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总结花岗岩体中钍(铀)矿化的资料,发现富钍花岗岩及外接触带的金矿化,如双王、东沟坝等金矿床 研究了金和钍的地球化学与矿物学、成矿作用和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含钍高的花岗岩体,可作为找金矿的标志。这种富钍花岗岩多为复式岩体,具多期次活动和富铀矿脉的特点:金矿和钍矿呈脉体出现,成矿环境相似,可以相互利用找矿;其含钍砂矿物亦可作为找金矿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新沟白钨矿属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变质矿床。晋宁晚期的岩浆活动强烈,黑云二长花岗岩是矿区主要成矿岩体。钨矿体赋存在花岗岩体两侧与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石、构造对矽卡岩及矿体都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建乐  姜伟 《黄金地质》1998,4(2):67-73
从空间、时间、物质成分和成因上探讨了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的关系。认为花岗岩带在宏观上控制我国金矿带的展布格局,成矿岩体一般较小,且多为复式岩体,金矿脉常分布在距离花岗岩类岩体接触带6 ̄8km范围内,许多金矿脉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葆直接产于岩体内部;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能够提供矿源的为Ⅰ型(同熔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和幔源型花岗岩;已知成矿的花岗岩类侵入体主要为中生代岩体,蕨为晚古生代华力西  相似文献   

4.
黄沙富银钨矿床的成矿母岩为隐伏岩体。它的蚀变垂直分带明显,云英岩型钨(钼)矿体产出在岩体顶部。在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具有主要成矿阶段形成的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脉体具典型的垂直逆向分带。银主要富集在矿脉下部的富硫化物矿石中。 云母在黄沙花岗岩和矿脉内都很发育。并具有富硅贫铝的特点,矿脉内的云母富含氟和水。它们的晶胞参数值极为相似,同属2M_1型。据钨花岗岩和矿脉的云母中的稀土元素变化规律,作者认为云母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研究花岗岩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万村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金矿化集中区,花山花岗岩体的南部边缘。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矿区探(矿)采(矿)及前人资料,本区金矿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特征。金矿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后,矿体在构造形成过程中由含矿热液充填形成,太华群仍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花山花岗岩体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矿体主要分布在含矿蚀变带中下部和底部,根据区内化探资料分析,矿体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显示该区中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张海峰 《吉林地质》2013,(1):32-35,39
津巴布韦CHAMPION金矿位于津巴布韦Odzi成矿带上,绿岩呈残留体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中。矿体严格受太古代绿岩带控制,变质片岩内的剪切构造是成矿最有利部位;其次在片岩和含铁建造金、与绿岩带接触的花岗岩体内的石英脉也有金矿产出;在绿岩带与花岗岩接触面的金矿经济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
肖增岳  丁奎首 《矿床地质》1993,12(2):129-137
西准噶尔阿克阔依金矿化带内已发现30余个金矿点或矿化点,为石英脉型矿脉,其分布受NEE和EW向裂隙控制,在矿脉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平行排列和成群出现。它们与海西晚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关系。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黝铜矿。经石英气液包裹体测试表明:金矿化主要温度170~310℃。矿化条件为还原和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从花岗岩岩浆热液析出和围岩中萃取。岩浆热液与天水,形成混合的、富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系统总结,认为从岩体内部到外接触带,矿化样式以"脉-块体-层-脉"的内外多元结构模式产出:岩体内部Au-Fe(Cu)矿体呈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Au-Fe-Cu矿体以大透镜状、块体状在矽卡岩带中断续产出;外带Au-Fe、Pb-Ag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层间破碎带产出;远程带Au-Fe矿体呈小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矿体对应的矿物组合、成矿元素和蚀变分带具有自高温到低温的分布规律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矽卡岩、晚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以及碳酸盐五个热液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包裹体、富含CO_2三相包裹体等四类。成矿年龄为36.46 Ma—39.44 Ma,与石英正长斑岩的成岩年龄35.00 Ma—36.72 Ma基本一致。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0.7~2.2km。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组碳酸盐岩(T_2b)+多期断裂构造系统(接触带构造、岩性界面及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不整合面构造)+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位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石屏法乌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的近矿围岩均为峨山花岗岩体之二长花岗岩,成矿与花岗岩的侵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矿区KT5与KT9两个主矿体在成因上有明显不同,KT5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约明显,为与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KT9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受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控制,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西涝口金矿区累计提交金资源量5 t多,已发现矿脉矿体主要集中在荆山群地层与鹊山岩体的南接触带附近。该文通过对荆山群地层与鹊山岩体北部开展研究,分析北接触带激电异常,认为北接触带激电异常可能是由金盲矿体引起,成矿条件好,成矿潜力大,应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蓬莱大柳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蓬莱大柳行地区位于胶北块段隆起区蓬莱-栖霞成矿带北段,胶东群和粉子山群、NE向断裂构造和郭家岭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金矿床.归纳了找矿标志,圈定成矿预测区4处,建议加强基础工作,开展矿区深部-150 m以下区段的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坞金矿产于岷礼成矿带西段中川岩体的西北外接触带,金矿的成矿主要受马坞背斜的控制.矿区共发现金矿脉7条,其中北矿带的1号、7号、8号脉的工作程度较高,圈定了金的资源量.南矿带的2号、3号、4号脉的厚度较大,但品位相对较低.通过该区成矿地质事件序列及成矿机制的研究认为,位于马坞背斜南翼的南矿带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构造等方...  相似文献   

13.
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接南秦岭构造带,位于北秦岭东段的灰池子岩体东段北侧.本文对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含铀花岗伟晶岩脉、接触带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所含黄铁矿开展了铅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μ值为9.50~9.58,区别于正常铅μ值,而介于地幔μ值与造...  相似文献   

14.
金子岭锡铁矿位于花山岩体北东的金子岭小岩体接触带,紧邻NW向与NE向构造断裂带。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郁江组泥岩、砂岩与岩体接触带中。在该地区南部及北部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锡铁矿床,中部有含锡酸性岩脉及含锡矽卡岩脉出露,并达工业矿体。矿化带长约6Km,锡矿点3处,砂锡矿点1处,铁矿床(点)2处,化探次生晕Sn异常区2处。取样分析显示,粗粒花岗岩及后期细粒花岗岩含Sn、W极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花岗岩与围岩的挤压碎裂带及细粒花岗岩脉是主要找矿标志。因此该区成矿背景好、成矿条件有利,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吴亮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32-1241
存得村矿区冷风箐矿段位于马厂箐杂岩体南接触带,其产出的铜钼多金属矿总体受宝兴厂-铜厂向斜南翼斑岩脉(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该挤压破碎带(碎裂岩带)为该矿段矿液的运移、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存空间,并严格控制了铜、钼矿脉(体)的空间就位。但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及多期次侵入岩体的影响使得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工作年限短,地质工作程度低等因素使得如何取得找矿突破成为该区的首要目标。本文参照宝兴厂-铜厂铜钼矿、乱硐山铜钼矿的找矿成果及经验,同冷风箐矿段进行类比,结合2011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下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洛宁县三官庙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树 《西北地质》2011,44(2):110-116
三官庙金矿位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附近的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拆离断裂带和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发育,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构造岩石为含矿主岩。矿体形态以较稳定的似层状为主,金矿物为银金矿等;金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石英和方铅矿。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矿化类型属蚀变岩型金矿。在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Au元素得以沿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东昆仑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处于野马泉—开木棋河华里西期铅、锌、钴(金、锑、锡、铋)成矿亚带中,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东昆仑地区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控矿规律,认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受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热液蚀变和晚石炭世缔敖苏组碳酸盐岩建造的控制,已发现的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及附近的断裂带中,远离接触带铁矿体的规模逐渐变小,具有夕卡岩型矿床的基本特征。依据控矿因素特点,探讨了该类铁多金属矿床的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8.
冀北水泉沟-后沟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地质与资源》2001,10(1):25-32
水泉沟-后沟偏碱性侵入杂岩体地处河北省崇礼-赤城地区,是我国唯一在碱性-偏碱性侵入杂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工业意义金矿床的地区.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展布受尚义-崇礼-赤城东西向深断裂控制,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类、碱性正长岩类、二长岩类以及石英二长岩等岩石组成.综合岩石和矿床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铅同位素等特征,表明偏碱性侵入杂岩体是深部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且金矿床的形成与偏碱性侵入杂岩体是密切相关的.成矿作用在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东部与西部有所不同,西部多以石英脉、石英细脉、网脉型为主,围岩以正长岩、石英二长岩为主;东部则多为石英细网脉和破碎蚀变岩型,围岩主要是碱长正长岩、正长岩.金矿床受控于尚义-崇礼-赤城东西向深断裂的次一级东西向构造和南北向构造,赋矿部位主要在两组构造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9.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相似文献   

20.
镇安县太白庙一带金矿以显微金与明金颗粒为特征,矿床由三个近东西向展布的含金石英脉体密集带构成,由南向北可划分为Ⅰ、Ⅱ、Ⅲ三个含矿带。赋矿地层为泥盆系星红铺组,金矿矿(化)体分布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