。主要构造运动发生在块体周缘断陷盆地带和断裂带上。除块体的西南侧为挤压构造带以外,四周被规模不等的断陷盆地所围陷,块体与盆地之间均有区域构造控制,而断陷盆地带均有多个地堑或半地堑作一定斜列式排列,形成于新生代以来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4.
位于罗布泊的捷山子断裂,在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平面上由2-3条断层组成。罗布泊东台地以东,断裂在地貌上构成较宽阔的断裂谷地或断陷盆地的边界,同时也构成了元古界、花岗岩体与古近系、新近系以及第四系的分界。在罗布泊东台地断裂切割由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积物构成的东台地(雅丹地貌)。在赛里克沙依断陷盆地,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洪积扇及冲沟Ⅰ、Ⅱ级阶地,并形成长约40 km的断层陡坎。捷山子断裂的中、西段在晚更新世有过显著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前景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3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结构复杂,强度较弱。上新世出现断陷,中更新世成湖。湖盆可划分为3个地垒和3个次级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中祁连南缘大断裂带、宗务隆山-青海南山大断裂带和黑马河-达晶大带重新活动及其它NWW,NW,NNW,SN,NE抽断裂的活动及伴随的差异隆升所控制,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可能与青藏高原发生后造山伸展作用有关的应力场转变造成的负反转构  相似文献   

6.
汾渭断裂带近10年GPS观测获得的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9年汾渭断裂带GPS速度场观测资料,研究了跨断裂剖面变形动态演化特性、应变积累的分段差异性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西断陷带南段、渭河盆地中东部应变积累相对较快,山西断陷带北端的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渭河断裂西段也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汶川大地震影响相对明显,2007~2009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曲县城一带出露较好的黄河阶地剖面进行研究,认为河曲一带黄河三、四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时期,晚更新世早期形成二级阶地,全新世形成一级阶地。本区中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14mm/a,晚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18mm/a,全新世抬升速率为0.70mm/a,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抬升速率的突然加大,可能与黄河下游三门湖的贯通、区域侵蚀基准面突然降低、河流侵蚀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怒江断裂带南段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理  陈国星  苏刚  李光涛  高战武 《地震》2011,31(2):97-105
上新世末以来滇西地区发生大面积掀斜隆升构造运动, 同时伴随块体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在这种构造背景下, 怒江断裂带南段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 其中道街盆地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盆地。 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考察、 钻探和后差分GPS实测剖面等方法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和控盆断裂进行研究, 认为道街盆地控盆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晚更新世之间, 而盆地内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9.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源(洪积台地),平缓黄土塬(洪积扇裙),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正倾滑活动的控制,盆地带南缘断裂带除产生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外,还由盆边向盆内扩展,并导致盆地带另一侧向北扩张,此活动格局控制和影响了盆地带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可作为研究活动构造及评估地震危险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秦岭北缘断裂带是渭河盆地南缘重要的活动构造,含有多条分支断层,其中近EW向的桃川-户县断层位于该断裂带的北侧,其东段隐伏于渭河盆地内。已有研究对该断层隐伏段的中段开展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并推断其为正断兼走滑运动性质的晚更新世活动断层,但未能确定断层最晚活动的年代与活动速率。文中通过开展新的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进一步研究了桃川-户县断层西段(太白盆地段)与东段(渭河盆地隐伏段)的浅部结构构造和几何展布、第四纪活动的最晚时代及活动速率。探测剖面揭示出桃川-户县断层的西段可向W延伸至少20km至太白盆地,而东段自眉县起延入渭河盆地,经周至、户县,隐伏于渭河盆地第四系中。断层西段在太白盆地断错早第四系及下伏结晶基底,控制了太白盆地南缘,其N倾的正断作用断错第四系约300m,断层带内保留老的逆冲构造残余。断层东段(渭河盆地隐伏段)在周至和户县附近的主断面倾向N,断层带分别表现为宽约6km的断陷带和宽约4km的阶梯状构造带,断错了上更新统顶界;在渭河盆地南缘,断层断错全新统标志层黑垆土S0,垂直断距为4~5m,对应的全新世活动速率为0.4~1.3mm/a。综合浅层...  相似文献   

11.
系统解读了山西晚新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结合近年来笔者的研究给出了各时代古地理分布图。上新世的构造运动和地理环境演化奠定了现今地理环境的基础,尤其是奠定了现今地貌、水系的轮廓。早更新世地理环境最突出的事件是各断陷盆地中的湖泊广泛发育,出现淹没整个盆地的大湖景观;黄土广泛发育,但主要堆积于吕梁山分水岭以西;黄河在早更新世已经发育,并形成5级阶地。中更新世古地理的主要事件是湖泊的衰退,黄土堆积范围几乎遍布全省,厚可达200 m左右,表明气候较早更新世进一步明显变干。晚更新世古地理的主要特征是湖泊消亡,其地理环境更加接近现代。最后,笔者预测未来山西断陷盆地将持续断陷,各盆地内水系不再外流,形成贯通的大湖景观,类似现今的贝加尔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各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的垂直差异运动特征、断陷盆地中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与历史强震活动的关系,给出了断陷盆地内发生最大震级的地震与活动断层的几何尺度、第四系与新生界厚度的比值的关系,并讨论了这种关系的物理意义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估计断陷盆地内未来发生最大震级地震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正位  谢平  申旭辉  曹忠权  洪顺英  荆凤 《地震》2007,27(3):131-138
热隆盆地是亚东-谷露裂谷系南部, 由宁金抗沙西麓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 遥感(R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 盆地内发育有三期洪积扇, 形成时代分别在中更新世中期(第一期)、 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第二期)、 晚更新世晚期(第三期)。 这三期洪积扇的发育分别对应于间冰期和间冰阶的高温大降水时期, 表明在第四纪以来, 由于间冰期与间冰阶期的到来, 温度升高, 降雨量增加, 地表径流作用增强, 先成洪积扇被破坏, 新洪积扇形成。 盆地内自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剥蚀程度自北向南减弱, 表明在整体抬升的背景下, 由于宁金抗沙西麓断裂的活动, 使得盆地北部基岩抬升速率大于南部, 形成自北向南的掀斜。  相似文献   

14.
阶地是研究现代河谷形成发育的重要地貌标志,结合年代学研究可以为区域古环境提供丰富的构造、气候和古水文变化信息.通过古地磁、电子自旋共振、光释光及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对比,初步确定渭河上游三阳川盆地1.2Ma以来共发育和保存着13级河流阶地.阶地特征与成因分析表明,阶地是在构造抬升背景下,河流系统对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侧蚀堆积和深切下蚀作用交替进行.阶地序列的河漫滩顶部大多对应于古土壤层发育,表明河流下切阶地形成主要发生在古土壤开始发育的冰期向间冰期过渡阶段.河流两侧阶地时空展布的差异表明,0.62Ma三阳川盆地发生了构造反转,由过去盆地的整体抬升为主逐渐转变为断陷沉降.综合流域内阶地序列的研究,表明渭河上游现代河谷的形成发育起始于早更新世晚期1.4~1.2Ma.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震带属华北地震区范畴。也称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亚区。 山西地震带,北部宏大的盆地出省到河北的怀来地区,南部由运城盆地出省到陕西的渭河谷地,中间包含着一系列的地堑或断陷盆地及谷地。整个地震带南北两段为北东东向,中间为北北东向,所以形状呈一个“S”形。在这个带的两侧还有一些次一级的地震活动区,也划入山西地震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的统计分析,用文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文化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兰州秦王川盆地形成和演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兰州市秦王川盆地东西二侧陷伏断裂的探测及区域河流阶段地的对比。研究了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王川盆地形成于第三纪,在中更新世晚期由于受东西二侧边界断裂挤压逆冲活动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封闭式的断陷盆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金强河及黑马圈河沿盆地二侧古侧河道穿过秦王川盆地,注入黄河,从而使盆地内堆积了较厚的冲洪和砂砾石层,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由于坪城盆地的持续抬升,河流改道,使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断陷带地震活动的新构造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是块体周缘形成最晚、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断陷带.地震活动与控制断陷盆地的主干断裂、盆地的沉降中心、盆地的发育历史、盆地新构造的复杂程度、盆地的北北东走向段等密切相关.盆地间与盆地内的北西向断裂对地震活动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文章还讨论了断陷盆地是一种地震构造类型及晋陕断陷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易学发  师亚芹 《地震地质》1994,16(2):137-145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统计分析,用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化用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正渭河盆地西起陕西宝鸡,东至潼关,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向东渐转为北东东向。北缘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是秦岭造山带,西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缘的弧形断裂束相连,东与山西断陷带相接。盆地南北边界受活动断裂控制,内部活动断裂发育。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倾滑运动控制,整个断陷盆地带在时空上呈现出拗陷与隆起,凹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