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1949年2月25日,上海黄浦江外吴淞口,国民党海军最大的一艘军舰——“重庆”号巡洋舰紧急启航,驶向大海,驶向光明,驶向人民的港湾……她向全中国庄严宣告:脱离国民党海军,驶向人民的怀抱。“重庆”号起义,是邓兆祥  相似文献   

2.
思源 《海洋世界》2009,(5):12-20
艰难初创 “重庆”号的起义投诚事件,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国民党的党心军心遭受沉重打击,对加速我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和组建人民海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南沙群岛中有一个最大的岛屿,叫太平岛。这个岛原先的名字叫长岛。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中国政府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南沙群岛,国民党“太平”舰第一次进驻长岛,便将此岛以“太平”舰舰名命名。如今,太平岛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矗立于波涛汹涌的南海上,而“太平”舰却由于参与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沉没于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4.
人民海军“鞍山舰”驰骋海疆51载,圆满结束了它的蓝色征程。今年4月24日,碧海蓝天,海军北海舰队某部为她举行了隆重的退役仪式,官兵们满怀深情地向正在徐徐降旗的“鞍山舰”敬最后一个军礼!“鞍山舰”原名“列什切里内依(果勇)”号。1941年初建成下水,服役于原苏联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击落2架德国武装直升机,受到盟军统帅部嘉奖。1954年10月26日,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协议,作为我国向原苏联购买的第一艘驱逐舰远“嫁”中国,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并命名为“鞍山舰”。“鞍山舰”的第一代舰员们,以高度的责  相似文献   

5.
在1967年爆发的“六月战争”中,以色列海军1710吨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只有70吨的苏制“蚊子”级埃及导弹艇上的“冥河”导弹击沉,致使该舰上202名官兵死47人,伤91人。这一爆炸性新闻立刻震动了西方军界。小“蚊子”竟然几口吃掉了比它大若干倍的“大象”,打破了小艇不能战胜大舰的神话。“埃拉特”事件不仅给以色列带来血的警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开国庆典大阅兵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由“重庆”舰起义士兵组成的海军受阅部队;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4师、战车3师、骑兵3师编成;空军梯队由 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 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共1.64万余人。阅兵总指挥是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车检阅三军。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城楼检阅了受阅部队。  相似文献   

7.
民族英雄邓世昌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的壮举,早已是妇孺尽知,有口皆碑,但他指挥的“致远”舰是如何沉没,直到今天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个百年之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致远”舰在黄海海战中被日舰用鱼雷击沉。查诸史籍,此说源出于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东方兵事纪略》中言:黄海海战中,“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决定于今年开始打捞沉没于黄海大鹿岛一带的“致远”舰,预计明年秋季这艘甲午名舰将会出水。一提起“致远”舰,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其管带(舰长)邓世昌。因为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壮举,国人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相比之下,对邓世昌投身海军20多年在航海上的一些事,人们却知之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对他的全面了解。其实,邓世昌不仅是一位名传千古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位擅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海军中,被命名为“得克萨斯”号的军舰有3艘,它们分别是两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第一艘“得克萨斯”号是一艘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早的战列舰之一。该舰于1895年8月15日建成服役。在当时,该舰可算是“大舰巨炮主义”的先端。舰上装有单管305毫米火炮2座,单管152毫米火炮6座,单管57毫米火炮12座。此外,还装有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该舰装甲也非常厚,在水线、指挥台、主炮塔侧面的装甲厚度达305毫米。该舰排水量6315吨,长94.2米,宽19.5米,主机功率6321千瓦,最大速度17节。该舰于1911年10月10日退役。  相似文献   

10.
自家矛盾蒋介石喊了几十年的反攻大陆,但真正与我军正面交手的只有四次:第一次是1954年10月下旬,被称为国民党海军名舰之花的大型护航驱逐舰“太平”号,仗着它速度快,吨位大,体坚装备先进等优势,经常单独在我温州、三门、台州湾一带窜扰。11月1日,我人民海军鱼雷艇三十一大队6艘鱼雷快艇奉命出击,但狡猾的“太平”号却躲进了敌港。我鱼雷快艇编队为了寻找有利战机,在海上利用岛礁和渔船群作掩护,整  相似文献   

11.
一艘“中山舰”半部现代史1910年,风雨飘摇的清朝政府决定重建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海军,于是耗资68万两白银,在日本三菱造船厂订造了一艘钢木结构的军舰。这艘被命名的“永丰”号的军舰便是后来的“中山舰”。该舰1913年建成后开到上海时,中国已“改朝换代”,辛亥革命已将清朝政府推翻,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之职。“永丰”舰编入袁  相似文献   

12.
1944年8月,美军夺取了太平洋战场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本的内防御圈,步步逼向日本本土,将死亡之链套在了日本帝国的脖子上。“信浓”号原是超级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的姊妹舰。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失败后,苦于大型航空母舰的不足,才决定将这艘正在缓慢建造中的第3艘“大和”级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几千名工人在封闭的横须贺海军造船厂里日夜突击施工,才使它于11月19日在一些收尾工程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匆匆下水服役,为穷途末路的日本海军去作最后一博。11月28日下午,载着2400余名缺乏训练的舰员和许多海军造船厂工人的“信浓”号从横须贺军港启航,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驶往吴港“避难”,并将在那里完成最后的收尾装备工程。傍晚时分,“信浓”号驶出东京湾,进入了辽阔的大洋。为了减少被美军飞机和潜艇发现的可能,舰长阿部海军大佐下令各舰采取严格的灯火管制,将航行灯全部关闭,借着夜色小心翼翼地以Z字形防潜曲线前进。此时,东京湾以南100海里正游着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它本来的任务是营救可能在空袭中被击落而迫降在海上的B-29轰炸机乘员,可是这一天的空袭行动取消了,它奉命离开指定海域去自由活动。艇长恩赖特不甘心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天安门广场前隆重的阅兵式,将中国军队的风采留给了世界。在整个20世纪,中国军队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保卫者,同时又是历史的见证人。在刚刚运动的一百年间,它目睹了祖国的难堪与屈辱,也为祖国捍了自信与尊严。100年前,“八国联军”挟坚兵利舰开进孱弱的清王国,手持刀剑的清朝军队在洋人的火枪大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28日,是俄罗斯海军组建300周年纪念日,应俄方邀请,中、美、日、韩四国分别派出军舰驶抵海参崴军港,参加了这一隆重庆典。在整个活动中,海军北海舰队“哈尔滨”舰,以良好的形象和文明的举止,充分展示了我人民海军的风彩,为祖国赢得了新的荣誉。“联合国”宴会军舰是流动的国土。这次五国海军相会在海参崴,舰体依次排列,真可谓“天涯若比邻”。为了  相似文献   

15.
“济远”是否向“高升”、“操江”发出过警报?在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中,“济远”舰与日舰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力不能支,向西驶避。日舰尾随追击,“济远”舰挂出白旗和日本海军旗,但并未停船。不久,“济远”发现运送清军的“高升”号和运送饷械的“操江”号相继驶近作战海域。据当时乘坐“高升”号的德国退役军官汉纳根事后说,“济远”“挂有日本旗,其上还有一面白旗招展”,在迎面驶过“高  相似文献   

16.
1941年5月22日,英国海军部笼罩在一片惴惴不安的气氛中,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地监视着的威力强大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其僚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挪威海湾神秘地失踪了。如果它们闯入大西洋,那么对已经遭到德国潜艇沉重打击的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大西洋护舰运输队来说将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世界海战史,有这样一艘战舰:它在海战中没让对手占到便宜,却受国际法的无形逼迫而走向自我毁灭。它便是名噪一时的纳粹德国海上袭击舰“斯佩伯爵”号。1939年12月13日,在南大西洋航线上击沉了9艘英国运输船的德国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于南美拉普拉塔河口外海域遭海军准将哈伍德率领的英国 G 搜索舰队截击,双方随即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1,(6):12-14
清政府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首舰。该型舰的舰体设计参照了德国“萨克森”级,在火力配置上则吸取了英国“英弗菜息白”级战列舰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1月19日下午5时,德国袭击舰“卢兹”号在西澳大利亚近海首先发现了盟军澳大利亚颇负盛名的巡洋舰“悉尼号”。德国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主炮射程在20公里以上,全舰火力十分强大,自己舰远远不是对手,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道麦突然心生一计。他命令信号兵将德国国旗换成中立国挪威国旗,还命令报务员发出伪造信号,迷惑“悉尼”号。鬼计多端的道麦还佯装起火。到了下  相似文献   

20.
龙夫 《海洋世界》2004,(1):41-42
瑞典海军觉得有必要建造一艘巨型战舰,它有两层甲板,配备64门大炮。这艘超级战舰取名为“瓦萨号”于1628年8月2日第一次试航。当它缓缓驶离斯德哥尔摩港时,舰上全体水兵向前来观看的瑞典国王致敬。这时,一阵狂风吹来,舰身立刻倾斜。接着“瓦萨号”又慢慢恢复平衡,但随即再一次朝右舷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